APP下载

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1-05-12侯召兵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注意事项原则

侯召兵

摘要:化学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有效提问的必要性及问题的设计技术,指出了有效提问的途径和注意事项,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提问;原则;途径;注意事项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4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20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获得充分发展。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既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有效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适时、适当有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及提问原则

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效地预设课堂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将知识点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思考逐渐找出问题的答案,并由此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要从“填鸭式”教学转型为“对话为中心”的教学,教学方式将从“人—人”(教师—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应答性环境”系统。这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履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对话型教学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动机、自己的行为角色,平等地与教师对话,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而教师则是积极组织和创设这种应答性学习环境,为学生心智的发展、潜能的发挥搭建平台。

有效提问应当贯彻如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促使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可及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所提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而索然无味,又不过于深奥而无从下手;启发性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当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和深度,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挑战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挑战知识高度的激情;灵活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根据课堂教学生成,及时作出调整。

二、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必要性及问题的设计角度

上海市教学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对课堂提问深入调查后发现当下课堂提问中存在如下问题:高密度的提问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将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这样做虽然有利于扫清学习障碍,但无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推理性问题次之,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的问题;提问一个接一个,没有预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足够时间。这些存在问题的提出,给课堂有效提问提出了忠告,发出了警讯。

课堂有效提问作为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启迪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维、启示学生探索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语言交流、情感交融和肢体语言的互动,“为提问而提问”、甚至部分教师有“作秀”的嫌疑,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严重地阻碍了课堂效益的提升。因此,关注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科思想的渗透,关注提问与设问的有效性,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必然要求。

那么,课堂问题的设计又该如何进行呢?

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应该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相对应,包含着几条线索,能够激励学生沿着这条线索展开研究;问题的设计要能支撑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主动加以整合;问题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设计的问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严密性和敏捷性;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师生在预设的情境中,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途径

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彩的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师生的情感沟通更加畅通,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提问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抓住兴趣点提问,从生活的角度还原化学的本来面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存在着探究新事物的心里倾向,但由于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选择学习内容,所以对知识的需求常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精心设问,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将化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结构化”和“观念化”,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点燃,思维的潜能由此发掘,学生在兴趣中品尝胜利的喜悦。

如我们在讲述“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可以用如下问题,顺利实现上述“四化”:“生活化”问题: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金属镁和液态溴?“情景化”问题:展示本地吕四盐场生产示意图,提出吕四盐场是怎样从海水中制取精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调味之王?“结构化”问题:绘制制取氯化钠、镁和溴的工业流程图?各制取操作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药品及操作的注意事项?“观念化”问题:上述实验中,从能源、环保、生产效率等各方面,应当注意那些问题?

2.从重、难点处进行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知难而进、获取科学真理的勇气和决心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最具有明确指向、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紧扣教材,以教学的重难点为抓手,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如在讲述金属钠的制取时,可作如下提问: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金属钾,可以获得金属钠吗?为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制取钠?原因是什么?冶炼金属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3.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严密性

发散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因而教师的提问应当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在学生的思维尚处于懵懂状态下,促使学生讨论和探究,从而展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严密性。如我们常常遇到如下问题:某无色溶液,经测定只含有H+、NH4+、OH-、Cl-四种离子,请比较上述溶液中,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对大小。学生在解答时,极易指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NH4Cl,并指出四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对大小为c(Cl-)>c(NH4+)>c(H+)>c(OH-)。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作如下提问:⑴NH4Cl溶液通常可以通过什么反应得到?⑵如果溶质只有NH4Cl,盐酸与氨水的物质的量之间是什么关系?⑶如果氨水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反应后的溶质是什么?存在的离子是什么?⑷如果盐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氨水的物质的量,反应后的溶质是什么?存在的离子又是什么?⑸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即氨水与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反应后溶液的pH值)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严密性。

四、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要有情感性

老师的企盼、热情、诚恳、友善的真情流露,是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问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平等的机会,提合适的问题给合适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积极评价学生的新思维,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健康地成长。绝不能因为学生的知识缺陷而粗暴地对学生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需知“心罚比体罚”更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有效提问要强调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纠错功能

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往往是零散的、杂乱的,知识往往以“点”而呈现的。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连接成“面”,从而结成立体的知识之“网”。教师的提问呈现在学生面前应当具有思考性和规律性。对于易错、易忘的内容,更应在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提问中,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漏洞,弥补知识的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然,有效提问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范围要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同时要有开放性;预设的问题要密切联系当今社会上的焦点、热点;同时,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影响着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不但需要预设,更应在生成中保证课堂教学是鲜活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但没有削弱教师主导地位,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的有效提问进一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课堂因为学生的灵动而变得自然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何夕林.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6):5~6

[2]王晓东.数学有效提问:本真课堂教学的深层追问[J].教学与管理,2009,(4):58~59

[3]姚国平.精选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0):25~27

[4]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注意事项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