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1-05-12韩卫群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韩卫群

提要:课堂上师生交往艺术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以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状态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35-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6

一、 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显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提问单调、陈旧,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效率也因此低下。因此,研究课堂提问的优化,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学生的思维过程常常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精心设计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习建构的发生。

结合调查及一年多的理论、实践研究,要使课堂提问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1.从问题设计的本身来看

(1)要目标鲜明。即教师提问要“有所为”。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要学生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我这样设计问题,学生是否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切记不能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在哪儿问就在哪儿问。不然,就节外生枝,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陷入盲目。好的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在的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有的帮助理解概念、原理,有的是指导观察,有的为了帮助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备地问,明确提问的中心。在备课中围绕中心拟定提问的主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复习、预习为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

(2)要区别层次。化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层次不齐,提问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心理差异,问题呈现要有梯度,逐渐深入。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要有讲究,不然,问题难易缺乏适度,不能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思维方向,学生难以回答。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有主次之分,主要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不可一刀切,否则,学生不能把握重点。为了突出主要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呈现形式等。比如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问题组,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在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学习知识,对知识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3)要难易适度。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太容易了,学生会把成功归于问题的简单;太难了,学生会不知所措,产生畏难情绪,阻碍思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讨论的余地;三要有一点思维的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找到的问题少些,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4)要考虑整体效应。教学目标是整体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为了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要个个经典,有的乍看很普通,但在整个问题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衔接、活跃课堂气氛等,与主要问题相配,达成整体目标。所以,问题设计的好坏,不能孤立地考虑,而应从教学的整体效应考虑。

(5)要少而精。一堂课,问题不要太多,要在该问处发问,不可滥问,否则问题太多,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就会疲劳而分散注意力。另外提问过多,容易使教师独处课堂表演舞台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最终导致另一种变相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提出具有一定容量,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多角度、多渠道解答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不能仅是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2.从问题设计的外部环境来看

(1)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能产生感观刺激,能激发思维活跃或有较大思维空间的引入方式比较喜欢,在课堂提问设计中,教师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合适的引入方式,或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或化学史,或学生的错题、困惑创设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质疑。例如:探究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设置实验:①在一支试管中加适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红,②另取一试管把上述溶液分成两份,取其一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溶液褪色。提出问题:“讨论溶液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真实直观,能很快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学生积极主动,联想质疑,实验设计,操作验证,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样的问题情境能促使探究的成功,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仅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且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民主平等地积极对话。教师课堂提问时要本着民主平等的态度对话,不可居高临下,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阻,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受到抑制。教师本身的态度、情绪、感情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态度,学生的思维将受到促进,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情感中得到鼓励、自信,解决问题的情绪高涨。相反,如教师提问时烦躁、训斥、不屑一顾,学生的思维将受阻,学生会产生回避、抵触情绪,解决问题的情绪低落。因此,教师提问时要精神饱满、富含激情,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平等地和学生对话,才能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高。

(3)抓住提问的时机。提问时机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效果,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呢?可以在以下几处设问:①于无疑处设问。化学教学中有些地方看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于枯燥无味中设问。教师在此处设问,似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可收到奇效。③于知识衔接处设问。化学教材体系相对完整,章节之间存在着联系,如果不把这种联系揭示出来,往往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知识链的完整性。④于重、难点处设问。重、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所在,在此处学生往往思维滞后,听课较吃力,在这里设问,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好地抓住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提问的速度要恰到好处。“学而不思则罔”,提问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会出现问而不答,或草率作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倦怠,失去兴趣。一般来说,教师提问后,不要直接回答或让学生立即回答,不能急于重复问题或催促学生回答,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回答。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评价,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以让学生有时间进一步说明、补充、修改自己的答案。当讲解涉及到重、难点,疑点的问题时,要稍作停顿,或给学生有所暗示,并诱导学生思考。当讲解完一个较难的问题后,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总之,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应情况,采取合适的速度,在停顿的时间内,教师不要无事可做,也不要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确定提问的时机和对象,达到课堂提问的最佳效果。

(5)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和妥善引导学生的答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设疑相当重要,教师有意识地提问学生,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事实证明,课堂上被提问多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成绩将比同层次被提问少的学生强些。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不移,尽可能多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多数情况下,教师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以便合理选择答问的对象。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常可采用提示与探询手段。通过探询、提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或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提问中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使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能切合学生实际认知的课堂提问确实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透彻理解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思维障碍、并能结合课堂提问艺术的相关理论设计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带有发散性、挑战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理念所在。

参考文献

[1]林佩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

[2]金芙君.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J]. 化学教育,2007,(2)

[3]何如涛.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7)

[4]毕华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特征与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