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集体文化建设新探

2011-05-10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张秀芝

天津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班集体课题读书

■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 张秀芝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集体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研究”的科学引领下,我校承担了子课题“德育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互动提高素质新途径探索研究”。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研究效果比较显著。

一、深入分析研究背景,确立课题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知与行统一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的目标。对学校而言,班集体则是践行这些思想、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单元。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面对社会多元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重视学生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充分认识班集体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开发创生的资源,寻找班集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健康、自由、和谐的班集体生态;最后,教师还必须创新班集体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以文化去熏陶、感染、浸润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并与学生共同成为班集体文化的创造者。

我校建校时间长达65年,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要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好班集体文化,营造和谐的具有个性、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育人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等本质内容,以及班集体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班集体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张扬学生个性,创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班集体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预期目标切实可行,课题研究依据充分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达到以下四个预期目标。

一是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和研究,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集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

二是通过研究,探索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探索班集体工作中创新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建成一个个有创造力、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和独特个性的班集体,进而推进文化校园的形成。

三是通过班集体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主体性文化人格。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未来人才。

四是通过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高班主任的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和科研水平,使其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此外,课题研究离不开政策及理论依据的支持。我们的政策依据主要是以下两个文件的精神。一是中央(2004)8号文件及教育部发(2006)5号文件——《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该《通知》着重指出: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二是中青联(2004)8号文件——《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建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四个,即:文化学理论、集体教育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群体学理论。

三、把握课题研究原则,针对内容甄选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班集体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及意志品质,依靠的是自主发展,在研究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践性原则。班集体文化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还要从班集体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体,课题由实践者来研究、在实践中去研究,研究的结果再为建设班集体文化、加强班集体管理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美化班集体文化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

(1)干净整齐,人人参与。学校设立班集体卫生评比栏,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并由负责教师在广播中进行情况总结,对于表现好的班予以精神奖励。学生们十分重视本班的卫生形象,甚至视其为自己个人的形象,于是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班集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一举措对于班集体环境的建设以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2)求知激趣,徜徉书海。班集体文化囊括的范围是很大的,生物角的建立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多姿多彩的花草,乖巧可爱的小动物,给了学生更多感受美、鉴赏美、珍惜美的机会。我们不但注重班集体环境建设,而且更加注重营造“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班集体氛围。“好书伴我行”活动的宣传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让自信相伴每一天”引人注目。走廊的墙壁、教室中的板报都记录着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警句箴言。每个班外墙上的读书特色文化栏,均由各班学生集思广益自行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少年时代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我们以班为单位为学生列出了“必读书目”、“荐读书目”,每个班设有图书角,每天安排读书时间。每到读书时间,校园一片静谧和谐,学生们有的认真阅读,有的凝神深思,有的边读边记,有的不时点头,有的双眉紧蹙……沉浸在书海中的学生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教师们非常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进行略读、精读、浏览的指导,进行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读法指导,进行某一本书的针对性指导等。一切围绕“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去为学生服务,让学生逐步灵活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举行了不同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如围绕奥运精神和奉献爱心等主题开展“我的心语”征集活动,组织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等。在区语文能力展演活动中我校学生以集体诵读的形式展示了系列读书活动的成果。

(3)铭记警句,践行校训。读书活动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产生了影响,也使“立志、求实、团结、勤奋”八字校训铭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通过活动,学生不但理解了校训的内涵,而且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4)快乐板报,创新园地。班里的板报由学生根据学校主题自行设计绘制,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风采,将审美与思想、知识与趣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丰富了班集体文化生活。教室后面的展板,也是由学生根据该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如学习创新园地、作业展示、书画精粹等栏目,各具特色。

2.构建班集体精神文化。班集体精神文化是班集体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集体文化的核心。

(1)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开展班(队)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通过学习身边榜样,定期总结,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等,加快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

(2)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班集体礼仪文化。开展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及礼貌举止,通过学习文明的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精神文化的熏陶。活动期间坚持每个星期召开班会,班集体风貌普遍得到改善,学生无论从形象还是从行为上均能给人以较高素质、较高修养的良好印象。

3.健全班集体制度文化。班集体制度文化的建设,会带来教室环境的整洁舒适、温馨与和谐,带来班集体管理的有序与高效,成为班集体文化的载体。因此,确立学生在班里的地位、建立人人做班集体小主人的制度尤为重要。

(1)组织全体学生设计班徽,制定班规和班训。学生全程参与班规的制定,积极性高,真正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班规的制定过程往往比制定出来的具体内容更有意义。学生知晓班规的内容,明确了班集体和个人努力的方向,还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就是学生日后行事的准则,也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础。班徽、班训则随着班规的制定而后产生,同样凝聚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意志和愿望,对巩固班集体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指导学生记好“班集体日记”。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设计表格并指导学生每天如实填写。可涉及课堂纪律、班容班貌、作业完成情况、班内突发事件、课外活动、好人好事等。负责填写的学生要签署姓名,以示责任。“班集体日记”放在公示栏中,定期予以公示。按照记载,班主任可以及时知晓班中日常情况,酌情对相关学生进行奖惩。

(3)设置班集体自主管理信箱。此信箱的设置不仅吸引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为班集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献计献策,而且为广开言路、增进师生感情搭建了很好的沟通平台。

(4)创设系列活动阵地。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行组建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民间艺术团、球迷俱乐部、艺术沙龙等。这些社团平日均由学生自主管理、自行开展活动。班主任定期为他们提供展示、比赛的机会,促使他们尽其所能为集体服务,发展自己。

(5)建立班委会轮换制度。班规出台后,因势利导发动学生毛遂自荐,竞争上岗。由自荐人上台演讲,为班集体发展勾画美好蓝图,提出设想,然后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成员。班委会成员实行轮换制度,每届班委会任职一学期,上任前进行施政演说,卸任时要进行总结陈述。这样,班干部的角色由班主任的“传声筒”转变为班集体的服务者,有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6)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建立典型示范制度。宣传典型事例,树立典型人物,引导学生学优秀赶优秀,人人争当班集体文化的形象使者。

(7)开展创新教育,营造班集体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通过种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班集体的研究和创新氛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座谈、观摩班(队)会活动、听课等形式调查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现状,随着研究的深入,经常性地了解家庭、社会、高一级学校对我们实践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2.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尽可能多的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以准确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

3.实验研究法。在各班开展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4.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的研究行为,及时调整研究的策略。

5.经验总结法。鼓励研究人员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出发为课题服务。

四、班集体文化特色鲜明,学生全面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课题实施以来,我校环境不断优化,学生素质稳步提高,办学成果捷报频传。

我校成功举办了大型校园广播操、经典诵读等比赛,每年举办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多篇文章获市级及其以上奖励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德育校本教材《爱洒童心》、《爱铸师魂》、《铅笔流痕》、《快乐 52》、《班规班训集锦》、《拾阶心语——亲子共读文集》、《心灵对话——教师、家长、学生发展性评语集粹》、《“安全知识”牵手童年——小学生安全防范心得》、《我读书我快乐——学生读书积累卡片》、《教师读书札记》、《我的家乡在变化》、《沐浴改革开放30年春风——我的新闻集粹》、《人物访谈录》、《我用双手扮靓家园——学生假期深入社区活动感悟》等均已结集成册或已出版。曾两次获得全国校报校刊评比一等奖的《芳林》校报每半月一期定时编发,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我校学生在班集体文化的引领下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2010年毕业的周钰城、杜皓月两名同学分别荣获天津市“津门童星”及天津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五年级的张智峰同学当选为天津市第六届少代会学生代表。

猜你喜欢

班集体课题读书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我们一起读书吧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读书为了什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