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教育看南开

2011-05-10

天津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南开区南开优质

■本刊记者 邓 蕙

2003年暑期,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提出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相关行动计划,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可谓众说纷纭,弹赞不一。对教育一知半解的人以为优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卷土重来,略懂教育的人竟也误解其为“单纯关注分数”的行为。就在那段时间,记者去南开区教育局采访,在办公楼里看到了宣传优质教育的文字,大意是说“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这样的宏伟目标在记者看来其实也是心存疑虑的。产生这样的误解和疑虑,究其原因,是对优质教育理念的不了解。8年以前,优质教育理念当然不像今天这样被广泛地了解和应用,而是作为一项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优质学校建设”被研究者所关注。出现不同的声音实属正常现象。对此,杨志成局长及其领导的团队处之淡然,安之若素,他们推行优质教育的脚步没有丝毫停歇。他们响亮地提出“创办南开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口号,动员和组织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理直气壮抓质量”,以科学的态度,发动群众讨论,组织专家论证,制定了“创办南开优质教育行动计划”,并加入了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研究课题“优质学校建设”课题组,开展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8年间,南开区优质教育“三步走”策略稳步推进,各项目标全面达到,教育水平逐年提高。8年前,记者看到的是关于优质教育的简单文字,今天,杨志成局长交到记者手中的是一本33万多字的著作《生命成长的沃土——走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南开教育》(以下简称《生命》)。审视南开区近些年获得的荣誉: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研成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基地、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天津市基础教育先进区……便更觉这本书的分量,因其凝结着教育者的智慧和心血,书写着改革者的豪情和魄力。

科学+理性:对优质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南开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奋斗的目标。他们理解的优质教育内涵是:重视人的潜能开发,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他们创办的区域性优质教育特指以世界知名的南开中学为代表、具有南开区特色的区域性优质教育;具体说,就是以“百年南开”教育的历史底蕴为基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特色,以显著提高本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为目标的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深刻理解和诠释优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南开区教育局确立了“以人为本、优质均衡、卓越发展”的理念,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打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南开区教育品牌的基本思路,采取“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自主发展、队伍建设为本、科研指导实践”的基本策略,从2003年起分三步走,至2010年从理论和实践上构建起具有南开特色的区域性优质教育基本模式。

南开区在创办优质教育过程中努力达到“四个发展”。第一,追求全区各类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综合实力和位势全面提升;第二,追求各类学校在自主性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现办学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力争形成个性化办学局面,实现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第三,追求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整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第四,追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生命》一书中指出,南开区优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背后最重要的是信念和精神。一是创办优质教育的信念。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优质教育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在实践中排除多种干扰,破解各种难题,使南开区教育质量和位势位居全市领先水平。二是贯穿始终的力争上游的创优精神。无论是德育工作、教学质量,还是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南开区都树立争取全市领先、全国一流的强烈的品牌意识。正是本着这种信念和精神,南开区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丰富优质教育内涵。2007年以来,深入开展“四满意”活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当人民满意的校长、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评选出70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和“人民满意的优秀学科(年级组)”,组成宣讲团,在全系统广泛宣传。2007年10月,举办以优质教育建设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国内外学者对南开区优质教育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谈到:南开区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全市有目共睹,南开区教育已走在全市前列,希望南开区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南开区的教育者从不满足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是阔步向前,追求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优质教育。2011年,南开区教育局制定了“进一步推动南开优质教育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对区域性优质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更加深刻而全面,显示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层次。在发展目标上,从“优质均衡”向“全面优质和高水平均衡”发展。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将均衡发展的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内涵发展上,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进入全面优质和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在发展战略上,从“行政推动”向“文化立校”发展。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布置和检查开展工作的局面,大力培育学校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着力点;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极大地提升和拓展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发展空间。在发展方式上,从“耗时拼力”向“追求创新”发展。《生命》一书中提到,当前面临教育质量的提高正处在“高原期”的艰难运作,如何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是值得思考的课题;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问题,需要科学地定位事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思路,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落实,这是促进南开教育再创辉煌的新的增长点。在办学主体上,从“上传下达”向“教育家办学”发展。引导校长走依法自主办学之路,在办学上以教师为主体,在教育上以学生为本,进一步优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学生主动发展和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倡导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强化“80后”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完善教师交流机制,积极推行教学视导组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走教育家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上,从“同质共性”向“特色办学”发展。南开区各校在硬件办学条件实现基本均等的条件下,突出“科技南开”特色,着力在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上下工夫。建立“文化建设特色校”评选和激励机制,引导各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学校的特色项目,进一步培育为办学特色,使各校进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优质学校建设新阶段,真正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发展新局面。

传统+特色:教育文化传统和素质教育成果

《生命》一书中介绍,南开教育文化包括100多年来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重德厚能、英才辈出”的丰厚文化底蕴;包括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以德治校、严谨治学、夯实双基、打造队伍”的优良传统;包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一条主线(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三方联动”(中学、小学、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五式并进”(在中学实施“主体教育”模式,在小学实施“生动教育”模式,在幼儿园实施“乐园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科德育”和“三法”教学改革)、“两项工程”(“三青三名教育专家工程”、“科研先导特色兴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基本模式;包括新世纪以来创办优质教育中显现出的“以提升质量位势为生命线、以培养良好习惯为教育重点、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教育文化。

以教育文化传统为指针,南开区“一手抓示范校建设,一手抓规范校建设,规范、示范并举;一手抓东部发展,一手抓西区建设,抓西促东;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软件硬件并重”,探索出一条以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相继建成了南开中学、天津中学、南大附中、第一○九中学、崇化中学5所示范高中和中营模范小学,完成了第二十五中学、育红中学、第九中学3所历史名校改扩建,完成了南大附中、天大附中分别与原第四十三中学、第一○九中学的合并。两所大学附中的重组与壮大成为南开区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南开区积极推进西区开发建设,坚持“西区发展教育先行”的原则,实施学区化管理,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干部教师配备等方面适当向西区倾斜。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简称“达标建设”)中,优先将西区10所学校列入首批“达标建设”计划,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对照“标准”,提升短板,逐条落实,2009年这10所学校顺利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南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达标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实现区域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契机,明确了“均衡发展、统一要求、重在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龙头带动、全面提升、整体均衡”的推进策略。首批26所学校一次性通过市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和复评,2010年,又有7所学校通过了达标验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南开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创办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南开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了互动型、问题型、训练型、引导型、参与型、考察型、知识型、模拟型8个德育课程模式,总结推广了第九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育红中学的法律实践课、天津中学的社会实践课、实验学校的礼仪修养课、南大附中的心理健康课、第三十一中学的读书指导课、第二十五中学的学科德育课程、第六十六中学的青春健康课、津英中学的网络辅导课、五马路小学的劳动课、义兴里小学的影视赏析课、中心小学的行为训练课、鸿源里小学的阅读指导课、南开职专的职业道德课以及部分学校的德育专题课经验。创造性地开发了“自主参与德育方法体系”,涵盖概念辨析模式:举例引入—举例讨论—辨歧讨论—归纳提升;价值判断模式:冲突情景—判断选择—推理讨论—反思总结;实践体验模式:实践活动—体验感悟—交流讨论—摸索提炼;情感激励模式:创设情景—角色体验—行为选择—激励评价;榜样激励模式:讨论标准—自主选择—模仿感悟—交流评价;行为训练模式:实施训练—反馈评价—体验交流—总结巩固;行为矫正模式:反思归因—辅导点拨—自我规约—监督评价;行为自控模式:自我确定—自我监督—自我强化—感悟交流。

习惯养成教育是南开区优质教育的特色品牌。2005年,南开区教育局制定了《南开区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及《实施意见》、《指导意见》,从品德、学习、生活3个方面,制定了60条习惯要求,全面概括了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内容。编写了《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读本,开设了礼仪修养课、习惯训练课及大量的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近年来,南开区先后对中小学生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研究论证,提出了引领、实践、体验,促进知行统一;落实新课程,培养好习惯;构建“三位一体”习惯培养网络,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对策。将每年9月确定为“习惯养成教育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0年,国家教委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让精神世界更美好”主题读书活动,从那时起,阳光读书活动便成为了南开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把阳光读书活动作为引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从全区中小学生读,到教师、学生一起读,再到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从单一的读书活动,到读书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从简单的德育活动到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总结摸索出“导读、导思、导行”的指导方法,提出“六个结合”基本要求,即读书活动与习惯养成相结合,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读书活动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读书活动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读书活动与学生成长相结合,读书活动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读书节,先后制定了《南开区中小学读书活动指导意见》、《读书活动管理评价办法》、《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等,在部分学校开设了校本读书指导课程。这些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阳光读书活动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南开区致力于学科德育目标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在构建学科德育的方法体系中,研究推出了“五个结合五个统一”的实施规律和“六要六不要”的实施原则,强调依据学科特点选择实施方法。“五个结合五个统一”的实施规律是:指导思想的旗帜鲜明与方式方法的潜移默化相结合,做到灌输与感染的统一;教育内容的方向性与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相结合,做到个性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统一;德育目标的统一性与学科特点的差异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做到言教与身教的统一;学科中的德育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相结合,做到德智体美诸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六要六不要”的实施原则是:要自觉教书育人,不要以智代德;要紧扣课本,不要画蛇添足;要融会贯通,不要牵强附会;要情理交融,以趣激学,以情励学,言传身教,不要空洞说教;要符合学生实际,不要概念化、简单化、成人化;要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不要搞形式主义。

2006年4月,南开区在贯彻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中,创新活动方式,增加了两个“1”,发展为“1121”工程,也就是在学生层面落实“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的同时,在学校层面提出“每校至少办好1个运动队和 1个文艺社团”。“1121工程”成为优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操作举措,成为南开区优质教育的5个特色领域之一(其余4个为:以追求学生学业水平“两高一低”——“高分档人数多、参考率高、缺考人数比例低”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习惯养成教育为特色的优质德育,以“文化兴校”为特色的学校发展战略,以“项目带资金”为特色的区域教育管理机制),营造了教室书声琅琅、课间欢歌笑语、操场生龙活虎、社区服务奉献的素质教育氛围,达到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目标。南开区制定了“科学素养教育行动计划”,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等78位专家担任科技辅导员,每月举办1场报告会。开展科学家、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学生与科学家、科技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科学思想,了解他们的科学创造,知晓世界科学前沿成果;并通过科技创新大赛、科学技能比武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

质量+效益:聚焦课堂,力达高效

南开区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确立并归纳了6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一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二是“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创设的全部教育空间”的课程观,三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四是“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观,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六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质量观。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南开区各中学构建了“主动参与、以学促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是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启发下的理解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学促教是以学情为教学的基础,增强教的针对性,以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学生学的效果为依据,评价教的质量。这是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也是教学价值观的根本转变,教师在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主动参与、以学促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以下操作要素:情趣引入—指导预习—互动探究—重点讲授—应用训练—推优补差。这是南开区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生命》一书中指出,“基本”二字,是指各中学都要普遍实施的模式,要在教学中体现模式的基本精神、基本要素和基本操作要领;但“基本”不是“统一”,要求各校从学科的角度、年级的角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角度,在基本模式的范型和框架下,创造丰富多样、独具个性的教学模式。南开区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十要十不要”操作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要十不要”的主要内容是:要给点兴趣,不要一上来就讲;要加强沟通,不要一下课就走;要与学生在课上多讨论,不要一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要多多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斥责学生;要认真备好课,不要没有教案就上课;要精选典型题目,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充分用好课上45分钟,不要变相占用学生自习课;要及时批改作业,不要只布置不反馈;要多多深入第一线,不要脱离课堂去指挥;要常开学生座谈会,不要只开家长会。“十要十不要”推出后受到学校、教师的充分认可,各校结合自身情况在“十要十不要”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容更丰富更具学校特色的“要与不要”的操作策略。如:要布置预习提纲,不要上无准备的课;要用好课本,不要把课本扔掉一味做题;要分析了解学生,不要只顾及一个层次的学生,等等。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南开区对小学教育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他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课程,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生命》一书中深刻地指出,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低效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在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采用在常态教学下可以使用的、科学的、便于普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当堂学、当堂会,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高效课堂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课前的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高效课堂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到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为有效地指导教学,2006年起,南开区开展了小学教学视导工作,由优质学校选派优秀教师组成南开区小学教学视导组,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开展教学指导和帮扶活动,帮助薄弱校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缩小校际差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南开区充分发挥教学视导组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联合学区整体推进的优势。教学视导组做好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各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联合学区内各校开展研讨和交流,形成研究、探讨、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联合学区定期开展统一的专项质量调查,对校际差异进行诊断分析,找出课堂教学面临的核心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形成校校、人人、课课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工作局面。各校加强校领导听、评课力度,以《南开区小学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依据,提高听、评课质量,重点放在反馈、评价、指导上;对教师上课流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参与和反思,成为参与者、合作者;将随堂听、当面评、评完改、改完查作为听、评课制度加以落实,达到促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各校研究“教”如何更好地为“学”服务,提出“十个优化”的教学设计要求: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辅手段、优化作业设计、优化教学氛围、优化评价反馈、优化课后辅导、优化教学反思。

在2010年暑期校长研讨班上,杨志成局长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二、三、四、五”策略,即坚持一个标准:落实、完善课堂教学目标,坚持“依标施教”;着眼两个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抓住三个切入点:因学施教、精心设计、课后反思;深化四种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精讲精练、差异发展;在五个方面下工夫:以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

管理+服务:“管”好学校,关爱教师

南开区教育局科学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牢记服务使命,增强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讲求教育思想管理,强化教育质量管理,改进教育行政管理,为创办南开区优质教育服务,为学校的优质发展服务,让南开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讲求教育思想管理。一是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学校精神。努力挖掘、提炼出最能引领师生发展、又被师生共同遵循和信奉的信念,从而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各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凝聚学校精神。二是完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办学理念的提出和提炼,采取下列工作步骤: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开展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科学合理地进行表述—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教育局指导各校制定了不同时期的三年发展规划,基本框架为:学校前三年发展的回顾与分析、学校发展思路、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校落实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和保障。

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多年来,南开区教育局连续提出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聚精会神抓质量”、“求真务实抓质量”、“夯实基础抓质量”、“科学全面抓质量”等总体要求,落实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一是制定优质学校标准,实现管理规范化。2003年,制定了《南开区优质学校标准》,从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4个方面确定了校舍设施、教学装备、信息化基础设施、图书馆建设、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课程质量、人才质量、荣誉成果、办学特色、社会声誉等16项共43条标准。2004年,南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发展性评估理论,按照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南开区优质学校标准》,制定了《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职校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及发展性评估指标体系。秉承“真督实查,服务南开教育;缜评善导,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指导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完善办学理念,体现思想理论上的优质;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体现第一资源的优质;围绕全面育人,优化学校管理,体现教育质量上的优质”。二是坚持课堂教学质量专项调研督查,实现管理精细化。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专项调研督查活动,每月1次,每次1天,深入中学和小学各1所,活动内容为采集信息、汇总分析、反馈交流。督查组成员与学校领导就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整改建议交换意见,形成书面反馈意见,以《教育督导通报》的形式印发到全区各中小学校。三是建立教学质量跟踪和保障机制,实现管理优质化。指导学校做好以下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研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跟踪和保障机制的具体落实措施;制定教学质量指标并做好指标的分解;做好教学质量的过程跟踪、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跟踪、阶段性教学质量跟踪、班级教学质量跟踪等。四是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奖励制度,引导学校全面发展。在评价奖励工作中,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周期性(以1学年为评价周期)、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对学校、幼儿园进行综合评价,还对全区的德育、教学、体育、卫生、艺术、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单项工作及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教学、“1121”工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特色工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等。

改进教育行政管理。一是体现教育特点的学年度管理。每学年围绕1个主题,进行1次集中学习和研讨:2007年是“优质教育与深化课程改革”,2008年是“大力培育学校文化,促进南开优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是“精心培育学校课程文化,有效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承上启下,每学年1次“中期加油”。在每学年的中期,即每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召开全系统的学年度工作中期推动会,总结第一学期的工作,具体安排第二学期的工作。二是深入学校实际的现场管理。坚持局长现场办公会制度,2006年以来,杨志成局长先后在18个基层单位召开了局长现场办公会,坚持“调查了解在现场、分析研究在现场、科学决策在现场、落实解决在现场”。三是重在交流提高的常务管理。每学年召开“封闭会”,每个月召开例行的局务会。每年年末集中时间召开有教育局咨询委委员、部分基层学校校长(园长)和有关科长参加的“封闭会”。与会人员就新学年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等进行研究讨论,形成科学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案。在例行的局务会上,每位科长在会上交流本月本科室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初步经验、存在的差距和工作打算,局长布置下月主要工作及要求。这种“以会代训”的方式,提高了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四是助推学校发展的项目管理。为激活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和学校办学管理水平,从2007年开始,南开区构建并实施了“项目带资金”管理机制。秉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理念,在深入研究达标建设标准和学情的基础上,按照“新、急、实”的原则,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设立招标项目(学校特色办学项目),在全系统公开招标。教育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组织评审小组,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对投标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和可行性分析,择优定标。中标学校与教育局签约,获得资金支持。“项目带资金”管理机制具有科学立项、择优中标,重在过程、落实到位,亮点凸显、特色突出的特点。各中标学校以项目为载体,不断优化管理过程;教育局相关科室积极做好项目的督查和评估,强化项目的中期管理和年终验收,以项目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让全体师生共享项目成果,促进全区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优质教育新局面。

南开区始终坚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制定并实施了“生命激励”策略:全面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按照“善待教师,把好事办实;服务人才,把实事办好”的要求,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激励教师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发展。南开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发放骨干教师工作津贴,增加班主任工作津贴,拨专款用于全区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教师研修基地的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制定教师发展专业标准,评选区级特级教师,坚持教师全员考核制度,举办教师全员说课大赛,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2007年起,教育局每年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名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到华东师大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水平培训。设立教师奖励表彰机制。区四大领导班子成员与教育局党政领导一起,于教师节和春节前深入部分教师家庭进行慰问,局领导每年深入一线教师家中进行慰问,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各级领导身体力行地尊师重教、温暖人心,成为多年坚持的制度。2007年,在北戴河海滨度假村建立了南开区教师暑期休养基地,每年组织100名优秀教师集中休养,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愉悦身心。定期召开教师运动会,建立南开区教职工体育活动中心和艺术活动中心,组建教师文化艺术团(包括合唱团、民乐队、舞蹈队、服装模特队、书画社),发展教师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生命激励”策略的实施,满足了教师的合理需求,提高了教师的生活质量,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教师在南开区工作的幸福感。教师将幸福的种子播撒向贫困学生。2007年教师节,南开区建立了“师爱基金”,这是天津市首家由教师自发为贫困学生捐款的助学基金。截至2010年12月,全区8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6300余名教职工以及南开区建设开发公司等7个企业单位共捐资70余万元,设立“好孩子奖”、“孝敬奖”、“自强学生奖”、“优秀学生奖”等奖项,对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励,激励他们成人成才。师爱如一股暖流,滋润着学生,提升着教师的思想境界。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答记者问

问:南开区推行的“一校一品”行动,要求特色学校的校长脱稿演讲,介绍本校的与众不同之处。脱稿演讲,这使部分校长感到了一定的压力。您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您为什么特别关注这项能力?

答: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把办学理念与学校核心价值观反复向师生阐述,当然应该铭记在心并善于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校长必须具备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阐述清楚,让广大干部教师明晰领导观点和意图,这既是校长的职责,也是校长的专业能力要求。不能成为“闷葫芦”,倒不出来、说不明白。

问:南开区所辖范围内不仅有基础教育名校、名园,而且拥有几所全国知名高校,这造就了浓厚的区域教育氛围。在老百姓看来,南开区的教育氛围是厚重的、有内涵的,是由各级各类名校的办学行为累积而成的品牌效应。您如何理解和定位“南开教育氛围”?

答:我所理解和定位的“南开教育氛围”是一种气场,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年来南开区域教育文化的汇总。目前,“南开教育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全区干部教师都在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创办优质学校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争创一流。二是“和谐”的氛围,包括干群和谐、党政和谐、上下和谐、师生和谐的气场。没有一件事情是孤军作战可以完成的,必须要调动千军万马,调动多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进一步深化优质教育建设,实现南开教育在新的高起点上科学发展。三是“创新”的氛围,包括思想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想想自己该怎么做,走具有本区特色之路,做符合本校校情的事,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弊端,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教育环境。总之,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向上、和谐、创新的南开教育氛围。

问:南开区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已有8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机遇与挑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您看来,“优质教育”的定义是不是和8年前有所变化?是否加入了新的内容?

答:今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创办南开优质教育行动计划”。总的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的方向是没有变化的,但有了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举措。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出了“五个一”的新理念。在原来“四满意”的基础上,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普惠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提出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教师的成长,为他们的专业化发展铺路搭台。在内容上更突出了以高水平创办优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以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优化“五个一”建设为主攻方向;在具体工作中更突出了课程改革、学校特色建设、科学素养教育等新亮点。

问:据了解,南开区每两年举办1届教师全员说课大赛,至今已举办了4届,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在今年的大赛中,有27名“80后”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人数超过一等奖获得者总数的1/4。您对青年教师取得的成果如何评价?南开区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答: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80”后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看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取得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他们走上讲台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是跟他们在课程改革中勇于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的实践及学校的培养分不开的。我们将继续完善和落实《“80后”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意见》,通过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主渠道,广泛开展卓有成效的研修活动及国内外学访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三个台阶,使青年教师自觉进入高水平状态。同时,关注他们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的改善,积极开展教师文体活动,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南开区教育局局长 杨志成

问:2009年,南开区教育系统召开了隆重热烈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会上回顾了南开区教育走过的60年艰辛而辉煌的奋斗里程。作为亲历者,您觉得南开区最值得发扬光大的教育传统是什么?

答:我们曾经概括提出南开教育的“五种精神”,即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锐意进取的创优精神、奋力拼搏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再有就是南开中学、中营小学这些百年老校积累的厚重的教育文化积淀与传统,主要是允公允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以培养品德、学习、生活等良好生活习惯为重点的做人教育传统;以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严谨治学传统以及追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建设传统。

问:南开区引领学校发展的“项目带资金”管理机制和体育、艺术“1121工程”,曾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奖项,由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投票选出,代表了全社会对教育创新行为的肯定和期待。我觉得“创新”二字似乎能代表南开区教育的特色。您认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应遵循怎样的规律,把握怎样的原则?

答: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区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创新工作思路和行动方案。我们认为,教育创新必须坚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区情和校情出发,把教育方针和政策变为可做、可行、可测、可评的行动;必须坚持“独具一格”又“高人一筹”的工作思路,围绕学生进步、教师幸福和学校发展出高招、办实事;必须鼓励和支持学校的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办出个性、办出风格;必须倡导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营造创新发展、办出特色的教育氛围。

问:南开区一贯重视习惯养成教育。我们了解到,您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多好的习惯,比如每天记录工作日记、撰写读书笔记、坚持游泳锻炼等。那么,您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养成怎样的思维习惯、工作习惯、生活习惯?

答:拿破仑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但一定比别人更勤奋、更有恒心和毅力,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一定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关节点。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我认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充满教育智慧与活力、勤奋工作的习惯以及健康向上、充满阳光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问:您曾以“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为题记述了自己的教育管理心得。面对您所钟爱的南开教育这片热土,您有着怎样的教育情怀?

答: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由此可见,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我生在南开,长在南开,工作在南开,从教40年,担任局长近9年,可以说,对南开教育这片沃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一种执著的爱、一种“牧马人”的情怀和一份深深的眷恋。我总觉得,南开教育的底蕴是厚重的,南开教育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南开教育的未来更是无限美好的。我总有永远干不完的工作,总有让人民群众对南开教育更加满意的愿景,总有让南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期盼。

猜你喜欢

南开区南开优质
高振魁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小兔子遇险记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