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错过开采大庆油田,否则二战历史要改写

2011-05-06岳光

炎黄世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辽河油田珍珠港大庆油田

岳光

有人提出:如果日本当年占领东北时发现大庆油田的话,不仅能满足日本国内的需要,还可以出口换外汇,最高统帅部也绝对不会做出偷袭珍珠港的计划……然而,历史不是由“如果”构成的。退一步说,即便日本当年找到大庆油田,它也终究难逃失败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强烈刺激了一些日本人,因为在曾经日本统治的伪满洲国,“天赐的良机”与日本擦肩而过。

日本在中国东北到处找油

上世纪20年代末,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石油。“9•18事变”后,日本政府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内有一个名为“满铁调查部”的机构,它的探矿队在东北肆无忌惮地寻找战略资源,石油是主要目标。

当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是公认的石油权威,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所谓的“海底腐泥起源说”,根据这个理论,日本将找油重点放在辽宁南部地区。

日本选择的集中勘探区是辽宁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而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大庆,也就是当年日本石油公司找过油的所谓“北满地区”,是典型的陆相沉积构造,理论上就是“贫油”地区,不是重点找油地段。当时驻扎在哈尔滨附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行航线就在大庆(当时叫安达县)上空,能够经常看到草甸子的水面上漂着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于是他们向“满铁调查部”通报了此事。“满铁”方面回答也很干脆:“这个地方不存在生成石油的条件。”“满铁调查部”因此没有去实地勘探。

石油引发日美太平洋冲突

转眼到了1940年,此时的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为了备战,日本储备了可维持2年的石油,但如果不尽快找到新的石油资源,日本的战争机器将后继无力。于是,日本军部将视线转向东南亚。

1940年,东南亚的石油总产量为1040万吨,是日本年需要量的3倍,1940年日本攻占法属印度支那,名义上是切断国际上的“援蒋通道”,实际意图是夺取荷属东印度(即印尼)的大油田。

美国看穿日本的意图,于1941年8月1日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每年约290万吨的石油进口渠道被完全封死。日本“忍无可忍”,9月6日,裕仁天皇正式决定对美开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到1942年2月,日本占领了印尼境内主要的油田和炼油厂,完成对东南亚油田的控制后,日本计划阻断美国与澳大利亚间的海上运输线以孤立澳大利亚,日美两军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展开惨烈的争夺战,这场战争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和战略资源,日本从此失去进攻能力。

石油梦“悲壮”破碎

大日本帝国的石油梦破碎得“如此悲壮”,以至于后来不少日本人为侵华期间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痛心”和“遗憾”。实际上,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1100米)。

日本在中国东北找不到石油还有一个原因。日本当时有相当不错的探矿公司,比如“日本矿业”是采用最先进美国设备找油的公司,但是日本军方担心在东北找油的消息一旦被美国人知道,就势必暴露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没用这家公司。

有人提出:如果日本当年占领东北时发现大庆油田的话(大庆油田高产期年均产油5000万吨),不仅能满足日本国内的需要,还可以出口换外汇,最高统帅部也绝对不会做出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如果不同美国开战,太平洋战争也根本不是这个打法了……然而,历史不是由“如果”构成的。退一步说,即便日本当年找到大庆油田,它也终究难逃失败的宿命。

(摘自2011年1月19日《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辽河油田珍珠港大庆油田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
Theshiningblackpearl
浅谈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庆转型正途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大庆油田27 985例女工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