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之梦

2011-05-06杨菊芳

炎黄世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药厂处方药中山

杨菊芳

创建安士制药(中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徐孝先从事医药事业60年,历任广州明兴药厂、广东利民药厂、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广东制药工业公司、珠海丽珠集团公司等多家医药单位负责人。他经历了中国医药行业解放以来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是30年广东医药行业改革开放沧桑风云的追潮人。

1985年,徐孝先创立了珠海丽珠医药集团。到2003年,丽珠集团由创业时的500万元人民币发展成为一家集医药产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型制药企业集团。集团总资产达20余亿元,并成为国内第一个在国内A股、B股同时上市的医药企业。目前,徐孝先仍担任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终生名誉董事长。

2003年离开丽珠集团后,徐孝先来到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创建了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决心要将医药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他被评为“中国医药60年60人”之一。

从头再来

在2003年6月末的这个上午,原珠海丽珠集团总裁徐孝先来到中山市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考察它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实在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一年前,徐孝先一手创立并苦心经营了18年的丽珠集团因资本市场的竞争,股权被其他公司收购了。徐孝先从知道自己离开丽珠是不可避免的时候起,为了一个未圆的梦,就开始了再一次创业的准备。他从朋友处筹资,向丽珠购买了位于美国长岛的安士制药有限公司。这个海外企业,也是当年徐孝先从丽珠战略发展的全局考虑而在美国筹建的药品生产工厂。接着,他在珠海成立了一家医药商业公司,销售美国安士制药生产的钙制品迪巧。

突然,他的一位丽珠旧部找到了他,极力推荐他去中山的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厂。

他无意去。主要的是,他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旧部却一再劝说。不愿意拂逆旧部的热心,他答应了到中山看看。

他只是来看看。对基地管委会副主任热情而详细的介绍,他认真听了,却没有表态。时近中午,他起身告辞,基地副主任却坚决留他吃饭。

饭吃到一半,健康基地管委会的主任走了进来。

徐孝先再创业的轨迹就从此刻改变。

浸满心情的生日蛋糕

主任叫谢力健,是这个国家级健康基地的筹建者之一,也是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副主任。

“中山欢迎你!”谢力健主任向徐孝先举起他的第一杯酒时就这样说了。

基地的地任凭挑选,可以给与最优惠的地价,可以帮助融资……这些办企业的人可望不可求的事情,谢力健主任都主动向徐孝先承诺了。这是何等的魄力!“只要你徐总进来,我们什么条件都答应你!”这是何等的恳切!

徐孝先怎么能不被打动!

几天后,徐孝先再一次来到中山,为未来的药厂选址。

健康基地推荐了一块18亩的地块。但当徐孝先对药厂进行规划时,感觉这块地小了。于是重新选。他走遍了基地的每一块空地,最后,站在基地东部的一块地面上。珠江入海口之一的横门水道,从这块地的北缘流过。一个小山坡,卧在这块地的西南角。这块地有37亩,是整个基地风景最美的地方。原本它的用途早已规划好——盖一座五星级酒店,但当徐孝先提出希望把未来的药厂建在这里时,基地管委会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地让给了徐孝先。

同时还借给徐孝先1000万元做启动资金。

2003年7月15日,徐孝先和基地正式签约。广东省、中山市有关部门的领导,都来了。新的企业,名称叫做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

简短的仪式过后,举行了庆祝酒会。

徐孝先首先致辞。在表示了对方方面面的感谢后,他的话锋一转:“今天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日子,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是谢总的生日。为了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我们要送给谢总一个生日礼物。”

房间门开了,一位美丽的礼仪小姐,推着一辆小车款款走了进来,车上有一个写有“谢总生日快乐”的蛋糕。

房间里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

谢力健没有想到,一点也没想到。他到开发区10余年了,开发区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日,他也没有过过生日。由于激动,他的脸红了。

满屋的人,也是一片愕然,接着醒过闷来,大家鼓起了掌,纷纷向谢力健祝酒。

徐孝先也很激动。他新的事业的航船,就将从这天,在中山这片热土上正式启航。他从来就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用这个生日蛋糕,表达了对谢力健主任,对基地,对中山市政府由衷的感激。

为梦而坚持

然而,在珠海,在徐孝先的家人和诸多朋友里,却动荡着不安和忧虑。

有朋友故意问徐孝先:“徐总,你今年贵庚?”再问一句:“你还没干够吗?”

不错,他这年已经66岁。这个年龄,应该是安享生活的年龄,而不是创业的年龄。经过50年的拼搏,他有了足够的安享生活的资本;而50年后再创业,却可能输掉他的所有。

他却执意选择了再一次去拼搏。他回答朋友:“因为有梦,所以坚持。”

他的梦到底是什么?

是把中国生产的处方药制剂出口到国外去。

这是一个宏大的梦想。

中国每年进口的处方药制剂,占据了全国大大小小医院和药房的半壁江山。可中国出口美国的处方药制剂几乎为零。

在美国的民用品市场上,从纺织品、服装、玩具到食品、家具、电器……到处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标签,唯独处方药制剂没有中国的半个产品。

国内的药厂,不是没有进行过把自己的处方药打到国外去的努力,可这是一桩异常艰难、巨大和复杂的工程,迄今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资格认证的,不过三四个药厂。

还是在丽珠时,徐孝先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他把这看作是历史赋予中国医药界的一个使命。

离开丽珠以后,他看破了许多,放弃了许多,唯独放不下这个梦想。

他的有生之年,就将付与这个梦想的实现。现在,中山给他提供了这样好的条件,无论前面有什么艰难和风险,都不能让他回头了。

他为中山的安士制定了三步发展规划:第一步做自产产品,把工厂养住。第二步做美国安士生产的钙制剂迪巧的分装,积累资金。第三步做处方药出口,首要目标是美国。

办法总比困难多

安士制药(中山)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1月31日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上,当徐孝先铲下第一锨土,他觉得青春回到了自己身上。

车间,是按照美国FDA的cGMP规范设计的。cGMP是“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目前美欧日等国执行的GMP(即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被称作“国际GMP规范”。

在施工的过程中,请了美国专家来监理。是美国专家苛刻,还是美国的标准苛刻?设计大量地被要求修改。如净化空调设置,就被要求全部调整。被要求修改的还有许多细部,细到一个洞眼的高低,一根水管的焊点。随时需要开会。而哪怕只是改一个细部,比如增加承台的承载力,都要经过设计院。从重新设计到施工,要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美国人提出的技术要求,许多是国内的建筑水平难以达到的。而一旦达到,技术水平和建筑质量就上了一个新高度。

这些都增加了建筑成本。这一年,国内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也在大幅地上涨。工程进行中,资金链断了。

正赶上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徐孝先跑遍了珠海和中山的银行,也没能贷下款来。

望着大家多少有些沮丧的脸,徐孝先说:“没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

真的找到了许多办法。在基地的支持下,资金终于得到了解决。

2004年年底,中山安士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一期工程竣工。不仅是厂房,所有的设备包括质量检测设备,都是按照美国cGMP的标准,购买的国内外一流的产品。

2005年1月28日,固体针剂车间和质检中心通过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中心的GMP认证。

5月,粉针分装车间和冻干粉针车间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

中山安士开始了自产产品的生产。

梦的力量

过去几十年里,徐孝先一向是注重科研和新药的研发的。中山安士筹建之初,他就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医药研发公司从事新产品开发。等厂房竣工,很多种新药也报到了国家药监局。

不巧的是,当时的国家药监局,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风暴。报上去的新药,获批的寥寥无几。

幸好迪巧分装给中山安士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使企业得以生存下来。

中山安士的员工,又听到了徐孝先的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山安士又一次快速地转型——引进两条韩国生产线和一条国产生产线,生产软胶囊。

这是徐孝先做出的决策,也只有徐孝先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

为了软胶囊的上马,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安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软胶囊车间的总经理是位女士,名叫李依柔。

李依柔是徐孝先多年的朋友。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决定从日本引进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叫脉通,把任务交给了广州星群药厂年轻的工程师李依柔。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软胶囊产品,李依柔出色地开创了中国的软胶囊事业,被誉为“中国软胶囊第一人”。徐孝先创办中山安士时,李依柔在珠海一家大的药厂做总工。2007年,徐孝先“三顾茅庐”,把李依柔请到了中山安士。

徐孝先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干。每天,他自己驾驶着那辆从丽珠带过来的灰色“绅宝”,往返在珠海到中山60多公里的公路上。他一天的工作远远超过8小时。他似乎不知道疲劳,也不知道休息。许多年轻人都熬不过他。然而2007年国庆节前,珠中高速路上一场车祸,让他躺在了医院里。

他被撞断了三根肋骨,左锁骨也粉碎了。忍着剧痛,他向医生提出:怎么恢复快怎么治。

住院第5天,他发生了心包积水,腿也肿了起来。把积水抽掉,才消了肿。

谁也想不到的是,国庆长假一过,他就出现在了中山安士的办公室里。这时,距离他受伤,仅仅过了十几天!他幽默地对公司的干部员工说:“伤筋动骨100天,干不干工作,到了100天断骨都会愈合,既然如此,那就还是干工作的好。”

如果哪位语言学家想找“拼搏”这个词在现实里的诠释,请到中山安士,请看徐孝先。

如果哪位医学专家想研究意志对躯体的作用,请到中山安士,请看徐孝先。

如果哪位哲学家想解析梦想给人的力量,请到中山安士,请看徐孝先。

培育人才也是企业的责任

到2008年,中山安士的队伍有了200多人。徐孝先的一些旧部重新聚集到他的麾下,更多的是新加入者。他们为徐孝先的名声所吸引,为中山安士的舞台所吸引。

让徐孝先想不到的是,和他共同奋斗了6年多的一位助手,突然向他提出了辞职。

在徐孝先离开丽珠再创业的最初的日子,这位助手就在他的身边。当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这位助手却要离开,徐孝先不舍。“为什么?”徐孝先问。年轻的助手多少有些讪讪:“太累了……还有珠海的家,需要我照顾……”

一连几天,徐孝先把小伙子约到珠海一家西餐厅长谈。他多么想挽留下这个优秀的助手。

他没能如愿。但他理解助手的选择:在珠三角,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哪一个有才华的青年,没有自己创业的梦想?

这位助手走了。他说是徐孝先把自己从一个医药界的“半外行”,变成了一个“半专家”。他也把徐孝先那句“办法总比困难多”,长久留在了自己的电脑里。

徐孝先珍爱人才,就像他珍爱事业。40年多前的“文革”时期,徐孝先在筹建广州利民药厂时,就一次接收了54名大专生,他因此被造反派戴上“臭老九总代表”的帽子。这批人后来成为了广东医药界的栋梁。他在丽珠公司也培养出了一茬又一茬的人才。如今中国的医药界,到处可以遇到从利民药厂、丽珠公司出来,而今独当一面的人。利民药厂、丽珠公司由此被称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而徐孝先被称为校长。如果安士将成为医药界一所新的培育人才的学校,也是徐孝先很高兴的一件事情。

但徐孝先依然希望安士能够长久地留住人才。每当有人辞职,他都会问:为什么?我们的公司有什么要改善的?对后一个问题,他乐于和公司任何一个员工探讨。那些经过探讨形成共识的问题,就会成为公司下一步改革的良方。

经过几年的运作,在2010年,中山安士公司确定了管理上的四项方针:cGMP一体化,管理本土化,车间运作化和经营国际化。

2010年5月初,在按照这项大方针完成了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后,徐孝先和总经理王武平一起飞到了美国的安士公司,商讨未来处方药的品种如何发展。突然,公司接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通知,有关美国专家将于当月10日至15日前往中山安士进行现场检查认证。

拿到处方药制剂出口的“通行证”

这是一个等了太久的认证。

从2005年起,中山安士就开始了这个认证的准备工作。

这真是一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

我国目前执行的GMP,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标准,比GMP的标准要高得多。

它不单对厂房、设备等硬件的要求。

更大的难度在于,美国cGMP的指标,有许多是和中国的GMP不同的。中国的重心在生产设施等硬件,美国的重心在软件。中国只要求结果合格,美国还要求整个过程合乎规范……种种不同,体现了东西方在生产管理上理解上的差别。中国的企业,要能够通过美国的cGMP认证,首先必须能够准确理解美国医药界的游戏规则。

中国的医药界,在技术、人才以至理念上,都还缺乏如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深厚的积累。

徐孝先深知这一切。他从美国请来了一个专家团队给中山安士做具体的指导,这些专家可以很好地传达美国的规则,来和在中国的企业对接。投入非常之大,但徐孝先决不吝惜。

中山安士一步一步建立起符合cGMP的公司规范——药品的研发,质量标准的确定,操作规程的建立,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一系列管理文件的编写。2008年,中山安士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递交了认证的申请,并提供了所有必须的文件。美国人没有回音。2009年,公司又递交了一次,美国人还是没有回音。

徐孝先带着安士人坚持。他坚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官员早晚会来,中山安士一定可以通过最严格的检验。

果然,美国人要来了。

徐孝先和王武平立刻飞回中山。

这是紧张而令人兴奋的5天。

美国专家的考察,细到不能再细。由于实在太过专业,以至无法在这里描述。可以描述的是美国专家态度的变化:从第一天挑剔的眼光,到最后一天变成了满意和敬重的笑容。

2010年12月20日,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拿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发的现场认证证书,获得了处方药制剂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很快,中山安士的第一个出口处方药,报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这年年底,中山安士制药形成了处方药出口、自产产品和软胶囊保健品三足鼎力的发展态势,并且进入了战略发展时期。

不穷的梦

中山2011年的春天,比起常年有点冷。多年没有感过冒的徐孝先,一天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竟然感冒了。然而第二天,他依然早早起来,吃过一碗面,就发动了汽车去往公司。

7年,在一片荒地上以1000万元起家,建起一个总资产达1亿元,拥有处方药出口资格,年销售额数亿元的国际化药厂,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多么大的功业。可徐孝先,却觉得安士前行的步伐,还是太慢。

他停不下来,一个新的梦又在呼唤着他——通过资本运作,让安士公司上市筹集资金,按战略发展的规划更快地发展。

为这新的梦,他还须继续坚持。

车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进入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7年前徐孝先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这里的企业还屈指可数,如今,式样各异的厂房一片挨一片,几乎布满了。徐孝先愿安士和它的同业在这片开放的土地上共同繁荣。车继续北行,渐渐地,徐孝先看到了安士公司那简洁的镶有淡蓝玻璃幕墙的办公楼,看到了横门水道清清的江水。一艘江轮,正沿着东去的大江缓缓地驶向大海。江堤上,一个弹吉他的男孩,在唱着刘欢的《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

猜你喜欢

药厂处方药中山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什么是“双跨药”
销售处方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中山君有感于礼
历史上的“中山人”
政治与技术:从重庆大新药厂看建国初期医药企业的公私合营
平庸“药厂”
德480名医生收礼遭调查
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