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棉田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011-04-30范巧兰魏明峰张贵云张丽萍马冬菊
刘 珍,范巧兰,魏明峰,张贵云,张丽萍,马冬菊,罗 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近年来,运城市烟粉虱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并有暴发之势[1-3]。烟粉虱在棉田为害,首先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植株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面出现褪绿,导致植株衰弱,严重时则出现叶片、棉桃脱落;其次,成虫和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皮棉的品质[4-6]。
为了有效控制烟粉虱为害,本研究以棉花为供试作物,就4.5%高效氯氰菊酯EC、40%丙溴磷EC、2.8%阿维菌素EC等6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了大田防治烟粉虱成虫的药效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场进行。试验田肥力水平中等,试验作物棉花,品种为晋棉44号。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药剂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共7个处理。(1)4.5%高效氯氰菊酯EC(江苏省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1 500倍液;(2)40%丙溴磷EC(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收农药分公司)650倍液;(3)2.8%阿维菌素EC(河北省化学工业研究院实验厂)10 000倍液;(4)2.5%联苯菊酯EC(西安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650倍液;(5)20%乙酰甲胺磷EC(河南濮阳市新科化工有限公司)300倍液;(6)5%氯氟氰菊酯微EC(青岛劳氏生物科技公司)3 500倍液;(7)清水(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次重复,共2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10m2。于2008年4月10日播种,密度为75 000株/hm2。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各小区栽培管理条件基本一致,棉花长势基本一致,烟粉虱为害严重程度一致。整个棉田面积3 500m2。
2008年9月2日(烟粉虱为害盛期)喷药。将各处理药剂按要求对水,搅拌均匀,采用新加坡利农PJ-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各处理用药量均为900 L/hm2。用药时间为8:30—9:30。施药前后8 d天气多云,平均气温约22.6℃,日照时间约5 h/d。
1.3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挂牌标记20株棉花,每小区5株,每株调查上、中、下3片叶的虫量。施药前和施药后1,7 d检查虫量,记载。
1.4 药效计算
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存活虫口数,分别计算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平均数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棉花烟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差异显著(表1)。药后1 d,以5%氯氟氰菊酯 EC,40%丙溴磷 EC,2.5%联苯菊酯 EC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药效为好,防效分别为92.24%,91.93%,89.21%和 88.54%;20%乙酰甲胺磷EC,2.8%阿维菌素EC的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61.87%和61.31%,与前4种农药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药后7 d,4.5%高效氯氰菊酯EC,2.8%阿维菌素EC,20%乙酰甲胺磷EC的药效开始上升,而5%氯氟氰菊酯EC的药效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参试药剂第1位,40%丙溴磷EC的药效大幅下降,防效仅为69.74%,2.5%联苯菊酯EC的防效降到最低,仅为55.71%。5%氯氟氰菊酯EC,4.5%高效氯氰菊酯EC和2.8%阿维菌素EC的药效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3种药剂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1 不同药剂对棉花烟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药后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植株生长吐絮正常,均未发现明显的药害现象。因此,在该试验处理范围内,各参试药剂均对棉花安全、无药害。
3 讨论
5 %氯氟氰菊酯EC和4.5%高效氯氰菊酯EC作为菊酯类农药新开发的品种,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是较理想防治烟粉虱的药剂之一。2.8%阿维菌素EC作为一种生物性农药,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有关烟粉虱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烟粉虱成虫在一些地区已经产生很强的抗性[7],给化学防治带来了不少困难,科学用药十分重要。8:00以前植株上烟粉虱虫量最高,其反应迟钝,活动能力差,为最佳防治时间[8]。注意安全使用农药,尤其要注意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特别是对果菜类)。
因为烟粉虱的繁殖能力强、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以及体被蜡质等特点,在用药时,相同的药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应认真选择,合理应用,方可取得预期效果。
[1] 张丽萍,张文吉,张贵云,等.山西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及其危害评价[J].植物保护,2005,31(1):24-27.
[2] 刘珍,张丽萍,张贵云.烟粉虱的危害与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58-59.
[3] Ren JK,Frohlich DR,RosellRC.The sweetpotatoor silverleaf whitefly:biotypes of Bemisia tabaci or a species complex[J].Annu Rev Entomol,1995,40:511-534.
[4] 赵莉,张荣,肖艳,等.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虫烟粉虱在新疆发现[J].新疆农业科学,2000(1):27-28.
[5] 向玉勇,郭晓军,张帆,等.温度和湿度对北京地区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J].华北农学报,2007,22(5):152-156.
[6] 纠敏,汪伦记,董钧锋.警惕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J].河南农业科学,2007(8):55-56.
[7] Zhang L P,Zhang Y J,ZhangW J,etal.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differentgeographicalpopulations and determination ofbiotypesof Bemisia tabaci in China[J].JournalofApplied Entomology,2005,129(3):121-128.
[8] 张慧杰,段国琪,张战备,等.烟粉虱成虫的昼夜时空动态及空间格局[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