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EEE:为全球40万会员提供交流平台

2011-04-29张晓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7期
关键词:会员学会标准

张晓

中国正在成为IEEE这个百年组织的新的“战略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中国专业人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的出版物上,来自中国的下载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中发表的技术文献占到了全球同类文献的30%,同时吸引了全球40万专业技术人士,其中45%的会员来自美国之外。

而今,中国正在成为这个百年组织的新的“战略增长点”:中国会员数量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专业人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的出版物上,来自中国的下载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

为全球40万会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196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始于1884)和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始于1912)宣布合并,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正式成立。

截至2010年底,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人数超过40万,这是学会会员人数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40万,也是学会连续第七年实现会员人数增长。此外,IEEE近40个技术学会的会员人数也较2009年全面增长,通信、计算机以及电力能源学会增长势头尤为强劲。

作为一家全球性学会,45%的会员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事实上,会员人数在其他国家的增长要明显高于美国国内,亚洲的表现尤为明显,截至2010年底,亚太区会员人数超过90500人,自2000年来增长了65%,学会在北京、新加坡、东京都设有代表处。

IEEE执行总干事JamesPrendergast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之所以能够吸收这么多会员,是因为学会为会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服务——为会员的交流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学会的价值也在于此。“各个领域的工程师和专业人士都需要和同行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交流:一方面是知识交流,及时跟踪本领域的发展,使自己时刻保持‘新鲜,并与同行探讨,这种知识交流可以促进会员自身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探讨合作机会,比如会员可以寻找研究项目的合作者,也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寻找更多的机会。”

从IEEE为会员提供的服务看,这个会员交流平台包括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数据库等几方面:出版150余种技术期刊,会员享有订购优惠;每年举办1200场学术会议,会员享受会议注册费的优惠;IEEEXplore数据库会员也享有下载使用的优惠。

IEEE会员与区域活动总监兼副总裁Howard Michel表示:“IEEE会员增长模式的一致性证明了我们的出版物、服务和会员利益对促进当今及未来技术专业人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我们会员人数的增长,我们的对等网络继续扩大,从而令我们原本已十分多元化的会员结构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会员活动为专业人士创造更广泛的发展机遇,IEEE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这对当今就业市场及经济而言都至关重要。”

据IEEE学会总监Matt Loeb介绍,各级别会员都在普遍增长,但会员构成相对稳定,“目前40余万会员中,25%为学生会员,50%为普通会员,高级会员约占15%,会士约占1%—1.5%,其余为准会员(associatemember)。”学生会员的增长尤为明显,尽管经济形势不佳,但2008至2010年间,IEEE总会员人数增增长7%,学生会员人数增长21%。2010年,学生会员人数首次达到10万。

张亚勤:IEEE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

IEEE407万会员包括6000多位会士。作为会员的最高级别,IEEE会士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2011年,全球共有321人入选会士,其中华人学者共52名。

“会士是一种高度的学术荣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所在领域拥有领导力。对于会士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学会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而不是学会为他们提供服务。”IEEE执行总干事James Prendergast说。比如,学会的会刊杂志IEEE Spectrum每年会预测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邀请各领域的会士发表他们的意见,评选出他们认可的新技术并阐述这些技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这样,会士与学会共享他们的智慧与经历。总体来说,会士参与学会在标准、出版、会议等各方面的活动,担任学会150余种期刊的编委,参与标准的制定,并在组织会议方面提供帮助。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1997年当选IEEE会士,时年31岁,他因此成为IEEE1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IEEE制定了很多的标准。我参与比较多的是ISO的标准,就是视频的编码、压缩还有后面的表述、传输的标准。”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89)。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传统彩电产业已基本上被日本人所控制,且日本人正研发模拟制式的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并形成了标准,索尼和松下公司期望以此进一步控制全球市场。美国也希望研发一种高清晰度的电视,而美国学者一开始就直接瞄准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为了达到制定全球标准、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取胜的目的,1993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通用仪器公司、麻省理工、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等领先研究机构和企业形成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大联盟。正是在此期间,张亚勤被聘请到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在这个领域,张亚勤一共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0篇论文发表在权威的IEEE Transactions杂志上。

据IEEE执行总干事JamesPrendergas介绍,一半的会士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是学会会员,并—直保持会员身份。他本人在35年前就已经是学会的学生会员:“那时我还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会为我提供了可供交流的团体,这对我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深度参与:会员会议论文标准

2011年5月,IEEE执行总干事James Prendergast、IEEE学会总监Matt Loeb等一行访问中国,拜访了几家高校和政府部门,还分别出席了第三届中国计算大会和中关村创新论坛,并发表演讲。

中国业务已经成为IEEE新的“战略增长点”,中国对这家百年学会参与度逐步提高。

中国会员的数量近年来出现了井喷式高增长,年均增长率约20%。相比总会员人数过去7年平均2%的年增长率,中国会员年均20%的增长率,堪称增长奇迹。目前IEEE中国会员已经超过9000人,包括50多位会士。

近几年,IEEE在中国组织的

学术会议不断增加。2010年IEEE在全球组织了1200个会议,约60万人参会;其中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245个,约10余万人参会,主要以中国学者为主,外籍人士约占10%的比例。据IEEE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华宁介绍,2011年IEEE在中国组织的学术会议将达200多次。

5月9日至13日,IEEE在上海召开了世界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CRA),这是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的旗舰年会,也是该领域影响最大的权威国际会议,由IEEE、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本次会议有近2000人参加,是会议举办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行,有学术论文980篇在会宣读或交流。

随着在中国举办的学术会议日益增多,中国已经成为IEEE重要的稿源地。据学会总监Matt Loeb介绍,学会拥有约1.5万名中国作者,中国作者的论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其中很多是与其他国家的作者合著的,原因是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多。Matt Loeb刚刚参加了中关村创新论坛,说:“几个国家的科技参赞都参加了这个创新论坛,英国驻华科技参赞大卫·贝肯就在演讲中介绍了一项中英合作的研究,类似这样的国际合作研究最终会带来双方人员合著的文章。”

不仅中国作者的文章在增长,来自中国的下载也明显增加。IEEEXplore数据库收录了280万篇稿件,全球每月约有800万次下载,其中200万次来自中国,比美国本土的下载量还要大。华宁指出,中国是使用IEEEXplore数据库最多的国家。

在标准方面,中国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IEEE标准委员会(IEEESA)是权威的标准制定机构,已经制定了900多个现行的产业标准,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由于中国会员的增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和会员也逐渐参与到IEEE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中。“目前正在参与IEEE标准制定的中国公司大约有二三十个,中国主导的IEEE标准有七八个”华宁指出。

由中国天地互连公司发起和主导的IEEE 1888标准刚刚在今年3N份发布,这是IEEE首个由中国公司主导的标准。IEEE在标准发布时表示,IEEE 1888标准源自中国的创新技术,由中国成员发起并得到其他国家成员的支持。IEEE 1888是首个以绿色节能为宗旨的、信息通信技术与节能减排融合的创新型技术标准,是IEEE在节能减排和物联网领域具有标志性的全球标准。

据天地互连公司谷晨博士介绍,天地互连公司作为标准的主导者,与多家国内外机构合作,历经两年时间完成了这项标准,包括中国电信、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机构,还有英特尔、思科、东芝等跨国公司。天地互连总裁刘东担任了IEEE 1888标准工作组主席,他称该标准对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IEEE 1888标准的产业化将促进信息与通讯技术融入到建筑、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中去,从而建设绿色楼宇、绿色社区、绿色城市乃至绿色中国。”据悉,天地互连刚刚完成1888的3个子标准在1EEE的立项,对1888的安全、运营、网络融合与可扩展性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开发。

猜你喜欢

会员学会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学会分享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