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全新的尝试

2011-04-29刘字宝戴飞冯丽萍江玲易洁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7期
关键词:雷蒙法学院施耐德

刘字宝 戴飞 冯丽萍 江玲 易洁

“我希望国际法学院的所有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到我,不要在门口纠结要不要敲门。”雷蒙教授说。

在四季如春的南国燕园,雷蒙教授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着。“我希望国际法学院的所有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到我,不要在门口纠结要不要敲门。”雷蒙教授说。

从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到康奈尔大学校长,再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不高高在上也不遥不可及”始终是雷蒙教授的基本姿态。

发端于一个想法

雷蒙与北大的渊源可以上溯至1998中美法学院院长领导力论坛,200余位中美法学院院长齐聚北京,深入探讨中美法律比较研究之道。在这次论坛中,雷蒙教授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吴志攀,相谈甚欢,并着手开展两院教职人员的学术交流。雷蒙教授担任康奈尔大学校长后,与北大的联系更为密切,包括建立CAPS项目,每年遴选一批康大本科生参加北大暑期学校。

时至2007年,雷蒙在纽约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他专程来与雷蒙探讨,能否在中国法律教育上采取与美国相似的方式,相同的国际标准和国际模式,使中国学生不必跨出国门也能接受到美国式的法学教育,得到J.D.(跨国法律研究课程)模式的培养。海闻直入主题:“你是否愿意和我们共建一个融合T.D.和法硕的国际法学院,你是否愿意和我们共建一个镶嵌在美国法学模式里的中国特色法学教育平台?”

“虽然我喜欢中文,但我不是中国专家,甚至不会中文。”雷蒙婉言谢绝。

“我们中国人全都会讲流利的中文,我们不需要你懂中文,教我们中文,而是需要你带来的先进的法学教育方式和教育实践。考虑到这些年来你和北大在官方和私人层面的多重接触,你是最合适也最让我放心的人选。”

雷蒙仍然陷在犹豫里,还向海闻推荐了一些同样富有资质和经验的院长人选。

“最后,海闻说服了我。”

“我选择出任院长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友谊和忠诚。海闻教授很有远见卓识,他在深圳做出的贡献向外界展示了北大卓越的风格和实力,这很让我钦佩。国际法学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先例,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开拓也是我的幸运。”

一年后,中国版J.D.正式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启动。作为一项跨国性的课程教育,国际法学院旨在引进新的国际标准化的法律教育项目,培养跨国法律人才。雷蒙说,这项举动意义重大——它意味着中国学生以后在国内也可以接受到这样的法律教育,同样也表明中国将参与到J.D.项目的发展改革中。“因为J.D.项目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和改革”。

“J.D.之所以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不同法系之间的协调,协调民法体系和普通法体系,融合西方观念和东方观念,而每一项本身又是那么地根深蒂固、风格鲜明。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跨国律师就必须具备从多重视角理解问题、协调问题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8年12月,国际法学院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严思德(Stephen Yandle)教授。他是一位法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大学助理院长、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耶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等职。如今,他是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7年,时任LexisNexis全球法学院项目副院长的严思德教授准备向筹建中的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推广LexisNexis全球法学院项目。在与雷蒙院长交谈的过程中,他被雷蒙院长的办学理念打动,遂放下一切远赴中国投身于国际法学院的建设中。2008年,当严思德第一次到达国际法学院的时候,第一届学生已经开始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当时的学院人手严重不足,严思德在与雷蒙院长和海闻副校长进行简单会晤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作为学院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严思德副院长在学院外籍人才引进的蓝图勾画以及计划实施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培德(Peter Malanczuk)是最早接受法学院邀请成为常驻教授的人。2008年与雷蒙院长会谈后,马培德教授对这所在北大成立的新式法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卸任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的他选择来到深圳并投身于国际法学院的建设之中。在此之前,马培德教授曾有过在中国、美国、荷兰、瑞典、埃塞俄比亚等多国执教的经历,凭借着多年海外教学的经验,他在做出成为国际法学院常驻教授这个重大决定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犹豫。“成立国际法学院于法学教育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而在这样的法学院中教学更是有益的经历,我很乐意。”

随着学院的成熟壮大以及到访国际法学院的教授们的口口相传,近年来不少对学院感兴趣的著名大学法学专家主动请缨来国际法学院执教。

欧盟法著名专家施耐德(Francis Snyder)教授是通过人际关系网加入国际法学院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施耐德教授从朋友那里听闻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近成立了一所独一无二的法学院,他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联系相关人员,申请成为了国际法学院的常驻教授。

通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国际法学院已拥有10名常驻教授,8名C.V.Starr讲师和10名联属跨国教授,8名国际访问教授,5名兼职教授。常驻教授不少都像马培德教授一样拥有丰富的跨国教学经验和多样化的法律教育背景。

访问教授则以MarkRosenbaum、Gary Born教授为代表,他们或者毕业于耶鲁、哈佛等名校,并在法律教育界拥有卓越的建树,或者在跨国律所担任高级职位、在跨国法律实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而讲师则大多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毕业生中选拔。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学院的学术和研究水平。君子固本,强化教师队伍

为了吸引人才,学校在薪金、住房、医疗保险等待遇上都力争与国际接轨。创院3年,学校每年都在人才的引进上投入数以千万的资金。

在国际法学院教学的时间里,施耐德教授对法学院为外籍教师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表示赞许。回顾对比了其在十余个国家的教学经历,施耐德教授认为国际法学院作为一个年轻的法学院,表现让人十分满意。首先,学院尽力为来访的教授和讲师提供了标准公寓,帮助他们解决了庄宿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国际法学院的行政人员都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外籍教师交流并应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外籍教师解决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最后,国际法学院的课程体系全部采用英文授课,令他觉得非常方便,乐意每年来国际法学院教授欧盟法和WTO法律。

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一个学院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院将来对我们不需要你懂中文,我们需要你带来的先进的法学教育方式和教育实践。

外籍教授引进的计划,现时教学团队的成员都积极献计献策。比如施耐德教授指出,考核时要注重该教授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在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过什么职务,在专业领域是否做出过较大的贡献,有没有做过研究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等等。

在未来的招聘计划中,学院倾向于引进更多的常驻教授。对于常驻教授的选拔,学院参考国际标准,先严格筛选候选人的简历。对通过筛选的候选人,学院将组织核心团队赴美对其进行考核。候选人首先需要在纽约大学进行课程试讲,由纽约大学法学院的学者评析,学院核心团队将在此基础上对其作进一步考核。通过课程试讲考核的候选人将会被邀请访问国际法学院,参观校园及面向国际法学院的学生作相关讲座。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会被引荐给海闻副校长做最终决定。

国际法学院要成为世界一流法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充满荆棘的探索之路上,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始终坚持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是北大的优良传统。相信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在这支生机勃勃的教师队伍的带领下,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向那个美好的目标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雷蒙法学院施耐德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施耐德的失落
电影·《雨人》
滚!
认识悲剧与否定悲剧——雷蒙·威廉斯革命悲剧观论析
施耐德电气睿易系列ATV310通用型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