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吸引顶级团队

2011-04-29梁伯枢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7期
关键词:雷蒙法学院顶级

梁伯枢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国际法律人才不足问题凸现。雷蒙带领他的团队正在改写中国这一领域的历史。

2007年,50岁的雷蒙教授受聘担任创院院长,来到深圳创办北大国际法学院。短短几年后,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一个43人的外籍教学团队,其中不乏国际名家。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国际法律人才不足问题凸现。以往国内即使是顶级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也因为不拥有J.D.学位,无法进入跨国公司担任律师工作。雷蒙带领他的团队正在改写中国这一领域的历史。

4月28日下午,雷蒙院长和院长助理许华老师一起,就如何吸引世界顶级团队来华创业等,在北京接受本刊专访。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让教授保持其国际影响力

《国际人才交流》:北大国际法学院的教学团队,从院长到副院长到助教基本来自国外,能否介绍—下外籍顶级专家聘请情况?

雷蒙:大约在4年前,北京大学海闻副校长找到我,商讨创办国际法学院。在师资方面,最初我们的设想是先以访问教授为主,请美国和世界各地顶级专家来这里讲课。以6周为一个阶段,讲完后就离开。等学院成长—段时间,具有一定国际名声后,再慢慢开始找一些常驻教授来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原来想分这样两步来走。

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学院成立不久,就有一些世界著名的法律专家开始联系我,表示愿意来这里任教。最早跟我联系的是马培德(Peter Malnczuk)教授,他是国际法和仲裁法方面的顶级权威专家,刚刚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的位置退下来。他跟我说,很愿意加入我的创业团队。就这样,马培德成了学院第一个常驻教授。

还有一个是施耐德(Francis Snyder),他是世界著名的欧盟法专家,原来是欧洲大学学院(佛罗伦萨)法学院院长、欧洲法律学院联合主任,伦敦大学法学教授,是《欧洲法律专刊》的创办人和主编。去年,他来到深圳加入我们的团队。现在他已经把《欧洲法律专刊》基本上搬到深圳。

这是两位非常资深的国际名家。我们也跟美国等世界各地法学院一起竞争年轻的高端人才,很荣幸找到一批相当有才华的年轻教师。

目前北大国际法学院大约是1/3课程由常驻教授承担,2/3课程由访问教授承担。访问教授虽然以6周为一个阶段讲一次课,讲完后就回到国外,不过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是每年都会回来的,固定地访问,来承担讲课任务。

《国际人才交流》:常驻教授们每年在北大国际法学院待多长时间?

雷蒙:每个常驻教授的情况都不一样。马培德就在香港,与深圳毗邻,不存在时间问题。而施耐德实际上有很多职务,是一个大忙人,原来就生活在英国和法国的两座城市。我们能够让他来投入多少精力呢?刚开始确实有些疑虑。但是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就是北大国际法学院是他基本的家,他可以保留其他职务,每年可以拿出—段时间到世界各地讲学,但大部分时间应该在深圳。他和妻子完全搬到了深圳。他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每年秋季9月—11月这段时间都在深圳,然后回欧洲过圣诞,—直到春节之后再回到深圳,而整个春季学期都会在深圳。

按照国际惯例,比较有名的国际法学教授,都是满世界跑的。学校也希望他们在世界法律界有他们的声音。我们鼓励他们去世界各地开设讲座或参与活动。我们还有一个年轻教授叫马克,今年秋季正式入职。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是国际贸易法和国际仲裁的权威专家。在我们聘请他时,他手上还有一个香港大学法学院的聘书,但最后他选择了深圳。我向他建议,在我们这里先干一年,第二年开始在完成教学工作后,他可以每年在香港大学承担一门课或其他研讨课程。

这是我们聘请常驻教授的一个原则或者说是一种基本模式。我们请的教授首先要对本校的教学高度负责;同时,我们希望他们在国际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每年应该有一段时间在世界各地讲学。

让开拓者每一天的开拓过程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申国家,在吸引世界顶级专家方面还存在很多瓶颈问题。刚才介绍的这些著名教授来北大国际法学院任教,主要是靠您个人的影响力,还是学院本身的吸引力?

雷蒙:现在世界上每个人都认可中国在崛起,很多人渴望有机会来访问中国,能够亲身经历中国的变化。吸引世界顶级专家来我们学院作一次访问这不成问题。我经常接到他们的电话,说是希望来学院开一门课。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他们对这里的经历感到满意,让他们爱上中国,爱上学院,吸引他们第二次、第三次回来。

我经常在设想,那些像我一样不会说中国话、不了解中国的专家来到深圳,他们第一次访问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呢?怎么样做才能让他们有一种家—样的温暖的感觉呢?我们在很多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校园路标用中英双语。外国专家一到,学院就给他们提供一部拥有全球联络功能的手机,每个^都可以通过手机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在刚开始的几天,我们会带他们去银行、医院,帮他们了解整个流程,帮他们熟悉洗衣机、电视设备怎么用等等。刚到的几天对外国专家来说其实是最艰难的。

《国际人才交流》: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年轻的国际高端专家,要让他们全职或长期来中国发展事业是不太容易的。

雷蒙:的确,要让顶级专家留在中国是不容易的。北大国际法学院可能有它的特殊之处,我们学院是全新的,整个学院有一种创造力源泉在里面。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想创造些什么,或改进些什么。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学院的一部分,这种创造的冲动也促使他们愿意留在国际法学院。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常务副院长严思德(StepbenYandle)教授,在美国非常成功,做了17年耶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曾是美国全国法律界就职协会会长。但是,他说在深圳这几年是他人生中最满意的。他的夫人也在一起努力帮助建设北大国际法学院。

怎么来理解严思德院长的这句话呢?耶鲁法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非常成熟的学院,任何个人的力量在这样一所法学院面前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个人每天的工作,为耶鲁法学院的发展只贡献了一点点。而北大国际法学院则完全不同,白手起家,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天都会觉得自己有新的突破,每天都能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开拓者可以在这里充分享受到每—天的开拓过程。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觉。很多学生谈到我们的工作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他们—定要努力学习,回馈祖国。有时说着说着会感动流泪,当学生这样说时,作为老师,没有比这更为动听的了。所以,我们的成就感来自于开拓,来自于每天的挑战,也来自于学生的感激。

北大国际法学院这种特殊的创造力,能否被复制,我们也不确定。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供思考,比如,我们学院很新,这是一个原因。中国的很多事物都是很新的,如果其他机构也能够让外国专家感受到他们也是创建团队的一员的话,他们会觉得非常开心,像在家一样,是事业的创造者,就会更加希望留在中国。

与世界顶级大学竞争人才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希望更多像您这样的高层次专家来华开创事业。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雷蒙: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还是要让专家第一次来时感受到中国的潜力、能力以及未来。让他们感到来中国的经历非常值得珍惜。

也许我们这所规模不大的学院可以作为一个范例。开始时用—种非常开放的形式,欢迎外国的法律人才来访问,然后建立长期的联系。开始时很多外国专家会认为长期来到中国很不安全,有很多顾虑。我们可以采取—种方式,让他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体验一下,来开展一些项目,体验中国的经历。他们中的一些会感兴趣,慢慢地一部分人可能会留下或再回来,有一小部分人会感觉这个经历很好,愿意长期在这里工作。

《国际人才交流》:理想状态下,北大国际法学院的国际教授中,常驻教授和访问教授各占多少比例比较合适?如何让学院有效参与世界顶级大学人才竞争?

雷蒙:我自己感觉,理想状态应该是各占一半。一半课程是常驻老师,一半是访问教授。

国际教授的招聘日趋国际化。在法律方面,每年在华盛顿特区有一次教授招聘大会,由美国法学院联合会组织举办。我们每年都会去华盛顿招聘大会招聘法律教授。我们的待遇与其他著名法学院的待遇是一样的,我们在与美国等国家的顶级大学竞争人才。在华盛顿第一轮筛选后,我们还要进行好几个月的第二轮筛选,最后才能确定人选。今年我们有两个教授已经通过这种方式接受聘书。如果我们每年能保持这个态势,每年选聘两三位,要达到理想的目标只需要几年时间。最早我设想,至少在5年之内,我们不会有常驻教授。依照现在的发展,5年之后,我们的教授团队将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个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希望外国专家来中国就像邻居串门那样容易

《国际人才交流》:参照国际惯例,中国在外籍人才管理服务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更进一步完善?

雷蒙:北大以及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的服务非常重视。要说国际情况,其实标准每天都在变,其方向是越来越方便人才跨国交流,手续越来越简便。

如何才能吸引更好更多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在管理或服务环节上,就是让专家来中国的过程非常简单,没有障碍。比如,我们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签证问题,每个外国专家每年都要签证,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还有一个经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外国专家的医疗和保险问题。我们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专家如果去看病,一说哪里不舒服,医生马上就能明白。但中国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医生很少,确保来华的外国教授能够在中国本地接受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医生诊疗,或者是很方便地回到自己的国家看他自己的家庭医生,这对吸引外国专家来华是会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希望外国专家来中国就像邻居串门那样容易。

《国际人才交流》:杨振宁教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曾提议,希望中美两国政府商谈,让持有美国医疗保险的专家能够在中国指定医院看病,这样在华专家如果生病就不需要回到美国去看病。您怎么看他的这个建议?

雷蒙: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告诉你一件事。20年前我最小的孩子出生时,我正在法国巴黎教书。他就出生在巴黎—家美国医院里。那所医院实际上是接受医疗保险卡的,好像是双方政府达成协议,在法国的美国医院与美国医疗保险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这种模式对外国人看病非常方便。如果能在中国,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类似的国际医院,解决那些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急诊和看病需求,这简直太好了。

我们与深圳医院合作,看基础性的疾病没有问题。因为看病时有会说双语的工作人员陪同。但是如果是急诊,或者是大病的医疗需求,还是有问题。我认为杨振宁教授这个建议非常好。

猜你喜欢

雷蒙法学院顶级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LOVE, XO
薮猫:沼泽里的顶级猎手
以顶级专业的眼光选择顶级品质的产区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全球十大顶级美人排名中国一人上榜
电影·《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