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2011-04-24张建英
张建英
(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忻州 034000)
在我国,老年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忻州市人民医院对10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108例,年龄65~80岁,平均68岁,病史5~21年,其中男性67例,女性41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66~80岁,平均69岁;对照组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65~78岁,平均67岁。两组病例病情、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讲解和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通过电话询问和问卷调查,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未实施健康教育。
2 结果
两组病人出院后日常生活行为比较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行为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出院3个月后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2。治疗效果及服药依存性上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出院后日常生活行为比较 例
表2 两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治疗效果及药物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3.1 调整情志
良好的、稳定的情绪是保证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精神紧张可使体内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导致血压升高。老年病人自理能力逐渐降低,难免有悲观、沮丧等不良情绪,加之子女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易产生孤独感,而且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情绪激动,可诱发血压升高。发现病人情绪不好时,指导病人使用放松疗法,如深呼吸、听舒缓的音乐等,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
3.2 合理膳食
指导病人控制饮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即戒烟、戒酒。保证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食用含碘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忌辛辣、油腻和过甜的食物,少量多餐,不宜过饱,避免大量饮水。每日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 g以下。
3.3 适当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管血液灌注[1]。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活动后不过度疲劳为宜,并要长期坚持。
3.4 起居有常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指导病人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嘱病人睡前1 h避免过度思维,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5 用药指导
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提高服药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告知病人及家属所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时间以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告知病人遵医嘱调整药量,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目眩时有直立低血压表现[2]。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对有血压计的病人,教会病人及家属自己使用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可改变病人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病人的服药依存性,是防治高血压经济有效的方法。
[1] 陈 娴.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147.
[2] 刘敏红.2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