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凝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1-04-24周海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大面积抗凝神经功能

周海平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观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往往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及预后差,因此加强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以脱水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酸碱紊乱和给予脑保护及防治并发症出现为主要治疗措施,而抗凝疗法应用较少且无同一标准,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利用抗凝措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0年12月符合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脑卒中分型分期的治疗(建议草案)》中有关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同时对具有以下状况者给予排除:(1)除颅脑外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2)具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3)再次发病者;(4)血压超过185/110mmHg;(5)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查阅7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5~75岁,影像学提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者5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者17例;同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并且参考《神经病学》[2]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求,设计《抗凝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及治疗措施等。同时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两组,即抗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同时所有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抗凝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 (61.30±1.00)岁;常规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 (61.28±1.2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参照《BNC脑血管病治疗常规》给药,例如吸氧、给予125ml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以及积极预防诸如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另外对于存在糖尿病者给予降糖处理、血压过高者降压处理等。而抗凝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7d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即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以上效果判定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生活质量评定参考Spitzer指数[3],即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生活感受、家庭支持5项,总分共计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同组中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P <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定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抗凝治疗组35 22.97±6.05 16.00±6.50常规治疗组 35 23.00±6.21 24.46±6.42 t 6.32 19.34 P值值0.075 0.04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Table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Table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分组 例数日常生活情况 活动能力 生活感受 健康感受 家庭支持 总分抗凝治疗组 35 1.52±0.45 1.35±0.49 1.42±0.43 1.19±0.43 1.88±0.39 7.15±1.64常规治疗组 35 1.18±0.51 0.87±0.51 0.97±0.54 0.90±0.55 1.82±0.44 5.78±1.96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往往存在着主干闭塞引发缺血区域相应神经细胞坏死[4],临床观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由于脑水肿而造成颅内压增高,进而诱发脑疝形成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于该病的理想治疗便是促使侧支循环的开放与建立或是使血管部分再通或完全再通,进而减少梗死面积而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但是临床发现一旦实施上述治疗措施往往导致脑水肿的进一步加重而造成病情恶化,所以治疗颇为棘手。

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利用抗凝措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本研究显示,加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究其原因是抗凝治疗不仅可以增加闭塞血管侧支循环供血量,同时还能降低邻近血管痉挛次数,从而最大限度的恢复缺血半暗带部分血液供应而挽救可逆性神经细胞功能。同时本次观察结果也印证了大面积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具有正相关性的理论[5]。

综上所述,大面积脑梗死治疗较为矛盾,但是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只要全面了解病情及严格掌握抗凝治疗等相关事项,该项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刘欣,王建筑.复发性脑梗死93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2):81.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6.

3 SpitzerWO,Dobson AJ,Hall J,et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2008,34(12):585 -597.

4 李雄新.4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分析[J].医学信息,2009,22(11):14-15.

5 张卫清,石进,张英谦,等.32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J].航空军医,2005,33(4):146-147.

猜你喜欢

大面积抗凝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