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1-04-23吴贤德陈集春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吴贤德 陈集春

泉州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吴贤德1陈集春2

1.泉州市知识产权局 2.南安市知识产权管理中心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抢占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域,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泉州模式”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泉州市知识产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政府与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展望与借鉴。

知识产权 战略性新兴产业 泉州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可以调动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其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1 泉州市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泉州市知识产权现状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近几年来,这座古城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致力于建设经济强市,谱写自主创新的辉煌篇章,焕发跨越发展的勃勃新姿。泉州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取得科技进步“七连冠”、“满堂红”的城市,全国首个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近年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专利申请累计38393件,专利授权累计27280件,连续11年位居全省前列。“十一五”期间,泉州市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发明专利比重也有显著改观(图1)。全市注册商标总数11.12万件,经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累计达64件,以上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版权作品登记总量达1万多件,占全省的近一半。泉州南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涌现了恒安、浔兴、安踏、匹克、九牧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

图1 泉州市“十一五”期间专利授权情况

1.2 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泉州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催生了“泉州模式”,靠的是先行一步、快人一拍,靠的是科技支撑、创新引领、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这也决定了泉州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独具匠心:依靠自主创新,想方设法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瓶颈,培育一大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和企业,提高应对危机和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优、调强存量,调高、调升质量,奋力实现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变,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市拥有5个国家级和4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居全省首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修船造船等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564.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152亿元,现价比增60.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8%,其中石油化工业产值992亿元、比增66.7%,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99亿元、比增35.8%,汽车及配件业完成产值46亿元、比增31.4%,生物医药业完成产值14亿元、比增25.2%,修船造船业完成产值2亿元。

1.3 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不多、知识产权运用手段与效果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

1)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艰巨任务。科技、知识产权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幅度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偏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任务艰巨。

2)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面临核心知识产权缺乏的困境。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有待健全完善。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数量总体偏少、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偏低。

3)创新人才培育制度落后,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匮乏,专利中介机构只有3家,数量不多,专业服务能力不强。

4)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力度有待加强,管理举措有待创新。

5)引导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科技、财税、金融政策不够完善。

2 对泉州市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泉州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在转变中实现跨越,进一步凸显泉州在海西建设大局中的支撑带动作用,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有力的科技、知识产权支撑。面对新形势,有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思考和解决“十一五”时期知识产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把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助推作用。

2.1 结合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1.1政府层面。泉州市人民政府可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整体推动泉州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县市区政府可结合原有的区域性特色,加快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鲤城区、南安市重点研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和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利用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等。

2.1.2企业层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受专利、技术、标准的影响非常深刻,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因此,必须把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有效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竞争压力。同时,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专利分析与产业联盟建设,管理创新,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实行规模化生产,吸引高端人才、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形成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2 加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协调,突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泉州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创新与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完善金融、科技、财税等政策,在《泉州市“十二五”科技与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规划》中,要明确知识产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衔接协调,对各类科技、知识产权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统筹整合,为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与协调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大力建设创新载体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三是大力发展科研工作站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进入园区设立研发机构等。

2.3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推动作用,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

当前,泉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2011年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专利奖项目评审中,有超过1/4的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而早在两年前,泉州就提出“科技企业成为主体,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于是,冲破GDP的束缚,让创新要素成为指挥棒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把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作为第一驱动力,推动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的跃升。而“泉州创造”的最大潜能就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一是明确提出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工程、发明专利创造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着力点就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深化科技与专利特派员服务企业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主体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2.4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品牌培育

泉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品牌之城、文化之城。对此,在引导、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利分析,壮大产业,也要着重培育品牌,结合“质量立市、品牌兴市”战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积极推进新兴产业聚集、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知名、著名、驰名商标与品牌。

2.5 实施知识产权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着力选拔、打造一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与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队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一是依托我市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中具有产学研优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打造产业人才高地,培养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显著、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人才。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三是加大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力度。依托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科技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与队伍建设。

[1] 田力普.站在新的起点上.专利工作动态,2011-5-15.

[2 ] 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泉州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规划[Z].

[4] 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1-07-12.

猜你喜欢

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