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的研究

2011-04-23许晓芬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贞操婚育性行为

许晓芬



关于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的研究

许晓芬

闽江学院数学系

随着大学生婚育权的解禁,大学生非婚同居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和管理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利用自身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优势,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对大学生的非婚同居现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

大学生 非婚同居 实证调查研究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国家三部委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结婚生育的合法性,对大学生两性关系提出了依法管理的要求,大学生非婚同居带来问题不亚于大学生的婚育问题,但法律上对此并无规定,高校管理也不敢轻举妄动,法律的漠视带来实际管理中的盲区。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非婚同居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开展了实证调查。

1 关于问卷调查的概述

2008年3月至10月,在厦门大学法学院何丽新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的课题研究。我们在闽江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福州地区的五所高校进行了“关于大学生结婚法律问题”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的形式进行发放。调查对象限定在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756份,回收率为94.5%。利用人工和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中的婚育状况、非婚同居的现状及对非婚同居的态度和对一些假设事件的反应,了解婚姻法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问卷调查表由课题组编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选项和开放式回答两种形式,封闭式选项便于定量分析,开放题是便于深入了解情况和听取建议。问卷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具体调查的内容,包括对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大学生婚育问题和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的态度等四个方面。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部分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共设计6个问题,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级、专业性质、年龄等。

本次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3.4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大部分是未婚大学生,已婚的仅占1.7%。此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本科生,各年级分布比较平均,所涉及的专业中文理科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其中,本科生结婚的人并不多,并没有出现大学生大规模结婚的情况,但根据访谈,高校中有出现个别学生结婚的情况,数量不多。

被调查对象中,达到法定婚龄以上的占54.4%,达到晚婚年龄以上的占3.2%。说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在校期间达到法定婚龄,可以结婚生育。被调查女生中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以上的占六层以上。

2.2 调查内容

该部分主要分成对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大学生婚育问题和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的态度四个方面。

2.2.1对性行为的看法

对性行为的看法共设计了7个问题,主要了解大学生对性行为的看法、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2.2.1.1 在大学恋爱、与异性接触和周围同学发生性行为等情况

经调查,有48.4%的学生有谈过恋爱,有 51.6%的学生没谈过恋爱。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有52.5%的人选择约会,有23.2%的人接吻,有12%的人发生过爱抚,有10%的人发生性关系,有1.3%的人选择长期同居。在调查周围同学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中,有42%的人知道同学有发生过性行为,16.3%的人说没有,有41.6%的人不知道。

这组数据说明,近半数的人在大学有谈过恋爱,这与被调查对象中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数比例基本一致,说明在大学谈恋爱基本符合生理年龄的特点。其中,发生性关系和长期同居的有11.3%,大部分在校生与异性的接触还是比较理智的。但这道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受访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在作答时会有所保留,因此这些数据可能是比较保守的。在调查周围同学发生性行为的情况中,有42%的人知道同学有发生过性行为,16.3%的人说没有,说明大学生中发生非婚性行为情况可能会比实际调查的数据要多。

2.2.1.2 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关系、贞操观、性行为的后果的看法

对发生婚前性关系的看法,有29.1%的人认为爱情是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基础,有38.8%的人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关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在考察大学生对贞操观的看法中,有95.5%的人认为贞操还是比较重要的,其中49.1%的人认为贞操对男女一样重要, 41.2%的人认为贞操对女生更重要,5.1%的人认为贞操对男生更重要,只有4.5%的人认为贞操都不重要。对性行为后果的认识的调查中,79%的人知道性行为会导致怀孕,89.3%的人知道性行为是感染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对发生婚前性关系的看法,有近70%的学生认为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基础是爱情或自愿,他们认为发生婚前性关系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行政处分。在现代,贞操观仍然存在,对婚前性行为和非婚同居的影响还比较大,尤其是对女生的影响比较大,但是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对男女双方提出了同样的贞操的要求。作为成年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性行为的后果,具备一些基本的性常识,但仍有一部分人对这些常识知之不深或完全不知,应该加强性知识的教育。

2.2.2非婚同居

对非婚同居的看法设计了16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非婚同居的现状,对非婚同居的态度,非婚同居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等。

2.2.2.1 对非婚同居的认识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人对非婚同居的认识是广义上的理解,包括事实婚姻、试婚等。大家对于非婚同居的合法性认识不清,这与法律未明确规定有关。立法应该承认非婚同居,才能有效调整控制非婚同居的问题。对非婚同居的态度,大家认为非婚同居不合法的情况下,从图1、图2的调查数据分析:赞同婚前同居的人占48.03%,认可婚前性行为的人占60.7%,仍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中赞同非婚同居,说明大学生对非婚同居的现象持普遍认可的态度。非婚同居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图1 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关系的看法(人数:719人)

图2 对婚前同居的态度(调查人数:752人)

2.2.2.2 对同学情侣同居情况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41.1%的人知道同学中有情侣同居的情况存在,有27.6%的人认为没有,31.7%的人不知道。说明大学生中情侣非婚同居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对同学中非婚同居的态度,有73.5%的人不想过问同居的事或不发表意见,只有5.7%的人赞同大学生非婚同居,20.8%的人明确反对非婚同居。说明大部分人认为非婚同居是个人的隐私,不想过多的干涉。说明非婚同居的私隐性比较强。

2.2.2.3 对大学生发生非婚同居的预测

从表1的数据来看,非婚同居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已经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现在并不占据大学生恋爱的主流形式,但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立法者和管理者要重视这种趋势。

笔者为了调查非婚同居是否应该以“无婚意”、“公开性”为构成条件而设计了这两道题。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婚同居的原因中“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纯粹同居的只占同居中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如果选择同居主要是因为非婚同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同居后是否介意亲人朋友知道的问题中,近70%的人不希望非婚同居公开,30%左右的人愿意公开或无所谓。因此,单纯以“不以结婚为目的”和公开性来确定非婚同居,会使非婚同居的范围过于狭窄,有大部分的非婚同居无法受到法律的规制,违背立法的初衷。同时,我们可以根据非婚同居的原因把大学生非婚同居分成几种类型,如满足生理情感需要型、试婚型、不想结婚型等。

2.2.2.4 对非婚同居产生的后果的调查(见表2)

笔者对非婚同居可能产生的问题设计了5道题目,主要想了解在非婚同居期间产生的生育问题该如何解决,对女生的伤害程度有多大,对今后婚姻有何影响,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同居期间怀孕,近40%的人在因同居怀孕时会选择流产,这与现在出现的大量未婚女青年流产的现象吻合[1]。37%左右的人会选择生下来和结婚,这就意味着会产生在大学期间结婚生孩子的情况,但法律和高校对大学期间的非婚同居及由此产生的生育等问题的规定比较滞后,不利于对女生和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的保护。25%的人还不知道如何处理怀孕,这说明性教育和生育知识的教育在大学生中还是比较欠缺,应该加强教育。

表1 对大学生非婚同居的预测 单位:人

在非婚同居对女生的伤害问题上,六成以上的人觉得非婚同居中,女性的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生育问题和贞操观。在婚前同居(试婚)是否有利于婚姻幸福的问题上,有46.4%的人不赞同婚前同居有利于产生幸福的婚姻,30.6%的人认为婚前同居有利于婚姻幸福。这道题是调查大学生对婚前同居的接受程度,近一半的人还是不能接受非婚同居。经访谈,同学们觉得如果不结婚,对双方的伤害比较大,特别是女生,如果曾经有过同居的经历,会影响她以后的婚姻,如果还有怀孕、流产的情况,就会在女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留下伤害。但有三分一的人认同婚前同居(试婚)有利于婚姻的幸福。

笔者对非婚同居的合理性进行了追问,非婚同居是否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呢?从表2数据来看,41.3%的人认为非婚同居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37.76%的人认为不是。说明非婚同居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法律法规会影响非婚同居数量的多少,但不能杜绝非婚同居的存在。

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非婚同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说明非婚同居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同居双方在解除同居关系、分割同居期间财产、流产或子女养育方面出现纠纷或受到侵害,该如何救济。数据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有四成的大学生会用法律来解决非婚同居的纠纷。但半数以上的人不会选择法律途径解决,一般会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只好不了了之。说明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调控作用还是比较得到认可。

表2 对非婚同居产生的后果的调查 单位:人

2.2.3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的看法

对在校期间结婚和生育的看法设计了5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婚育的现状,对在校期间婚育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2.2.3.1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了解和态度

数据显示,认为大学生可以结婚的有39.3%,有条件的可以结婚的有30.2%,不可以和不知道的有30.4%。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可以结婚,说明大学生对自己作为公民享有的婚育权还是比较了解的。3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条件的可以结婚,说明大学生对结婚的条件的思考还是比较理性的。

在如果是自己读书时到了婚龄是否会考虑结婚问题上,50%的人不会考虑结婚,27.1%人可以考虑或会结婚。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仍然是以学为主,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婚育权,拥有但不一定行使。但三分之一的学生会考虑在大学结婚,这是不可忽视的趋势。

2.2.3.2 在校大学生结婚后的住所、生育等问题的调查

从数据来看(见表3),在校大学生如果结婚,近80%的大学生会选择在校外进行非婚同居或结婚。认为在校外租房比较好,这样既不会影响同学,也比较自由。这与高校集中住宿的规定有矛盾,如何进行协调,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这值得我们思考。

从上面数据来看,73.4%的人不赞成大学期间生育,11.7%的人赞成在大学期间生育,14.9%的人无所谓。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理智,不赞成在校生育。但有十分之一的人赞成大学在校期间生育。当生育和学习工作产生冲突时,怎么办?78.5%的人会选择休学,不愿意放弃受教育权,21.5%的人选择退学。国家已经出台《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已婚女学生在生育期间可以办理休学手续,对于已婚学生合法的生育,学校不得以其生育为由予以退学。”高校管理必须加强配套管理。

表3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后的住所、生育等问题的调查 单位:人

2.2.4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的态度

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的态度设计了4个问题,主要从学生的角度看调查高校在大学生非婚同居和婚育方面的态度和举措及建议。

2.2.4.1 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和非婚同居的态度

据调查,学校对大学生婚育的态度,有七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婚育问题和非婚同居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或是反对,说明学校在处理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问题上的中立或反对的态度,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而且法律对此尚无明确的规制,一旦发生了非婚同居、未婚先孕、堕胎、同居终止等问题,高校也不敢轻易处理,对大学生本人及高校的秩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学校安排性知识教育活动方面,70%左右的大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展性教育活动或者不知道学校有开展这类活动。

2.2.4.2 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管理措施的建议

在“你希望学校对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有什么样的措施?”的开放式问题中,大部分人认为法律是允许非婚同居的,学校应该以人为本,承认大学生的婚育权,让他们自己做决定,顺其自然。学校应该配合法律制定关于大学生婚育的校规。加强教育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婚育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婚姻和生育。应该多开设一些关于性知识和关于避孕的措施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学校应该出售避孕套等。大学生对自身的婚育权的认识还是比较理性,有这个权利,但不会轻易行使。在性知识方面,大家是比较需要的,尤其是避孕方面的知识,避免在大学期间生育,影响学习。

2.3 调查问卷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笔者水平有限,本次问卷调查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问卷在系统性、逻辑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对象方面的局限性,仅限于福州大学城的5所高校,且问卷调查的内容具有私密性,调查对象的回答可能有所保留,所得的数据存在误差;问卷统计方面,大部分采用人工和EXCEL软件,也存在一些误差等。

3 对策和思考

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的调查表明,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要如何规制呢?笔者认为主要在立法规制、管理疏导、教育引导等方面进行规制。

3.1 教育引导

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和性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婚姻和生育,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非婚同居或婚外性行为。在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要正确处理,让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加强性教育,开设性教育课程,多开设一些性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性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2 管理规制

高校应以人为本,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管理和疏导,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维护好大学生婚育权和高校的教学秩序。合理对待大学生的婚育权,配合法律法规制定大学生婚育的相关规定,如增加性教育和计划生育内容,针对大学生开展一些婚育知识和计划生育的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具备一些必要的性知识和安全保护措施。及时有效地引导、处理和控制大学生婚育和非婚同居所产生的问题,既满足大学生的婚育需求,又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

3.3 立法规制

大学生非婚同居是非婚同居问题的一种类型,要规制大学生非婚同居,首先在立法上要进行规制。非婚同居是一种与传统婚姻家庭并存的新的两性关系模式,是当事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论是从社会利益调整的角度还是从法理上分析,非婚同居都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5]。

[1] 蒋月. 婚姻家庭法前沿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蒋月,何丽新.婚姻家庭与继承法[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3] 何丽新.构建我国非婚同居规制的法律机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 117-122.

[4] 何丽新.我国非婚同居立法规制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 许晓芬. 我国大学生非婚同居问题的研究[D]. 厦门: 厦门大学, 2008.

[6] 大学生性行为调查:认为初次性生活不会怀孕[EB/OL]. http://www. leiyun.cn/html/200708/03/0458291051.htm,2007-8-3/2008-07-20

[7] 大学生非婚同居引发的诉讼[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 2003-04/23/content_844432.htm,2008-07-20﹒

猜你喜欢

贞操婚育性行为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比 干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
守住企业贞操
话语男人“贞操”,价格持续上涨不要随意抛售
与前列腺炎患者谈婚育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