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环境下大鼠晶状体的发育
2011-04-23何文鑫陈晓滦黄明焕
李 冬 黄 焱 何文鑫 陈晓滦 黄明焕 于 杨
暗环境下大鼠晶状体的发育
李 冬 黄 焱 何文鑫 陈晓滦 黄明焕 于 杨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眼视光学系
目的:研究暗环境下晶状体的发育情况,明确光对晶状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取20日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缝合单侧眼睑;饲养30天后,取双侧晶状体;用微量电子秤测得晶状体的重量;在显微镜下用千分尺测得晶状体左右径及前后径;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及形状;应用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50日龄大鼠未缝合眼与20日龄大鼠晶状体比较,重量和左右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后径无显著增加。50日龄缝合眼大鼠晶状体与50日龄未缝合眼及20日龄眼比较,晶状体重量、左右径和前后径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鼠晶状体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左右径变小,前后径无显著改变;在暗环境下发育,晶状体前后径增加,这可能是近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暗环境 大鼠 晶状体发育
对于大部分生物来说,光不仅是其所需能量的来源,还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刺激信号,良好的视觉刺激是视觉发育最重要的条件,人的眼睛就是在自然光线的刺激下才发育成熟的。有实验证明:缝合动物单侧眼睑可以显著改变其视觉中枢功能,被缝合眼的细胞与非缝合眼的细胞有明显差异[1]。眼的发育和功能完善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决定,还有赖于视觉发育敏感期所经历的正常视觉环境。近年来,人们研究辐射对晶状体的影响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辐射对晶状体会造成损伤,出现混浊,其影响有累积效应和远期效应。病理机制研究方面,辐射会影响细胞分裂和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活动[2]。目前国内外关于光照对晶状体发育的研究虽有报道,但是为数甚少,本实验通过缝合大鼠单侧眼睑使其一侧晶状体处于暗环境下发育,另一侧在正常光照环境下发育,以自身对照研究暗环境下大鼠晶状体的发育情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手术显微镜,微量电子秤(0.001g),高精度电子秤(500g×0.1g),千分尺等。
1.2 材料 20日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无缝合眼睑)10只,B组(缝合单侧眼睑)20只。大鼠群养笼(545mm×395mm×200mm)5只。
2 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 20日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无缝合眼睑)10只,B组(缝合单侧眼睑)20只。分别标记为A1~A10、B1~B20(缝合眼标记为B1F~B20F,未缝合眼标记为B1J~B20J)。
A组20日龄的10只大鼠,以颈椎脱臼法直接处死大鼠并分离出双侧晶状体;分别标记为A1R~A10R(右眼)及A1L~A10L(左眼),将其分别保存于生理盐水中;观察晶状体透明度;测得各晶状体的重量;并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千分尺测其左右径以及前后径;以上结果分别标为A1R~A10R及A1L~A10L以表格方式记录为20日龄大鼠的晶状体情况。
B组大鼠缝合单侧眼睑并一定条件下饲养30天后,同上方法与步骤进行处理,分离出的双侧晶状体分别标记为B1~B20(缝合眼标记为B1F~B20F,未缝合眼标记为B1J~B20J),记录50日龄大鼠未缝合侧与缝合侧晶状体情况。
3 实验结果
本实验研究表明,正常生长发育环境下,50日龄大鼠与20日龄大鼠晶状体比较,重量和左右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晶状体前后径无显著增加。50日龄缝合眼即在暗环境下发育的大鼠晶状体与50日龄未缝合眼及20日龄眼比较,晶状体重量、左右径和前后径均有显著增加(见表1)。但是各组大鼠晶状体的透明度没有显著差异。
表1 三组大鼠晶体左右径、前后径、重量的比较
*:与20日大鼠眼晶状体均数对比,左右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径: P>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20日大鼠眼晶状体均数对比,左右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50日未缝合眼晶状体均数对比,左右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三组大鼠晶体透明率的比较
☆:与另外两组对比,X2=1.0526, 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起到调节眼的屈光作用。晶状体疾病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白内障、先天性球形晶体、晶状体溶解、晶状体外伤、晶体性散光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若能明确晶状体发育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可能将对延缓晶状体变性甚至修复病变晶状体提供帮助。人眼的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的约6mm,富有弹性。其直径约9mm,厚约4~5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3]。人眼晶状体的直径和厚度在胚胎早期较为接近圆球形,6个月后,随着月份的增大,厚度的增长较直径的增长相对变慢,以这种直径和厚度增长的不一致性使其变为扁圆形。各年龄的晶状体直径及厚度不同,且从出生至成年都处于增长状态[4]。本研究发现,大鼠的晶状体随着月份的增大,厚度的增长较直径的增长相对变慢。
本实验主要研究光照对新生大鼠晶状体发育的影响。我们发现,大鼠晶状体在暗环境下发育,三组大鼠眼晶状体透明率无显著差异,但左右径变大,质量显著增大,前后径增加。前后径增加后,大鼠眼的屈光度就要增大,但是大鼠的眼轴是否延长本实验未进行比较,任力濛[1]等报道早期形觉剥夺使晶状体变厚、眼轴延长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提示晶状体在暗环境下发育时,厚度增加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正常光照环境,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
[1] 任力濛,杨景存,张郑民,等. 早期形觉剥夺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2000,2(3):142-144.
[2] 梁肖迪,蔡彦,简家辉,等. 辐射对晶状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2):51-53.
[3] 崔浩、王宁利, 等. 眼科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4] 胡天鹏、李晓华, 等. 18岁以下晶状体直径与厚度B型超声测量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0,38(8):72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