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1-04-19张祖曦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新生大学

张祖曦

大学新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张祖曦

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我国高校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谋划自己的职业取向,我们应当改变这种以毕业生为对象的“最后一个学年指导状态”的局面,该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新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就业指导工作自身发展要求等方面着手,提出大学新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大学新生 生涯规划 入学教育

生涯规划对许多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是一件新鲜事,这主要是我国生涯教育的滞后,高校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谋划自己的职业取向[1],我们应当改变这种局面,也就是说要将生涯规划从新生入学伊始抓紧抓好,要重视新生入学教育,要把教育内容结合当前大学新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大学生涯规划,为今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自主择业模式发展,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推动力。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我国最早进行这一研究开发的程社明先生认为职业生涯指的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3]笔者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大学期间就对大学生的职业意向、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进行设计和谋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关注自己潜能的认知与激发,更关注大学的学业与实践活动,更关注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接轨,达到减少就业准备的盲目性,提高就业准备的针对性和效率。

1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大学新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外驱力

1.1 就业机会的定位问题

从就业指导开展时间看,高校基本上处于以毕业生为对象或“大学最后一学年指导”状态,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导的应有局面还远未形成。以毕业生为对象或“大学最后一学年指导”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把握时机的策略和技巧方面的指导,要求和动员学生早求职、早签约,鼓励学生不要拒绝不满意、不体面甚至不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免初次就业失败。显然此类指导不可能在提高就业竞争力问题方面上对大学生有任何帮助。与此类指导模式相联系,现行各高校实行的这种做法在本质上是为了保证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即以把大学毕业生送出去为中心,没有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中心,从而导致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离,即出现严重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1.2 就业指导工作处于低层次水平

从现行各高校学生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上进行概括,主要是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等八个方面或层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八个方面是一种从低到高的指导。而现行各高校仅完成前面的四个方面,而后四个方面恰恰是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指导,但各高校因机构建制与设施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缺少专业性工作人员等原因,在此四个方面开展的工作水平极低、流于形式或没有开展。由此可见,高校在就业指导总体情况处于低层次指导搞得有声有色,高层次指导水平极低的反向关联状况。

1.3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就业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集中在两个内容,一是求职期望高。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个人发展机会、企业名气和规模、薪酬福利、就业地区等,二是个人评价低。如,大学生认为求职竞争力一般,尤其认为无工作经验是影响其成功就业的障碍。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职业规划,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2 大学新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是在大学新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内驱力

2.1 短暂的“目标缺失”

大学新生面临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学环境向大学环境的转变,能否完成这个转变,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这是大学生走向成人的第一个人生重大转折。在大学阶段之前,学生主要是在父母的监督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考上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父母亲没有对他们提出新的目标要求,而且在父母看来,孩子考上大学,将来的职业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甚至高中老师也在教育过程中灌输此类思想。因此,许多大学新生入学以后,从心理上存在“怎么样也要好好地放松一下”的想法,而忽视这个时候应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树立新的目标,为大学生涯获取新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也就出现了这些大学新生“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之后,会面临短暂的“目标缺失”,因此,他们需要尽快地树起新的“航标”。

2.2 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急待提高

许多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吸引着大学新生的“眼球”,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和诱惑,加之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督促,致使学习和生活缺乏计划和约束,感到非常地自由自在,有种“飘”的感觉,开始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从中,可以反映一个重要的区别:与以往学习阶段相比较,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他们去了解和适应。

2.3 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急须提高

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人和做事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为人与求知的关系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高考的备考学习,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比较少或基本没有。而到了大学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宿舍、校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如老乡关系、新老生关系、恋人关系等,需要每一个人独立地处理,关系到他能否融入群体之中。

3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以生为本”就业指导的内在诉求和必然选择

3.1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的回归

就业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调整与创新。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更具现实的积极意义。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应该来说,高校就业指导经历了从择业指导、职业指导到现在的生涯辅导等三个阶段,就业指导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的回归。“大学最后一学年就业指导”忽视人的主体性发展,偏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就业指导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转变以毕业生能否找到一份工作来衡量一个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以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毕业后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一个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而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不可能在毕业前的突击指导中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需要牢固树立以“以生为本”的发展观,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本关怀。

3.2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以生为本”就业指导的必然选择

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的具体实践,而“以生为本”的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并通过职业测评软件、职业心理测验和咨询,使他们理性地调整发展目标,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尽早地为将来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在大学新生入学伊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完成他们就业的准备、选择、实践、调整和实现这五个环节,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就业问题,实现毕业生合适而充分的就业。

4 大学新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4.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在于意义世界的重建

通俗一点,这个意义世界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新生他们刚刚经历过高考之后,意味着他们原有的意义世界结束,面对扑面而来的大学生活,他们会从刚入学时的踌躇满志、展现风采而来去勿勿,沉浸在成就人生的意境当中。等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生活找不着北的时候,普遍感到精神上的无所适从时,再加上其它多种杂揉的信息,将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了感情上的异位。因此,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重建他们的意义世界,为大学新生提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心态,即帮助他们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定位,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

4.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重在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两个要素。通过专业思想教育,端正学习的动机和目标,重在解决大学新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存在的五个问题:其一是帮助学生理清专业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关系问题;其二是帮助学生理清专业基础知识和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其三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转化问题;其四是专业实践能力与当前就业的关系问题;其五是专业素质及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

4.3 加强就业教育重在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就业教育的关键是怎样将外在的就业指导机制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机制,即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大学新生,我们务必使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双向选择”是现行的已经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人才市场的日趋完善的信息服务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和机会。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和就业环境,明确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及早做好生涯设计,为更好地完成自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4.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在大学生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反映了工作者对工作纪律和工作守则的遵守程度。教育部新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提出了的纪律和守则,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帮助学生理清大学生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辩证关系,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敢于创一流业绩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4.5 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意识教育,着重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

用人单位比较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已经是当前的一种趋势。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专业素质和能力外,还包括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和敬业精神,这些能力如何获得,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大学新生引导参与到专题报告、青年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课外科技活动、就业实习,以及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等等中去,通过他们自身积极参与和实践积累,使他们获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各种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引导?就业指导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呢?笔者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对象转移到大学新生,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是真正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1] 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7.

[3] 郭平.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