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2011-04-19吴善兵张恩平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环境

吴善兵 张恩平 王 超

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吴善兵 张恩平 王 超

河南省信阳市环境监测站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任务日趋繁重。该文针对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中的现状,客观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着重探讨和提出了从制度上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环境友好

1 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的目标是为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对环境进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改善和提高,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垃圾回收及处理再利用率非常低,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幅度较低。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事业,中央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使得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环保部门已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同级政府的综合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2 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环境管理更加具体和细致,由工业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已经转变为工业、生活、交通、施工、农业污染并重的格局,复合型污染已成为城市和地区主要的污染特征,环境管理也从污染源管理转向具体的污染物控制、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城市饮用水源保护等,环境管理的要求更加量化,同时VOC控制、生物评价、预测预报、应急处理、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地区性的环境问题,使得环境管理对环境技术的要求更加凸显,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体制问题一直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

2.1 资金保障不够充足,监测硬件设备有待提高

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地区环境监测经费仍然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环境监测业务保障制度尚未落实,另外,污染源监督监测运行经费尚未制度化,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经常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监测站用相当大的精力搞创收,制约了正常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资金有限和技术不过关,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落后于国外和实验室处理分析水平,不能满足对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虽然这种状况近期有所改观,一些快速监测仪器也在市场上出现,但是对快速监测仪器的强制检定缺乏规范,加上快速检测仪器的多样性,使得监测人员在选用何种监测仪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思想放松、意识淡漠

部分环境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后,存在思想放松,认为已经通过了评审就可以少抓、甚至不用抓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2.2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内已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室内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现场监测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每个现场千差万别,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缺陷,制约着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高。

2.3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的环境监测岗位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但是,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环境监测正常的业务经费不能保障,个别省辖市和大部分县级财政根本没把监测工作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些部门只布置监测任务、向下级要基础数据,却未安排完成任务所需的监测经费;另一方面,由于监测管理部门属于事业单位,单位用人机制、工资待遇沿袭旧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福利制度,很多监测部门没有人事自主权,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对口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关系而被排斥在监测系统的大门之外,内部缺乏竞争与活力。

2.4 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仍然没有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格局。自动连续监测仅仅应用在部分地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COD和SOD的监测,遥感、遥测技术普及依然不广,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建设缓慢,大量的常规性和事务性监测仍然需要手工完成,这不仅牵扯了监测人员的大量精力,也给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科研课题带来了极大不便。

2.5 监测规范化不够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虽然有监测方法和监测规范,但是对一些基础性的设备和基本操作程序没有具体规定,造成各地区监测站执行程度不尽相同,规范实行起来也是千差万别。例如最简单的采样设备、样品容器,各个监测部门都是从市场上随机采购,材质、形状五花八门,这不仅不利于质量控制,也影响监测工作的形象;对于分析仪器,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也不相同,在采样—前处理—分析等整个监测过程中,不同实验室同一项目的偏差增大,影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同时,《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只对各地区监测站配备的仪器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对各级监测站必须具备的能力(项目)进行要求,而现场监测、应急监测也没有规范的程序,不同类别样品的质控措施、控制标准都不够规范,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

3 加强和提高环境监测管理能力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改进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因此,要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机制,经常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的运行,不断发现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2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目标和工作计划,环境监测目标必须体现综合性、可行性、时序性。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关键,是监测机构领导要有深刻的认识,正确决策。具体而言,应以质量管理综合部门为主,挑选精干的工作班子,直接接受领导安排;要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体系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目标要明确,进程要有控制,重点要突出;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防止篡改监测数据现象的出现。

3.3 增加财政支持,提高专业素质

政府预算留出支持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不断加大对监测所需仪器、设备的投入,同时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更新;改革低效的人事福利制度,增强用人单位人事权。监测单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业务学习方面,以站内业务培训学习为主,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站内外各种形式的业务训练,进行环境监测方面的课题研究,并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对新参加工作人员,采取老技术员一对一帮带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与否与实验室员工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各站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分门别类地举办各种类型与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操作技术、统计分析等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鼓励每个监测人员全面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各个监测专业类别的理论考试,提升监测人员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使各类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 结束语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环境问题仍异常严峻,节能减排仍有待攻克,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徐碧晖. 浅析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 (6) :46.

[2] 柏仇勇,胡冠九,袁力.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 中国环境检测,2008(4): 1-4.

[3] 陈家亮. 浅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 环境保护, 2007 (6):29-31.

[4] 蒋燕敏.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4): 44-46.

[5] 郑习健.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必须面向环境管理[J]. 土壤与环境,2000, 9(4): 338-340.

[6] 周宁辉. 数据是监测部门的优势之源——兼析环境监测、监察与环境管理之关系[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 30(1):7-8.

[7] 刘建琳. 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 21-23.

[8] 夏新,刘伟.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 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 15-18.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环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