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质紊乱对颅内动脉硬化患者预后影响研究

2011-04-18刘毓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降脂低密度脂蛋白

刘毓娟

江西省南昌大学萍乡医院内科,江西 萍乡 337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现代社会中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遗传因素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血脂异常患者在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终末期之前,采用何种措施如何控制好血脂水平是治疗动脉粥样患者的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对2008年6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425例因脑梗死或者脑缺血患者或疑似脑缺血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在第一次颅内动脉造影前一个月均未采用降脂治疗,经血脂检查血脂异常患者225例,其中男121例,女104例,年龄为28-78岁,平均年龄56.5±12.3岁;血脂正常患者200例,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年龄58.3±7.9岁;血脂正常患者和血脂异常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以前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将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降脂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内科疾病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即为血脂异常组,对照组即为血脂正常组,所有入选者首先要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以及颅内动脉造影检查(CTA)。首先要对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查,凡是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有一项不正常即可认为是血脂异常,对颅内动脉影像学检查我们采用CTA即CT血管造影,首先注入经脉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造影剂达到峰值对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扫描,通过CTA检查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其分支,具体测量指标包括:动脉血管内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部位、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记录两组血脂情况及血脂与颅内动脉硬化状况。

将血脂异常组随机分成降脂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采用控制饮食,降低血压,降血糖等治疗;降脂组除了进行常规组的治疗外,还要口服降脂药舒降之,每日一次,每次20mg,记录并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项目

检查血脂基本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对各组患者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及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

1.4 疗效评定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l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来评定,优: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并发症基本没有;良: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偶有并发症;中: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伴有并发症;差: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1.5 随访

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后一年内采用电话定期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对其患者的生活质量,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对其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

1.6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临床研究的患者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证明两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如表一所示,结果显示,两组的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表一 两组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2.2 对两组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如表二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狭窄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的狭窄程度 (p<0.05)。表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患者的血脂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二 两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例数比较

2.3 降脂组和常规组治疗半年后进行比较,其治疗情况如表三所示,结果显示降脂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表明血脂水平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脂越接近正常其治疗效果就越好。

表三 降脂组和常规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的一种基本病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由于血浆LDL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下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接着被血管内皮下吞噬细胞所吞噬,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向血管内皮外不断迁移,其次是平滑肌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凝集,各种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多种蛋白质多糖以及胆固醇结晶等的增生堆积[2],导致了动脉硬化粥样硬化的发生。当病变累及颅内动脉时,则导致颅内血管缺血,从而导致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发生。大量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LDL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对动脉的改变起关键性的作用[3]。Dobiasova发现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如果能严格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以使患者的发病概率明显下降,甚至可以使已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发生逆转[5]。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积极的进行降脂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动脉弹性情况,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脂异常的患者其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血脂正常患者 (P<0.05)。对患者进行降脂治疗,结果表明经过降脂治疗后的疗效比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后的患者 (P<0.05)。因此及早发现患者的血脂异常,并对患者积极的进行降脂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1]赵立军,魏朝晖,杨艳等.健康成年人血脂异常状况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2Ol0,94(14):171.

[2]张文高,张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l临床干预研究[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21(1):44-47.

[3]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1(1):2-4.

[4]Dobiasova M.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log(triglycerides/HDL-Cholestero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Clin Chem,2004,50(7):1113-1115.

猜你喜欢

降脂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降脂颗粒中5种成分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