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及青少年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析
2011-04-18杨晓红温柏平代宏剑
杨晓红 温柏平 庄 宇 代宏剑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云南 昆明 650034
性传播疾病 (STD),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近年小儿妇科门诊就诊人数逐年递增,青少年妇科问题凸显,为了解小儿及青少年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本文对我院312例青少年妇科门诊的患儿分泌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青少年妇科就诊的3月-13岁的患儿312例,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红肿,瘙痒。分泌物增多,尿急尿频等症状,取患儿外阴及尿道分泌物,置于无菌生理盐水管内密闭送检。
1.2 病毒DNA提取 取阴性质控品,8000rpm离心数秒,吸50ul至0.5ml灭菌离心管,加入50ulDNA提取液充分混匀,100℃恒温处理10±1分钟;12000转离心5分钟,备用。样本处理:吸取无菌生理盐水样本的全部液体转至1.5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5分钟,去上清,沉淀加灭菌生理盐水1ml混匀,12000rpm离心5分钟;去上清,沉淀中加入50ulDNA提取液充分混匀,100℃恒温处理10±1分钟,12000rpm离心5分钟备用。阳性质控品处理同阴性质控品;阳性定量参考品处理:8000rpm离心数秒,备用。
1.3 试剂及仪器 配套试剂及质控品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PCR扩增仪为美国DA-7600仪器,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 PCR扩增 取PCR管若干,加入处理后的样品 (样本、质控品等)上清液2ul或阳性定量参考品2ul,8000rpm离心数秒,放入样品槽。93℃预变性2min,55℃变性45s,接着60s延伸10个循环,其次93℃30s变性、55℃45s延伸30个循环病原体DNA扩增曲线见图1。阳性结果为增长曲线呈S型曲线,Ct值小于27,且0.97≤r≤1;阴性结果为一条平滑的直线,Ct值=30。
2 结果
312 例患儿UU阳性39例占阳性病例的12.5%,CT阳性9例占2.89%,NG阳性4例占1.28%,UU、CT二者混合感染4例占1.28%。
表1 312例患儿UU、CT、NG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青少年妇科常见疾病包括:幼女外阴阴道炎、尿道炎、阴唇粘连、青春期外阴阴道炎等。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病原体,可通过细菌滤器。而解脲支原体也被认为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是目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治疗前未做检测易造成反复发作[1],迁延不愈,给治疗带来较大难度。
本资料312例感染标本UU阳性39例占12.5%,CT阳性9例占2.89%。NG阳性4例占1.28%,UU、CT二者混合感染4例占1.28%。其中以UU阳性率为高,虽与文献报道[2-3]的成人检出率低,但因其潜在危害性而引起临床重视。UU感染主要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难以区分,当泌尿生殖道粘膜受损,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更利于UU的粘附而引起疾病。解脲支原体感染后,因女性感染者症状大多不明显,易造成医生漏诊,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导致感染率增高并存在隐性传染的可能。本文39例UU感染儿,8例患儿的母亲追踪检测持续阳性,说明家庭内部存在交叉感染,尤其是外地务工子女居住卫生环境较差及卫生观念不强导致长期携带病原体,如不及时治疗危害甚大。另有4例UU、CT二者混合感染,病情稍重,使治疗复杂化。
解脲支原体可侵犯尿道、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其输卵管炎多见,因此与女性生殖健康关系最为密切,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仅次于衣原体 (占50%)的重要病原体,故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应用PCR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 (CT),淋球菌 (NG),特异强,所需时间较短,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且不受外阴其他菌污染的干扰,因而可争取早日确诊,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青少年妇科是建立于儿科和妇产科的交叉部分的新学科,以往认为妇科病只有成年女性才会得,孩子离妇科病非常遥远,甚至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女孩得了妇科病是“不光彩”的事情,羞于承认女孩患妇科病,更不愿意带孩子到小儿妇科去看病,以致耽误病情使治疗复杂化,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让家长和患儿能正确认识小儿和青少年妇科疾病,警惕、防止小儿妇科疾病的发生。
[1]李华信,郭艳梅,吕朝辉,等1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J〕1人民军医,2006,49(11):630-6321.
[2]侯晓芳,范爱清1447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5):1093-10941.
[3]董振伟,张加敏,董善民,等1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检查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2):10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