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影像诊断食管黏膜下海绵状血管瘤1例

2011-04-16孙晓东白卓杰王小进向成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钡餐海绵状肿块

孙晓东,白卓杰,王小进,向成燕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48)

病例 男,45岁,因“上腹部饱胀伴腹痛1个月”来医院就诊。无吞咽困难,无胸痛、发烧、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

X线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主动脉弓下见一6cm×3cm×2cm大小的半月形的光滑的充盈缺损。黏膜无中断、破坏,管壁柔软(图1)。

CT及MRI:食管后壁明显增厚,见一约7cm×3cm×4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见多个钙化,T1WI呈等T1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压脂后呈明显的高信号,肿块密度及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图2~6)。

超声内镜:食管距门齿25~30cm,可见不规则蓝紫色的隆起。超声示黏膜下可见多个低回声、无回声区,彼此分隔,与壁外血管相通。胃部未见明显异常(图7)。

病理:肉眼呈紫红色的血性肿块,镜下可见大量的异常扩张的血窦,内见大量的红细胞(图8)。病理诊断:(食管黏膜下)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为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或脏器[1],但多发生于肝脏、皮肤及软组织、脊椎、颅骨,而发生在食管极其罕见。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均为个案报道,且多为关于胃镜的报道。未见有钡餐、CT、MRI及超声内镜综合影像诊断食管黏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的报道。本例经综合影像检查明确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食管的血管瘤主要发生于食管中段黏膜下,起源于食管的中胚层,其表面被覆有光滑的食管黏膜[2]。较小的血管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各种影像学检查可以表现为正常。较大的血管瘤可以出现吞咽困难但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如本例),笔者认为与肿瘤是否向食管腔内突出有关[3],同时也与肿瘤本身的柔软度有关。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有各自特征性的表现,如把这些影像学的表现综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明确诊断。

食管钡餐造影:表现为食管一侧壁边缘光滑锐利的充盈缺损,向腔内凹陷。充盈缺损表面的食管黏膜光滑完整,无中断、破坏。食管的管壁柔软且伸缩自如。食管钡餐造影可以提示食管黏膜下的占位,但不能和其他黏膜下的肿瘤鉴别,并且也无法确定肿瘤在黏膜下的准确分界。

CT、MRI检查:表现为食管壁的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及信号均匀,有时可以在肿块内部见到钙化或静脉石。在T1WI上呈稍长T1信号,在T2WI上具有与其他器官或脏器的海绵状血管瘤一样的特征性的信号表现,即长T2信号,这种信号特征是其他食管实质性肿瘤所不具备的。形态可以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见不规则形态。增强后肿瘤多明显强化。肿瘤与周围结构境界清楚,无侵犯,脂肪间隙存在。CT和 MRI可以明确血管瘤的范围、大小,但不能了解食管的黏膜有无破坏、中断。

超声内镜:内镜表现为局部黏膜隆起呈结节或分叶状,黏膜下见蓝紫色的包块,有时如蚯蚓样屈曲。超声表现为黏膜下层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结构,边界清晰。有时可见到低回声的结构与食管壁外的血管相通。超声内镜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排除食管黏膜的病变,但所见到的黏膜下的蓝紫色的隆起与食管静脉曲张不易区别。

综上所述,单根据一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食管黏膜下的海绵状血管瘤,但如果综合起来分析可以提示性诊断甚至明确诊断。而且综合性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王玉锦,孙清荣,张冬,等.CT和MRI诊断食管血管瘤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2):1480-1483.

[2]高伟民.食管海绵状血管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227.

[3]Araki K,Ohno S,Egashira A,et al.Esophageal hemangi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9,46(30):3148-3154.

猜你喜欢

钡餐海绵状肿块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