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126例

2011-04-15魏子刚罗秀莉松滋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松滋4342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方选败酱草莪术

魏子刚,罗秀莉,付 梅 (松滋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松滋434200)

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我们运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有典型盆腔炎病史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96例,结合妇科检查、病理检查、超声检查结果,参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 《中医妇科学》[1]310、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妇产科学》[2]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1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或药物过敏,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3]。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湿热瘀结型29例,方选清热调血汤 (《古今医鉴》明·龚信)加土茯苓、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气滞血瘀型27例,方选行气化瘀汤[4]18。寒湿凝滞型25例,方选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丸剂改汤剂)。痰瘀互结型24例,方选琥珀散(《医宗金鉴》清·吴谦,散剂改汤剂)。气虚血瘀型21例,方选益气通络汤[4]28。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判定疗效。②对照组:在门诊给予氧氟沙星片400mg口服,2次/d,甲硝唑片400mg口服,2次/d。住院治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g静滴,1次/d,甲硝唑注射液500mg静滴,q8h。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连续使用14d。缓解期以注射用α糜蛋白酶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使用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周判定疗效。

1.2.2 疗效标准 参照 《中医妇科学》[1]313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理化检查均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理化检查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均无好转或加重。以痊愈和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血、小便、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后未出现异常改变。对照组在急性发作期治疗时有明显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12例。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如感染沙眼衣原体所致输卵管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或亚急性发作,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以小腹疼痛、坠胀、腰骶痛,常在性交、劳累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低热、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部分患者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病变主要局限于输卵管、卵巢和盆腔结缔组织。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里 “带下”、“腹痛”、“痛经”、“徵瘕”的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平时养护不慎,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本病病情缠绵,多有余毒未尽,淤血内阻,正气受损,临床上常见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之症。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症候特征,把该病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瘀互结和气虚血瘀五型,再按不同症型进行治疗。湿热瘀结型因湿热之邪搏结于少腹所致,治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用清热调血汤加土茯苓、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治疗。方中黄连、土茯苓、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络;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黄、白芍药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共奏清热除湿化瘀之功。气滞血瘀型因肝郁气滞,瘀滞少腹而致,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方选行气化瘀汤[4]170。药用当归、红花、丹参、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枳壳、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败酱草、红腾清热解毒;桂枝通阳化气除湿止带。寒湿凝滞型由寒湿之邪客居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治以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选桂枝茯苓丸﹙丸剂改汤剂﹚。方中桂枝温阳祛寒散结;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牡丹皮、赤芍药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活血散结;桃仁活血祛瘀;诸药合用通阳散寒祛瘀,渗湿止带。痰瘀互结型因久病阳气不通,湿浊瘀久化痰,痰与瘀血同气相求,互结于少腹而引发慢性盆腔炎,治以活血化瘀,消痰除湿。方选琥珀散 (散剂改汤剂),方中三棱、莪术、赤芍药、当归、牡丹皮、刘寄奴活血化瘀;肉桂、生姜、乌药、延胡索、米醋理气化痰,散寒除湿;熟地黄、乌豆补益脾肾。气虚血瘀型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正气受损,气虚不能运行血液,而致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止痛。方选益气通络汤[4]170。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丹参、路路通、鸡血藤、赤芍药、莪术、穿山甲活血通络,达到益气以运行血液,血行瘀散的目的。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辩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中药本病的突出疗效和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乐杰.妇产科学 [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

[3]胡雅君,赵井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2):30.

[4]李僖如.妇科疾病古今效方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方选败酱草莪术
基于数据挖掘含败酱草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
治疗热毒疮痈的良药——败酱草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败酱草治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