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影响高校图书馆资金分配的关键因素

2011-04-14余江华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昆明65010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金分配院系公式

●余江华 (云南艺术学院 图书馆,昆明 650101)

1 前言

资金短缺是所有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图书馆都必须用有限的资金保障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资金的分配应该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尤其是在有竞争的情形下。因为图书馆存在院系及学科之间对文献资源的竞争,所以一般都要进行某种方式的资金分配预算,有的采用的预算方法很正规,有的则不正规。无论方式是否正规,关键在于是否基于理性公平的原则。

Budd和Adams调查了357个图书馆,只有40.6%的图书馆采用某种分配公式分配资金。其余被调查的图书馆都是凭以往经验分配资金的,也即在上一年支出情况的基础上做调整。Martin警告图书馆做预算仅凭经验,维持现状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资金短缺时期,只凭经验制定资金分配计划是会出问题的。资金分配越来越显现出动态特性。比如支出速度,一种文献资源的支出速度要比另一种快;学校整体资金紧缩,图书馆也会随之紧缩;还要平衡图书采购量与期刊涨价间的关系。他认为图书馆资金分配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活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现存的各种资金分配公式,看是否能找出影响图书馆资金分配的共通的、基本的因素,以便图书馆更清晰有效地支配资金。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以确定是否有显著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关联度。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现行资金分配公式中采用的各种因素

McGroth等人在评估分配公式的各种因素时,最先提出了三个重要因素:每个院系的图书流通量、读者人数以及该院系研究生引用文献的量。6年后,McGrath修改了他的观点,认为图书馆流通量和文献购置成本是最关键的因素。Pierce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现:院系规模(基于专业数量)是最主要的决定图书馆对该院系分配资金的因素。Yunker和Covey则分析了各院系的读者人数及相关学科门类文献资源购置的成本。Cubberley指出:按学科文献出版量分配资金要比按院系分配资金更合理。最近,Munroe等人指出,各种文献资源的资金配比应该与该学院图书馆的宗旨相适应,同时要按各学科的文献出版量及购置成本进行调整。

2.2 以往采用过的标准

1989年Budd和Adams合作发表了关于图书馆界使用资金分配公式的研究报告。随后,Budd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文献的综述,发表了2篇文章,提出了创建资金分配公式的基本因素。当然,因素的选择与组合因各个图书馆的个体情况不同而不同。Budd和Adam研究中最频繁引用的因素为:学生人数(或学分数)、文献资源成本、教师人数、各学科或院系文献流通量、各院系专业数及各专业专修学生数等。通常,会对毕业生人数、学分数、专业及文献流通量等因素配给不同的权重。

其他研究者则侧重研究大学整体背景情况,Martin认为图书馆应分析大学在各个院系的投入情况,并以此决定资金分配权重。Goyal设计了一套公式,按各院系与社会的相关度、学院对各院系的重视度以及各院系的规模进行了排名。他进而推测,院系的社会相关度与学院对该院系的重视度是一致的,而且反映到院系的规模上也是一致的(院系的规模由学生数和教师数决定),所以院系规模在做资金计划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Mcpheron认为,不应该只按经验做资金分配计划,应该重视学科专家的意见。另外Senghas和Warro指出,还有一些实际的但不好量化的因素,比如各院系预期增长与变化等因素也应该考虑到。

2.3 资金分配公式:重数据还是重实际?

Sweetman和Wiedeman指出创建公式时最终会倾向采用容易获取数据的因素做变量。他们的相关文献综述中提供了以往资金分配公式里采用到的43个变量。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大类: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的指标、拟购资源的获取性指标以及相关资源的成本指标。Sweetman和Wiedemann说,图书馆希望通过多重指标来量化很难直接测算的问题:读者需要什么?这种关于有效变量的分析也正是所有关于资金分配的文献所要探讨的。正如Schad早先说的:公式或模型只有在其能准确反映各种情况的现实时才有一定程度的实用价值。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三步论证法,第一步,进行数据分析,追溯分析以往公开发表的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关资金分配的文献,确定相关变量。第二步,筛选较实用的公式,做成样本。筛选的标准是:(1)同行评议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章;(2)对所采用的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说明。第三步,进行数理分析,确定各因素的采用频率,同时应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因素间是否有显著相关性。

4 发现与讨论

初步的数据分析(第一步)找出了75个不同的资金分配公式,再进行二次筛选,选出了28个公式作为样本(第二步)。样本文章的发表时间跨度为1965年—1996年。其中2篇文章(占7%) 是60年代发表的,11篇 (39%) 是 70年代发表的,10篇(36%) 是80年代发表的,5篇(18%) 是90年代发表的。

其中16个公式(57%) 是图书馆员专门创建实际运用的,其余12个(43%)是供所有图书馆参考的。

样本中的19个公式(68%) 的作者是美国公立大学的教职人员,3个(11%) 是私立大学的,4个(14%)是非美国大学的,1个(3.5%)是非大学机构图书馆的。

仔细分析了样本中的28篇文章,将各因素进行归类,比如“录取人数”与“学生人数”看做同义词,最后确定了23个不同的因素。制成表格:每个因素占一行;每个数据源(样本里的文章),表现为具体图书馆的环境占一列。

4.1 因素归类分析

采用频率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双边分析以及用皮尔森分析法确定各因素间是否有显著相关性。频率分析显示“成本”(文献资源的价格)和“学生人数”频率相同,这两种因素有16个(占57%)公式采用。接下来最频繁采用的因素为“流通性”,14个公式采用(占50%),“教师人数”有10个公式里用到(占38%),依次再下来的因素,频率值不到25%。

资金分配用到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四大类:(1)“历史型”因素,即基于以往经验的因素;(2)“需求型”因素,即反映对图书馆资源的内在需求的指标;(3)“供给型”因素,即与获取文献资源相关的因素;(4)“加权型”因素,即根据各因素重要性不同,配予不同的权重。前两个高频因素(成本和学生人数)里,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各占一个。接下来两个主要因素(流通量和教师数)都是需求型(见表1)。表1列出了每个因素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所有因素的平均值形成正态分布(综合平均值为:0.1613)。

4.2 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进一步分析

皮尔森法测算的相关系数见表2。对于28篇文章的样本,当相关系数值大于等于±0.479时,显著水平为0.01。此时有10对因素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707和+0.519之间;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374时,显著水平为0.05,另有7对因素相关。

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值表明这些因素是彼此关联的,或者说很可能出现在同一资金分配公式里。正相关的成对因素有:“学分”与“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通涨“与“学科出版量”等。这些成对因素的显著相关水平都大于或等于0.533,表明本研究选用的资金相关公式主要是以教师及学生为中心的(见表 3)。

频率分析也揭示了下列5个因素,尽管频率值不错,但却不与任何其他因素显著相关。这5个因素是:“课程(F5,频率=7)”,“图书馆或学院宗旨 (F12,频率=3)”,“馆际互借 (F11,频率=2)”,“其他权重因素(F23,频率=2) 以及“优秀学生(F10,频率=1)”。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很多图书馆资金分配负责人大多将馆际互借、支持特色专业课及学院宗旨当作图书馆的义务,但实际数据分析显示不是那么回事,至少在本次研究样本的资金分配公式里不是这样。

其他因素在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0.400时呈正相关(p>0.05),但采用频率很低。这些因素是:“目前藏书量”(F15,频率=4),“教师文献需求”(F9,频率=2),“学科文献出版量”(F20,频率=2),“通涨”(F17,频率=1),以及“教师科研”(F22,频率=1)。

研究也显示,一半以上的资金分配公式都包含了文献资源成本的因素。这很合乎情理,因为各学科间的文献资源成本差距很大。比如,同样的资金量,能买医学书籍和文学评论的书籍的量就相差很大,资金分配当然要考虑这种不同。很多学者都认同成本因素是基本因素,只是如何采集相关数据有不同意见,是采集出版物的平均成本数据还是采集实际支出数据呢?

表2 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N=28)

*0.01水平(双边测试)时的显著相关**0.05水平(双边测试)时的显著相关

研究还显示招生人数的显著相关性,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个数据很容易获取,而且也是做大学类数据分析的基本数据。因为大学的经费大都来自学生的学费,那么和其他经费分配一样,分配到各学科的文献资源经费当然也应该与该学科的学生人数成比例。

采用文献流通量的统计数据,反映了按以往经验需求预测将来的需求的考虑。Sweetman、Wiedemann以及Martin都在自己的论著里提出对单凭流通量分配资金的担忧。当然,本研究中,也有一半的资金分配公式都将流通量作为显著变量考虑。由于潜在需求很难量化,所以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因素。教师因素的采用有行政因素和教师实际对文献需求两方面的考虑,Mulliner置疑教师因素是否与其他学科相关因素(比如学分数)等重复了。大学通常按学生人数配备教师数。所以采用了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的意义也就涵盖了。但也许不尽然,教师人数经常也能激发大量文献需求,有时,教师的文献需求直接支持课堂教学,而也有时,只是教师个人对某个专题的兴趣,不直接与教学相关。在本研究样本中,资金分配最频繁采用的因素为“招生人数”(学生数)、“成本”(文献资源价格)、“文献使用”(流通量)以及“教师人数”,它们也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也是对资金分配最有潜在实际意义的因素。其他很多因素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表3 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测算的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及显著水平

5 结论

刚开始研究时,主要考虑学生人数、资源成本、教师人数及院系的专业数等因素;进一步研究后,又将各院校的环境因素、各院校的投入侧重等因素纳入分析;最终分析认为很难进行精确量化,因为读者需求是不能直接测算的问题,也很难通过各种因素指标来量化。本研究希望能通过综合分析资金分配的各种影响因素来探寻哪些因素对于图书馆建立自己的资金分配公式或模式最有实际价值,从而丰富资金分配研究领域的内容。

资金预算是动态的,各个图书馆应根据自己学院的特性,研究创建最符合本馆情况的资金分配公式或模式。

[1] KittiCanepi(2007).Fund allocation formula analysis:Determiningelements forbestpractices in libraries [J].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Technical Services,2007,31(1):12互24.

猜你喜欢

资金分配院系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绩效管理思想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中的渗透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AIIB资金分配体系构建
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