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致颅内感染1例报告
2011-04-13秦文波
黄 鹏,黄 寨,秦文波,陆 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
患者男,68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入院。入院后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住院期间继发肺炎,出现发热及血象偏高。术后第12天,脑脊液常规:色微浊,白细胞300×106/L,多个核细胞占70%;脑脊液生化检查:葡萄糖1.35 g/L,蛋白质1.75 g/L。连续3次脑脊液培养均回报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F),对利奈唑胺敏感。诊断:VREF致颅内感染。给予利奈唑胺600mg静滴,2次/d。治疗18 d后,患者发热完全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查脑脊液常规:色清亮,白细胞10×106/L;脑脊液生化检查:葡萄糖2.65 mmol/L,蛋白质0.95 g/L,乳酸脱氢酶20 U/L,脑脊液2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改为利奈唑胺600mg口服,2次/d,14 d后患者体温及血象正常,复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完全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茵生长。随访6个月患者无特珠不适。
讨论:近年来,国内外G+球菌所致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和耐药菌。肠球菌对许多抗生素与抗菌药呈天然耐药,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由于VREF具有多重耐药性,随着糖肽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不合理滥用,目前国内外已出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肠球菌,且呈逐年增高趋势,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也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我国VREF的发病率为5%,VREF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利奈唑胺是新型窄谱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G+菌属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G+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疑似或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VREF感染等。其对VREF的MIC为0.5~2 μg/ml。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必要时可以联合给药。Ntziora等应用利奈唑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获得满意效果,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显示利奈唑胺可有效穿透血脑屏障,脑脊液药物浓度高,治疗深部组织G+球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仅16.7%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应用利奈唑胺疗程超过2周的患者可出现骨髓抑制,停用后可恢复,因此治疗期间应每周至少2次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
目前国内未见利奈唑胺治疗VREF致颅内感染的相关报道。本例VREF致颅内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32 d后(其中静脉用药18 d,口服用药14 d),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及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脑脊液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总体花费明显下降。因此认为,利奈唑胺可以作为治疗VREF感染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