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28例

2011-04-13王全楚王东琳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肝功癌栓感染者

王全楚,王东琳

笔者所在医院2001-01~2010-12收治的926例原发性肝癌中筛选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原发性肝癌28例,均符合2001年全国肝癌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 6∶1;年龄均<40岁,其中最小者为13岁,平均年龄34.5岁。病毒标志阴性但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4例(14.28%);HBV感染者22例 (78.57%),其中血清学模式HBsAg(+)抗-HBe(+)抗-HBc(+)15 例(68.18%), HBsAg(+)HBeAg (+) 抗-HBc (+)7 例 (31.82%);HCV 感染者 2(7.14%)例。有肝癌家族史者6例(21.42%),合并肝硬化者9例(40.9%),除9例合并肝硬化者有反复肝功异常病史,其余13例均无反复肝功异常史。巨块型9例(32.14%),结节型中多发7例,单发2例,弥漫型4例。伴有门脉癌栓者13例(36.42%)。AFP>1000/L者15例(53.57%)。临床表现多以腹胀、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就诊,伴发热、腹泻者9例。骨转移引起疼痛为首发症状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2例。治疗方法及预后:手术4例,TACE介入治疗6例,化疗+放疗6例,内科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肝切除术和姑息性肝切除术。化疗:选用5-氟尿嘧啶250 mg溶于5%GS,1次/d,疗程总量 6~10 g(全身化疗)。放疗:采用60Co,剂量 1~115 Gy/d,一疗程总剂量为40~60 Gy。其它治疗:对于肿瘤已转移或一般情况差,合并有其它疾病者采用内科非手术营养支持加中药治疗。生存时间最短者从发病到病死为28 d,最长者3年是手术+介入化疗者。远处转移:骨转移2例,肺转移1例,其余均为肝内及腹腔转移。

本组28例患者中男性居多,HBV感染者高达78%,特别是目前年龄<40岁的青年人肝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是目前公认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感染者中HBeAg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者多见,这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所致,它使体内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清除,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其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比例更高。合并肝硬化者肝癌多发,在肝硬化与肝癌的先后因果关系方面,多数认为先有肝硬化而后有肝癌,临床注意到肝癌患者常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本组患者中除9例合并肝硬化者有反复肝功异常史以外均为首次就诊,提示无肝功异常的感染值得关注。同时,肝癌家族史者占21.42%,佐证了肝癌存在遗传易感性。饮酒者多见,提示我国北方干寒地区饮酒对HBV感染却有加速和加重作用,为癌变的促发因素,因此肝炎患者要禁酒。本组患者另一特点是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AFP>1000/L者占53.57%。AFP血清水平升高多见于巨大肝癌及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其中位生存率明显短于正常和中等程度增高者,因为升高可持续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且病理类型中巨块型多见,多发结节及弥漫型次之,单发少见,合并门脉癌栓多见,提示青年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非常强,短时间内即发生大血管的侵犯,肿瘤细胞旺盛的生长能力,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因此慢性乙肝的防治尤其重要。尤其是HBeAg阴性者不能掉以轻心,检测HBV DNA阳性者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并戒酒祛除协同因素,定期体检AFP监测、B超检查等以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肝功癌栓感染者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研究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