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原虫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1-04-13邢兰君
邢兰君
(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该病是夏秋季的主要鸡病之一。每年都有不少鸡场发生本病,如并发大肠杆菌病,可造成大批鸡只死亡。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顿,食欲下降,严重者废食。患鸡很快消瘦,贫血,血液稀薄,鸡冠苍白,羽毛松乱,腹泻,粪便为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病鸡两腿发软,不愿站立,闭眼昏睡。有的咯血和呼吸困难,死前口流血水。
2 病理变化
病死鸡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肌肉苍白;胸肌、腿肌、法氏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肝脾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结节;肾肿大、出血;心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结节,气管内有红色泡沫状黏液,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有出血点,肝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薄膜覆盖,肝脏肿大,有的心包膜粗糙,附着纤维素性分泌物。
3 实验室检验
3.1 采病鸡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油镜下检查,发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游离在血浆中的紫红色圆点状的裂殖子、白细胞和红细胞里的裂殖体及大小不等的配子体,配子体呈圆形。
3.2 镜检 取病死鸡肝脏、脾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3.3 细菌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脾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 24 h后培养基长出半透明的红色菌落,挑取菌落涂片、染色后镜检,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3.4 生化试验 分离出的细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山梨醇、阿拉伯糖,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
3.5 药敏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试纸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新霉素高敏。
3.6 ND、HI检测,采取病鸡及未出现病状鸡的血清10份,进行新城疫HI试验,结果抗体的平均几何值均在8.6以上,抗体水平无参差不齐的现象。
3.7 取病鸡法氏囊分别制成检测抗原,与传染性法氏囊标准血清作琼扩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反应。
3.8 琼扩试验结果显示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检测均为阴性。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本例为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5 治疗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搞好卫生,鸡舍内外环境用绿威净消毒液消毒,每天1次,连用7 d;鸡舍门窗安装纱窗,在傍晚用溴氰菊酯或除虫菊脂灭蚊(喷药时间在 18:00-20:00,这段时间库蠓最活跃);鸡发病后应立即用喘痢杀(主要成分为环丙沙星等)饮水,连用3 d。球迪(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等)混料,连用5d。中草药拌料,方剂:黄芩8份、板兰根8份、黄连6份、黄柏6份、焦大黄5份、建曲5份、甘草5份混合粉碎,每只鸡1 g,每天两次,连服5d。饲料内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抗病力。
6 小结
6.1 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必须应用对这两种疾病均有效的药物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疗效。
6.2 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在本病流行季节养鸡场应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鸡舍周围的杂草,排出积水,消除媒介昆虫的孳生地,防止库蠓进入鸡舍。用杀虫药定期喷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本病易发季节,每10d饲料内添加药物,如球迪或三阳特效球粉等,连用3d,以预防发病。
6.3 大肠杆菌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不具备条件的,当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检查怀疑鸡患大肠杆菌病时,可选用过去很少用的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并交替用药,以防其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