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
2011-04-13徐红岩程红丽
徐红岩,程红丽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能导致与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性反射(即临床常称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度危险的并发症[1]。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特征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9-0~2011-02笔者所在科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324例。发生血管迷走性反射9例占2.8%,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35~72岁;发生时间在术后0.5~4 h。诱因为尿潴留所致2例,紧张所致4例,疼痛所致2例,饥饿所致1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大汗、血压、心率下降、四肢发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但意识清晰。
1.2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经快速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升高血压,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后,全部患者在发生低血压后30 min内心率恢复正常,血压在1 h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胸闷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此类并发症。
2 护 理
2.1 术前健康教育 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焦虑,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置入的支架是否会脱落;与外科手术的区别;术前准备的内容(如训练床上大小便及平移、备皮、更衣等)及重要性;术后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必要时请已做完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讲述术中的感觉,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或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鼓励患者将心中的疑虑说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纾解。指导患者手术当天不禁食,手术前一餐进食5~6成饱[3]。
2.2 术后护理
2.2.1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患者进入CCU监护24~48 h,观察有无血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肢体温度,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存在血管迷走性反射的诱因,一旦发现,迅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发生。
2.2.2 拔鞘管的护理 为防止迷走性反射的发生,首先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拔鞘管的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了解术后可能出现迷走性反射的临床表现,应做好积极准备,备足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和血浆代替品等。此外,应配合医师做好拔管前后的处理。拔管之前,先建立一个良好的静脉通道,急救药品和器材到位;拔除动脉鞘管时应给予鞘管周围局部充分麻醉,实验性按压鞘管,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感,有无心率突然减慢,有明显疼痛者应追加麻醉剂,拔除鞘管时,压迫止血应以食指和中指压迫动脉穿刺点上,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切忌用大纱布大面积猛力压迫,以防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迷走性反射;拔管后30 min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的感觉,要巡视、勤观察。一旦出现迷走性反射的症状,应在立即报告医师的同时进行紧急抢救。
2.2.3 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卧床24 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8 h,穿刺侧肢体制动12~24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绷带包、扎是否过紧,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血运行是否良好。
2.2.4 及时发现并处理尿潴留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膀胱过度充盈患者易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有2例因尿潴留引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下肢制动,患者绝对卧床,且部分患者术中使用阿托品,以及一些患者术前没有给予床上小便的训练。因此术前一定要培养患者床上小便的习惯,术后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已排尿,膀胱有无充盈,一旦患者确实无法卧床排尿,应及时为患者留置导尿。
3 讨 论
血管迷走性反射是介入治疗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但由于其发生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迅速处理,由于术前常规禁食,临床表现与低血糖、心包填塞等症状相似,易将导致医护人员误诊、误治,延误抢救时机而导致病死。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注意与其它并发症相鉴别,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荆 媛,王 平.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10.
[2]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3]王 玮,庄 芳.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饮食的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