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65例治疗观察

2011-04-13底全厚牟启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掌侧桡侧夹板

底全厚,牟启智

(四川省洪雅县人民医院,四川洪雅620360)

桡骨下端骨折指桡骨下端3cm范围内的骨折,以伸直型多见,屈曲型骨折相对较少。因为受伤体位特殊、损伤程度重、骨折直接影响到关节周围组织,如整复或固定治疗不当会造成腕关节功能受限。笔者5年来治疗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65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均为2005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患者,采取传统方法治疗的46例设为治疗组,以手术为主治疗的19例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年龄20~30岁1例,30~40岁4例,40~50岁10例,50~60岁12例,60~93岁19例;左腕17例,右腕29例;骨折后1天内就诊21例,2~7天13例,8~14天7例,15~23天5例;伴有尺骨茎突撕脱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1例;无明显移位2例,有移位44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麻醉下闭合穿针固定(石膏托固定)13例,另外6例复位后石膏固定。常规静脉输入抗生素7~10天,约10天拆线,5周左右拆除石膏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组:①手法复位:无移位的骨折只需夹板固定,移位的均需手法复位。因为屈曲型骨折的移位规律是向掌、桡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复位时先作适当力度的对向牵引,然后按暴力作用相反方向复位的原则整复移位。无论采取何种复位方法,必须尽可能达到解剖对位,恢复桡骨下端的正常形态。②夹板固定:复位后夹板固定,并在桡侧和掌侧置横垫固定已整复的骨折,防止再移位。固定后X片复查,屈肘90°悬吊于胸前,保持桡侧面始终向上,避免前臂内旋、外旋而造成骨折向掌、背侧移位,鼓励指关节活动。分别在1周、2周X片复查(因7天后进入修复期,需要观察局部对位、对线情况),2周后骨折已有纤维骨痂包绕,骨折部位趋于稳定,肿胀消退,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解除压垫避免向相反方向移位。固定时间则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情况确定,一般4~6周。解除夹板后即开始腕关节的功能锻炼。③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减少出血、缓解肿痛,促进骨折愈合。用药应按早期宜破、中期宜和、后期宜补的原则选择中药或中成药治疗。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39例(84%),腕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受限7例。对照组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11例(58%),腕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受限8例。治疗组7例中有2例复位固定后因为怕痛自行取掉压垫,造成骨折再次向掌、桡侧移位,尺骨茎突向背侧凸起成为下桡尺关节分离。有1例复位37天后来院复诊,致掌侧压垫搁置时间太长而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4例是损伤程度过重,其中3例是粉碎性骨折影响到关节面,另1例是开放性骨折影响了夹板的固定和压垫的放置,干扰了骨折的治疗。

4 讨论

桡骨下端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劈裂骨折、掌侧缘劈裂骨折,以伸直型骨折即科累斯氏骨折多见。跌倒时下意识地伸出手撑地,故骨折均向背侧、桡侧移位,因此,以伸直型骨折多见。桡骨下端屈曲型骨折又称史密斯氏骨折、反科累斯氏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受伤机理刚好与伸直型骨折相反,跌倒受伤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暴力作用于桡骨下端造成骨折,所以远端向桡侧、掌侧移位,外观腕部呈“锅铲样”畸形,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该类型的骨折治疗有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因为紧靠腕关节,解剖结构复杂,而手术又不可避免地损伤关节周围组织,术后长时间的超腕关节固定又可能引起腕关节功能受限,所以对该类型骨折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夹板固定可以随时根据骨折情况进行调整,不完全固定腕关节,夹板固定期间也可以适当的功能锻炼,所以腕关节功能恢复快,后遗症少。

猜你喜欢

掌侧桡侧夹板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桡侧腕短伸肌副腱变异1例报告
成人桡侧腕伸肌神经入肌点定位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桡侧多指畸形的影像学分型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固定拇长展肌腱填塞治疗第1腕掌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