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导致过敏反应 2例
2011-04-13曹兰秀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咸阳712046
曹兰秀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咸阳 712046)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在近年临床中遇到 2例服用白芥子引起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例 1 马某,女,28岁 ,2009年 8月 23日就诊。咳嗽 6年,一年前曾咳血,2006年于西京医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自述自五月始咳嗽 3月余,时轻时重,咽痒咳嗽,,痰多色白,清稀量多,口中作咸,每日约有400mL,胸闷脘痞,食少体倦。诊见舌苔白滑,脉象濡滑。依据症、舌、脉辨证,当属寒饮蕴肺。施以温肺化饮,滋养肺肾之治。方药以小青龙汤、金水六君煎合三子养亲汤加味:麻黄 9g,桂枝、干姜各 10g,细辛 3 g,五味子、熟地、半夏 、白术 各 12 g,当归、白芥子、苏子、葶苈子、橘红、茯苓各 15g,炙甘草 6 g。 6剂,水煎服。服药后颜面、四肢、前胸泛发大片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奇痒难忍,抓痕累累。即令其停服,并服用西替利嗪,2 d后疹退症消。考详细询问,病人回忆四年前曾贴三伏贴出现过过敏反应,始知为方中白芥子引起过敏。
例 2 葛某,女,24岁,2010年 6月 15日就诊,未婚,月经量少,后期,血色紫暗,血块多,经前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脉弦。于咸阳市二纺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治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疏肝理气。方用半夏、郁金10g,白芥子、浙贝母、香附、王不留行各 12g,海藻、昆布、橘核、路路通 15g。服药后患者出现面部皮肤红灼热、躯干部出现针尖大小的斑丘疹,密集成片,瘙痒难忍。急令停药,口服西替利嗪,3d后药疹消退。因思半夏、浙贝母、香附、郁金、海藻、昆布、橘核等临床常用,并无过敏,考虑为白芥子过敏,因去白芥子续服余药,未见不适,遂确定为白芥子过敏。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该药含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发泡,可直接致敏,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更不可过量使用。分析原因,首先白芥子常用量为 3~ 6g,在上述两案中,白芥子量较大。其次,白芥子引起过敏均为皮肤反应,为荨麻疹样皮疹。再次病人的体质因素,病案 1中患者为过敏体质,病案 2患者血虚,易于血虚生风,对于此类病人,用药必须谨慎,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但临床报道多为白芥子外用引起过敏,内服过敏者较少。现将临床内服白芥子引起过敏反应两例记录在案,以引起同道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