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蕴涵的宗教意义
2011-04-12徐艳艳
徐 艳 艳
(鸡西大学 西方语言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麦尔维尔的《白鲸》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小说的情节主要是一个名叫亚哈的船长在海上为复仇而追杀一头白鲸,结果导致杀身之祸。故事虽然简单,但有深刻的寓意。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这部作品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包括宗教、心理、哲学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如何破译其中复杂的宗教意义成为理解作品的关键。
1 作者的宗教倾向对《白鲸》的影响
作者麦尔维尔受到了加尔文主义的影响,他信仰的是《圣经·旧约》中的上帝,认为人为了遵从上帝的意愿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同时,他又对上帝的力量充满了怀疑,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个主宰一切、无所不能的神圣。麦尔维尔强调精神第一,主张发挥人的超验作用,将人上升到神的地位来表示对上帝的质疑。加尔文教义主要是强调人的“原罪”性,指出人想赎罪的话,只能在上帝面前表现出软弱,并靠上帝的施舍帮助,不是人本身的力量和行为。《白鲸》产生的时代正是个人主义和乐观主义盛行之时,“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回事,而这个现实的世界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遵从上帝,我们就得违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种违反我们自己中,包含有遵从上帝的困难”。麦尔维尔是虔诚的教徒,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停止对宗教的思考。《白鲸》表明了作者深厚的矛盾的宗教信仰,同时也深刻反映那一特定时期的宗教观念。另一方面,麦尔维尔受霍桑的影响较大,他曾认真研究过其作品。杰作《红字》就是一部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罪恶的作品。作品强调,“人人心中都有恶”,这便是加尔文主义“原罪”的思想。在麦尔维尔的《白鲸》中,白鲸其实所指的就是“恶”与“原罪”,而“裴廓德号”的远航如同漫漫的人生旅程,不管亚哈有多大的决心、多坚强的意志,都战胜不了白鲸,因其具有上帝所赋予的魔力,所以人类的命运根本改变不了。同时霍桑认为神魔合一,受其影响,麦尔维尔创造了白色巨鲸莫比·迪克。
2 《白鲸》中的人物与《圣经》中的原型
《白鲸》中的圣经原型体现的宗教色彩。《白鲸》中有大约半数人物能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作家对于某些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征的处理,运用某些人物所体现的宗教寓意,都有相应的圣经原型,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就要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原型式解码。
2.1 《白鲸》中的亚哈与《旧约·列王记》中的亚哈王
人物形象亚哈取自《旧约·列王记》中的亚哈王。以色列王亚哈为人傲慢,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上帝的指令。在上帝看来他十恶不赦,最终在与犹太王的战斗中被射死。在《白鲸》中,亚哈性格傲慢,经常违背上帝的意志。他主宰周围的人,而且公然指责上帝,违背上帝的意愿去报复白鲸。在《圣经》文化中,上帝创造了白鲸,并把他造成像恶魔一样的猛兽,以此来暗示着上帝的神力,所以亚哈一味追杀白鲸就表明在反抗上帝。在《白鲸》中,一些自然现象例如太阳、火焰、电光、鸟代表着上帝,他们的反复出现,就是表明上帝为了不断地暗示、规劝、警告亚哈。但是亚哈却执意报复白鲸,在最后一次的捕杀时被自己设下的捕鲸索勒死,结果永远葬身大海。在亚哈眼里,白鲸是所有罪恶的象征,所以一定要除掉。另一方面,上帝造就了白鲸,所以追杀它,就是表明这是对上帝的反抗,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麦尔维尔正是把亚哈这个《圣经》原型创造出了一个犹如恶魔但敢于反抗上帝的人物——亚哈。
2.2 《白鲸》中的流浪汉与《旧约·列王记》中的以实玛利
《旧约·创世纪》中有一个人物叫以实玛利, 他被作者影射到《白鲸》中,角色为叙述主人公。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和仆人夏甲的孩子,后来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妻子就把仆人和她的儿子以实玛利驱逐出门,这样以实玛利就长年流浪在外。在《白鲸》中,以实玛利也是一个流浪汉,同时不被社会接受。为了躲避现实生活,他漂泊海上。是上帝让他和善良的野人魁魁格相遇并成为好朋友,也正是因为这个挚友,以实玛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这部小说中,原型人物亚哈和以实玛利都找到了对应的人物,并且他们的性格相似,命运也极其相同。上帝所惩治的是亚哈,要拯救的是以实玛利。作者又丰富了亚哈这一原型,不但把他描写成了一个恶魔般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曾怀疑、懊悔、痛苦过,也曾善意地看护过疯子比普。《白鲸》自始至终在描写和叙述时所使用的许多话语都与《圣经》的原型意义吻合一致。《白鲸》所表现的圣经原型体现了原型主题,使得小说的主题思想上得到了统一。
3 《白鲸》蕴涵的宗教意义
《白鲸》一直让我们迷陷于神秘而又充满感悟的宗教世界。人生的迷惑与茫茫大海的变幻莫测表示人只能够在宗教里寻求解脱。欲望与道德的厮杀使人背上了沉重的原罪十字架,因为在作者看来人类对自己欲望的满足,就是意味着对上帝的背叛。白鲸被看作上帝无所不能的象征,亚哈对其报复也就表明对上帝的不屑。然而,“一切乃上帝创造,一切又归与上帝所掌握”,《白鲸》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永恒的宗教话题。作者一方面高度颂扬伟大的人性,赞扬了亚哈敢于反抗神的旨意;另一方面又暗示人们必须按照上帝旨意行事,完全体现了基督教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正是因为小说中体现出的复杂矛盾的宗教色彩,这部作品才被认为是“美国人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
[1]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静静.解读《白鲸》的宗教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雷锋莲.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