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凝固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

2011-04-12彭祥云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抗凝剂校正试剂

彭祥云,杨 霞

(湖北洪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洪湖 433200)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前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的检验报告中有60%以上来自于分析前阶段。对实验室来讲,测试前标本是否合格是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的前提保证,凝血功能检查对标本的要求尤为严格。因此必须强调实验室测试前的技术要求。

1标本的采集 尽可能地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采血时,尽量使患者处于室温、平静、空腹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因为剧烈的运动后Ⅷ因子活性快速上升,影响APTT的检测结果。

1.1 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管或者选择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针头短粗,避免或减少血小板、凝血机制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1.2 应选取肘部较粗且弹性较好的静脉采血,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束臂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min,禁止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1.3 抽血应顺利,速度要均匀。抽血速度过快易引起血细胞的损伤和凝血因子的激活,过慢血液易凝固。

1.4 采血完后应拔掉针头,沿管壁将血液注入试管,用力不可太猛,且要避免气泡产生,与抗凝剂颠倒充分轻柔混匀,避免用力震荡,以免发生溶血。溶血后的标本会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时间缩短。

1.5 对于患者有多个检验项目需同时采样时,凝血试验样本应采取第一管[1]。防止肝素、EDTA等的污染

1.6 确认标本量 对于采血量要求为1.8ml的采血管来讲, 采血量少于 1.4ml时,PT、APTT、FIB、TT 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降低;即使加入1.6ml的血量对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于处于临界值的检测结果或用于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来说,还是值得注意的;采血量多于2.2m l,会使得FIB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对于抗凝治疗或血栓前状态的评估,会造成假阳性判断

2标本的运输 应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或直接在实验室内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在4℃运输标本。

3标本的处理

3.1 离心条件 温度控制在15~20℃,离心速度3.000r/min,离心时间10min得到乏血小板血浆。

3.2 及时检测 全血贮存在4℃~10℃不超过2h。最好在1h内分离血浆,2h内测定完毕。若全部试验不能在4h内完成,应放4℃冰箱保存,最多不能超过6h。如无法在此时间内完成,应将血浆分装在小试管(0.5ml~1.0ml)中快速冷冻,贮存在-20℃或-70℃,冷冻过的标本复溶后不能再次冷冻。

3.3 检查血浆 确认血浆有无凝块、溶血、黄疸、脂血。标本中出现凝块,不论大小均会干扰检测结果,应重新采血;溶血标本,因红细胞的磷脂表面具有凝血活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血浆凝固时间;黄疸和脂血标本因其色素和混浊干扰了光的散射,影响了凝固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真实含量。

4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

4.1 抗凝剂的选择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及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ICTH)推荐使用3.2%枸橼酸钠作为凝血象检查的抗凝剂。

4.2 抗凝比例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由于1:9的概念是指基于当红细胞压积在20%~55%范围内,实质是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而不是与全血的比例。当红细胞压积<20%或>55%的血液标本要适当调整抗凝剂用量,以确保抗凝剂在血浆中的绝对含量不变。公式为;抗凝剂用量(ml)=1.85×10-3×全血量(ml)×(100-患者红细胞压积%)[2]。

5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5.1 试剂的选择试剂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首要条件。试剂的选择应根据所用检测仪器的类型和对被检测物的敏感度。同一品牌的不同成分的试剂和试剂重复性以及对被测物的敏感性。用于PT检测的试剂必须提供国际敏感指标(ISI)值,理论上ISI值越接近1.0越好。

5.2 试剂使用 试剂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确认试剂批号与仪器定标曲线等是否匹配以及试剂的有效期等。在实验和试剂准备中应使用蒸馏水或试剂级的去离子水,去离子水pH值应在6.0~7.0,pH值增高会使凝固时间延长。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新鲜度直接影响测定。清洗液变质或效能减低能影响测定,一般要求清洗液用完时,应及时更换合格的清洗液。

5.3 试剂保存 试剂应放4℃冰箱保存,冻干试剂溶解后在4℃放置,随时间的延长,试剂的效价会降低,从而影响PT、APTT、TT的测定结果。

6仪器的质量保证

6.1 仪器的安装环境 应远离热源、震源,相对湿度<80%,最适温度 15~30℃,电压 220±10V,因为这些因素均能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或影响仪器的光学信号而影响测定。

6.2 仪器的调试与校正与仪器匹配的校正液,合理的校正点及校正参数,在仪器投入使用前,搬动、更换部件维修、更换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试剂,到校正周期,质控漂移找不出别的原因时,及时校正仪器。这样才能确保仪器的准确性,检测结果才能得到保证。使用新鲜混合血浆校正仪器时,其定值要直接或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3]。

6.3 参数的设置要准确、合理 如试剂量、样本量、孵育时间、激活时间、反应温度,这些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6.4 仪器的质量 准确度:PT、APTT: 均值±15%,FIB:均值±25%.精密度:批内,PT<2%,APTT<3%,FIB<5%; 批间,PT<3%,APTT<3%,FIB<6%; 日间,PT<4%,APTT<5%,FIB<7%。 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要符合要求。

6.5 及时正确地保养和维护仪器 定时测试和校正仪器的性能,如温度、波长,特别是对光源灯要定期检查、校正,避免因光源灯光学性能衰减对测定的影响。同时要保持机械和光学部件的清洁,确保仪器良好的运行状态。

[1]王 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1025.

[2]徐书芹.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52-2653.

[3]唐慧琴,刘忠民.凝血试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评价和设计[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3):136-139.

猜你喜欢

抗凝剂校正试剂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机内校正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