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高职公共英语文化教学思考
2011-04-12卢俊青丁云霞
卢俊青,丁云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475003)
0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内容。这一点很多学者都撰文或著书探讨过[1-5]。但是,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来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论文和著作还比较少见。 本文试从后现代知识观这一视角,反思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 后现代知识观与文化教学
1.1 后现代知识观及其影响和启示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指出它是不断追求“误构”模式。 所谓误构,是指“激发理想的对话和理解的一种追求,是不断追求差异、追求对已知的否定与突破,不断追求对知识含义的更新的一种知识合法化模式”[6]。
后现代知识观对于后现代课程的影响和启示大致可以从3 个方面来把握:“课程的文化性诉求;课程的多元化体现;课程的动态性变化”[7]73。 而具体到高职公共英语文化教学中,后现代知识观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知识的性质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制约,与一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乃至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因而就其本性而言是文化的”[8]。 任何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和价值体系等文化因素之中的,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陈述来表达的,而是由其所在的整个意义系统来表达的。 离开了这种特定的文化境域,就不会存在任何的知识。 可见,要想学好英语语言知识,必须学习英语文化。 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
1.2 后现代知识观文化教学的多元性
利奥塔主张追求误构、崇尚差异,反对统一共识。 因此,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应采取多元文化的观点,让各种文化和知识都能为学生所接触、理解、尊重、欣赏和维护[9]。 2000 年教育部下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0]。所以,高职英语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对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应当引导学习者接触、理解和包容一切英语民族文化,从而培养学习与一切英语民族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因此,文化教学中既要注重美国的文化,也要注重其他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及本土文化。
1.3 后现代知识观文化教学的动态性
误构本质上是“求变”,鼓励人们在否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对现实创造性的认识,打破传统理论框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推动理论的新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利奥塔强调后现代科学将自身的发展变为一种关于不连续性、不可精确性和悖论的理论,它改变了‘知识’一词的意义,讲述了这一改变是怎样发生的,它生产的不是已知,而是未知”[11]。文化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含义会不断更新,新的元素不断会渗入文化中。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时刻对文化的发展保持敏感性,掌握中英文化潮流的新动向,提出主题,供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2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认为语言是单纯的“工具”
由于受到西方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观点的影响,长期以来,外语被冠以“工具”的角色,外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被看成是掌握语言技能,而忽视外语课程知识的实质内容。 这样,公共英语课程便日益蜕变为利奥塔所批判的那种外在化、商品化的“非合法化知识”载体[7]74。 特别是在社会求职压力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急功近利,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言知识和语法点的学习上,考什么学什么,天天背语法、做练习题,准备四、六级考试,而对与英语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却漠不关心,错误地以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自己的英语水平就很高了。 其实,当他们真的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真正与外国人交流起来,还是手足无措,根本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文化教学较少
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一般比较注重语言基本知识的训练,很少讲到相关的文化知识,或者只是略提一两句外国文化,如同“蜻蜓点水”。 这对于除课本以外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国外文化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一些教师,迫于课程进度和教学时间的压力, 往往将文化内容教学忽略,或者只是零星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的课堂活动,这远非是真正的文化教学”[11]。 石中英指出,后现代知识强调课程的文化性,课程必须是“文化涉入”,而非“文化无涉”,是有一定“文化限域”,而非是“超文化的”[8]。 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2.3 英语课堂上本土文化缺失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交流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而人们用英语表达的主要内容则是本民族文化[12]。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仅限于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交流的需要。一些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他们虽然了解一些美国文化,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无法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次上进一步交流,从而造成交流的障碍[13],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14]。 翻开国内高职公共英语所选用的教材,仔细查阅每一单元的文章内容,很少能发现全面介绍中国本土文化方面的篇章,重点介绍的都是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背景。 当代大学生说起西方节日和习俗,可以滔滔不绝,但是,他们中不少人却无法向外国客人表达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的英文说法,更不用说用英语介绍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历史了。
2.4 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教师和学生在文化教学活动中都偏重美国文化,忽视其他讲英语国家的文化;只注重美国白人文化,忽视黑人文化、墨西哥裔美国人文化、华裔美国人文化等。
(2)在观念方面,课堂上教师讲得更多的是美国人的时间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很少涉及英国等其他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观念。
(3)在发音方面,学生也多追捧美式发音,致使只知道某个单词的美式发音,而听不懂同个单词的英式发音。 在课堂上做听力练习时,有的录音是按英音读的,学生就听不出这些单词,但如果是按美音读的,相对来说,他们就容易理解得多。 因此,当遇到讲英式英语国家的人时,他们很难顺利地进行交际。
3 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教学对策
3.1 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3.1.1 加强教师文化教学内容的学习
首先,英语教师应多读、多看、多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其次,英语教师要有充分的文化意识,不仅时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包括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还要深入了解中西方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最后,后现代知识观要求文化教学中文化有动态性变化,所以,教师应密切关注西方文化的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在广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把文化内容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更好地把文化差异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断增强。
3.1.2 加强教师文化教学方法的学习
文化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选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可采用背景知识介绍法、对比分析法、专门讲解法等方法。 同时, 应注意把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把文化教学渗透和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每个环节和全过程。 既不能偏离教材、为文化而教文化,也不能喧宾夺主,因文化教学而淡化或影响语言教学。
3.2 转变学生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转变学生的观念。
3.2.1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歌曲比赛、专题文化讲座等课外活动,使学生置身于异国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异国文化。 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电视节目,指导他们留意人物的举止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让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观察, 从中体验文化差异,从而激发对文化的兴趣。 例如,时下流行的美国电视剧《老友记》,真实地再现了现代美国社会人们的生活,表现了美国特有的文化习俗,其语言真实贴切,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安排学生集体观看。
3.2.2 精心安排课前预习
讲解新课文之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人物介绍、课文相关的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多渠道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等,加深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教师可把这部分作业计入平时成绩,让学生重视文化内容的学习。
3.2.3 注重对学生文化方面的测试
比如,进行口语考试时,可以给学生设置情景,让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中进行交际,以检测他们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试时,不仅应注重语言能力的测验,也要注意文化内容的考试。 比如,期末考试或四、六级考试中,可加入相应的文化内容考察,以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内容。
3.3 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的多元化
3.3.1 文化教学中应尽可能加入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失语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过度的失语,会使课程话语为西方中心主义霸权垄断;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缺失,会导致外语课程失去多元文化知识和本土知识的交汇、传播机会。 后现代知识观使我们认识到英语知识的多元化特性,因此,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必须添加反映中国文化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媒介作用,向世界传播本土文化和中华文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3.2 文化教学中还应加入其他讲英语的国家、民族的文化
美国文化不能代表诸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其他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美国白人文化也不能代表美国黑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华裔美国人等的文化。 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美国的文化,也应包括其他讲英语国家、民族的文化。
英国学者大卫·葛拉多尔(David Graddol)曾经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英语体系的分布情况画成地图[15]。从他的地图看,美式英语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通用, 而英式英语则在不列颠群岛、加勒比海地区、西非、东非、南非、南亚、东南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或地区通用。英语语言的故乡是英国,在英国孕育、成长和壮大。美国的经济地位促进美式英语的流行;英语在其他语言背景下不断演变、发展、扬弃、整合,形成形态纷呈的格局。 美式英语只不过是英语语言的一种重要区域变体,不是英语语言的全部。 它的流行是美国经济势力扩张的附带成果。 它不能代替整个英语语言体系,不能决定英语语言的未来。 中国的英语教育,应当尊重英语语言的使用历史和现实,不应把注意力集中于英语语言的某种变体。 否则,既会制约中国的英语教育甚至整个外语教育的效果,又会给中国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后现代知识观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值得深入探讨。 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一线教师有些参考价值。
[1]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8-10.
[2] 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 外语界, 1996(1):11-17.
[3] 鲍志坤. 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 1997(1):8-11.
[4]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60.
[5] 毕继万.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24.
[6] 利奥塔. 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 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26.
[7] 沈骑. 试论大学外语课程的 “误构”——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中国外语,2008(5):73-76.
[8] 石中英. 教育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5.
[9] 于伟, 李欧. 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4(11):1-4.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11] 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7.
[12] 张培, 马兰. 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 外语界,2004(4):60-66.
[13]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l0):27-31.
[14] 张友平. 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 外语界,2003(3):41-48.
[15] Graddol, D., The Future of English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