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的理论思考及建议
2011-04-12张新平
张新平,陈 胜
(湖北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鉴于此,依据中央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更好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国家民委倡导发起的,于2000年初启动了一项边疆开发工程——兴边富民行动。其旨在解决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巩固祖国的万里边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兴边富民行动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地区的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来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状况。为了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目标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与工业总产值是过去的33倍,其中,粮食总产量增长4.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38倍。总体来看,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更是相去甚远。按照1992年的标准(“631指数法”),在中西部确定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旗、市)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特困地区,其中老、少、边县的比例分别由“八七计划”的18%、43%、6%上升到31%、45%、9%[1],全国贫困县一半以上分布在9个边疆省区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边境县、市的人均GDP低36.3%,而人均收入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该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发展也相当滞后,适龄儿童辍学十分普遍,成人文盲情况十分广泛。在上世纪最后一年里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全民共同参与和各民族地区自我发展为中心,以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为重心,以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以实现边疆地区繁荣进步为目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也在边境地区全面实施,并在短短的十年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国际背景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搞好自己的经济建设,并且把边境地区放在了重要的发展位置上。像美国东部开发战略、日本海岸开发战略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周边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为边境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领悟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思想的精髓,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兴边富民行动的涵义
“兴边富民行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积极参与并依靠各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科学战略活动,旨在全面振兴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它对于振兴边疆、发展边民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0 年2 月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中央的精神由国家民委发起并正式启动了以开发边境民族地区为目标的“兴边富民行动”[2]。除东北三省外,我国陆地边境区域基本都处在西部民族地区, 涉及9 省区,所以, 兴边富民行动能够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很好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指出:“兴边富民行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政府扶持为主导,以全民共同参与和各民族自我发展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希望用10年左右的时间,明显改善边境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使边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3]。短短十多年过去了,边民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从2006开始“兴边富民行动”由重点推进转入全面深入阶段。
“兴边富民行动”的涵义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各级政府是主导,边境人民是主体。在各级政府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边境人民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展各项事宜,努力实现各项预期目标。“兴”与“富”是目标,“边”与“民”是对象。第二,兴边富民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135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边境团场,有民族自治地方107个,19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少数民族人口在该地区占比很大,在2100万的边境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第三,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机关和边境人民长期奋斗。 要明确的认识到“兴边富民行动”工作的长期性与艰苦性,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四,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并重的 “兴边富民行动”,旨在实现边境地区繁荣富强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强国睦邻。第五,“兴边富民行动”并不是该地区政府的一切正常工作,它仅仅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帮助、一种配合、一种支持。
“兴边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包括扶贫攻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普及教育和推广科技、繁荣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它是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更好的开展各项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充分肯定。“兴边富民行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已成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2]
三、兴边富民行动的理论诠释
(一)兴边富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体现
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和良好环境,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这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马克思曾经说:一个民族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在我国,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结成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之后,党的民族工作的一切任务和一切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边境地区发挥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屏障作用,但也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的差距愈拉愈大。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兴边富民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对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化影响,同时经济的过度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的“兴边富民行动”必须是有目的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不能走盲目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要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兴边富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在新的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辅助措施的“兴边富民行动”毋庸置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兴边富民”中的“富民”,即使边境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它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兴边不是某个地区和部分群体的局部片面的发展,而是包括边境地区和边境各族人民在内的国家主权辖下的所有区域和所有群体共同发展。[4]
(三)兴边富民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是古今中外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形态。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是我们祖国不可缺少的部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保障。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有很多的尚未开发和利用的能源,特别是水能和风能这类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能源,它们的广泛利用将大大改善我们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需要社会的和谐,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大多与别国接壤,他们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兴边富民行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经济基础上来追求其它一些要素的发展,从而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的繁荣富强起来。
(四)兴边富民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既是我国多年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5]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表现在人类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上。在我国,大部分的生态资源分布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成是我国边疆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兴边富民行动是一个以振兴我国少数民族边疆经济为主导的,全面提高边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行动。它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只有振兴了边民地区的经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物质保障,我们不可能永远让边民地区依靠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边民地区的经济搞好了,其他的各个上层建筑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五)兴边富民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具体实践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正是可持续发展在边民地区的具体实践。首先,兴边富民行动必须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兴边富民行动也更好地印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边民地区建设的重要性。
四、对兴边富民行动的几点建议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加快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5]。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边境地区农业发展。把加快农业发展作为边境地区的首要任务,是该地区实际情况的需要。农牧业是边境地区的支柱产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边疆地区农牧业优势明显,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是这些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处于我国高原、草原、沙漠和山区的边疆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需要重点扶持。
(二)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境县(市)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及铁路建设,使交通网络覆盖整个边境地区;加大边境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解决边境乡、村群众用水的问题,提高防洪、抗旱、排涝、减灾能力;充分利用边境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推进边境地区清洁环保能源基地建设;务必解决边境沿线居民的危旧房和泥草房改造,使得边境地区人民得到住的安全、住的安稳。
(三)积极扩大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发展边境贸易。政法要鼓励支持边境地区互市贸易,要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重要区位位置上,建设边境贸易市场,促进双方生活日用品、手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互市贸易,使边境人民致富和地方增收。
要在边疆地区努力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模式,实施“投资带动贸易”战略,不断扩大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
(四)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资金投入。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向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吸引和争取各类型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国家也要进一步加大对边境地区的金融行业扶持力度。对于边境地区不违背国家信贷原则和政策规定的贷款尽量给予支持。
(五)加强边境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积极采取定向培养、专项培训等多种措施,加大对边境地区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稳定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对边境地区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并完善在边境地区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到边境地区发展创业。政府要为边境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夜校、科普讲座等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六)加强兴边富民行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积极动员境内外新闻媒体加强对兴边富民行动重大意义、先进典型等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宣传“兴边富民行动”为边疆民族地区带来的新变化,使“兴边富民行动”为海内外所共识和更加深入到边境人民心中。
结论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促进我国守土固边、富民强国、民族团结、睦邻友好有着重要意义。就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边境线漫长的国情而言,兴边富民,直接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统一。通过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边疆地区不仅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境地区是否安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好坏。进一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改善边境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边疆地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宏伟目标。[6]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兴边富民行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0-18.
[2]刘炯,司庸之.新疆木垒县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与思考[J].实事求是,2010(4):25-32.
[3]杨健强.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努力构建和谐边境[J].中国民族报,2006(9):32-37.
[4]张鹏.兴边富民,打造边境“宝石”[J].中国民族报,2007(2):25-31.
[5]宋光华,李海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25.
[6]朱玉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7(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