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启示
——以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为例

2011-06-07林庭芳李年鑫

关键词:自治州黔东南大众化

林庭芳,李年鑫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现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等33个民族。截止2008年,全州总人口444.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64.01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187.12万人,占总人口的41.8%,侗族141.63万人,占总人口的31.7%,其他少数民族33.97万人,占总人口的7.75%,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苗侗民族人口最多和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自治州,因此被誉为“世界苗侗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1]。本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进而推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蓬勃发展。

一、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繁荣与稳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是个多民族地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进步,包括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当前,国际反华势力把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和“分化”我国的突破口,国内民族分裂份子也蓄意挑起民族宗教事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对于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来说,必须通过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繁荣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维护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繁荣与稳定。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属于一个多省交界的民族自治州。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再加上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治州人民群众思想出现相信迷信、相信宗教、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想倾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这些错误腐朽的思想一旦蔓延开来,会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受到冲击,各民族间团结和谐的凝聚力受到削弱,就可能失去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现实条件告诉我们,如果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人民群众,非马克思主义就要去占领。大力推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接受,使自治州人民群众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根本原因是能够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而这个联系的纽带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惟一的科学理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之所以垮台,关键就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丧失,割断了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新的执政环境中,我们党必须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长期造福于民而奋斗。由此可见,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党和群众在共同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奋斗,保持党和群众的紧密联系,确保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问题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虽然党和国家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黔东南地区全面、系统、科学的推进,还需突破、解决的难题太多。根据课题组的问卷、座谈、访谈、深度访谈等情况,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俗语说 “知之而后行”,任何一种任务或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这一任务或者目标的正确认知。目前,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一项加强黔东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建设、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识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正确认识。

为了弄清楚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情况,调研组根据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群众不同的地区、工作岗位、年龄阶段等设计了此次问卷。在问卷问及“您对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容的了解情况”时,选择“不了解”有28.5%,选择“了解很少”有38.9%,选择“了解部分”有28.5%,选择“了解大部分”仅有4.1%(如表1所示)。

表1 黔东南地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容的了解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或不甚清楚,这会影响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接受、理解、信仰马克思主义,会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宣传普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最离不开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要有明确的认知。如今,我们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力度,克服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缺乏认知这一问题,减少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障碍。

(二)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相关部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

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政策普及工作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党的政策普及思想,就会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研组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于“您所在地的宣传部门在普及党的政策方面作用发挥情况”一题,选择“不好”占17.6%,选择“多数是搞形式”占51.4%,选择“较好”占27.3%,选择“好”仅占3.8%(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看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相关部门多数是搞形式,并不真正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宣传和普及,这和我们党的理论政策是相违背的。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一些相关部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中,很多工作都是“做给领导看”的,只对领导、上级负责,不对人民群众负责,宣传普及工作多数是“假、大、空”和“形式主义”。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目前,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难以从客观上加以量化,从而难以科学有效地对工作成效进行评判、考核、奖励。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的成效不能与干部的评价、提拔、任免等结合,从而使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一些相关部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关心。

表2 黔东南民族地区宣传部门在普及党的政策方面的工作情况

(三)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的形式比较单一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先进的传播手段,否则就会影响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偏辟,文化教育落后,信息闭塞,加上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都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从“您认为本地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和渠道的现状如何?”一题中,看出选择“非常单一”的占24.5%,选择“单一”的占52%,选择“较为多样”的占20.1%,选择“灵活多样”的仅占3.4%(如表3所示)。

表3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认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形式和渠道的现状

通过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形式还很不满意,其中选择“非常单一”和“单一”两项相对人数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先进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3]。当前,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历史现状告诉我们,单靠传统的理论宣传教育方法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形势下的需要,必须依靠先进传播技术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手段更为丰富。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中,如果宣传方式过于单调,会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影响人民信仰、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以,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方式不能太单一,而是需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向多样化方面创新。

(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群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人存在的精神支柱,人能为自己的信仰不懈奋斗。邓小平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过去我们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4]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思想前提,如果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们没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顺利开展。课题组“您相信什么?”一题,选择“什么都不信”有48.6%,选择“相信宗教”有8.2%,选择“相信迷信”有3.4%,选择“相信马克思主义”有39.8%(如表4所示)。

表4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从表4中可以看到,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内有48.6%的人选择“什么都不信”,这个数据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黔东南民族自治州人民群众的情况,但是也体现了这个地区存在一部分人缺乏信仰。信仰是人本身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人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信赖和追求。信仰不仅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也是人的思想道德、品行修养的体现。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躯体,将是相当可怕和危险的。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还有“宗教”甚至“迷信”的错误信仰。“宗教”和“迷信”都讲“命定”、“前世”、“上帝的安排”等等,使人迷信自己的命运,从而产生错误的宿命思想,这种消极的思想会使人产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传播和接受,是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环节。

三、黔东南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一)建设文化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推进黔东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人才保障

努力建设一支文化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推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这支队伍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活动与老百姓联系比较紧密,由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熟人性质”[5]使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非常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自身能否具有过硬的文化素质,不管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小情况如何,他们都是推广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层次干部,他们本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素质将会直接地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看法。黔东南民族地区要先从理论上武装基层干部,定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提高黔东南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化水平,只有基层干部首先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才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您认为基层(社区、居委会、街道)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作用”中(如表5所示),选择“非常重要”的有17.6%,选择“重要”的有49.8%。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区、居委会、街道)干部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践行者,肩负着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6]我们要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作用,花大力气提高民族地区的干部文化素质,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深入人心。因此,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建设文化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不可少的人才保障。

表5 黔东南自治州基层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二)运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为推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文化氛围

马克思主义欲实现在民族地区的大众化,必须要与民族地区文化相结合,运用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文化实现自身的通俗化,这样才易于被民族地区普通百姓所接受。列宁曾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最高限度的通俗化”[7]。毛泽东也指出: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8]可见,用通俗化的形式和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是民族地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在“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语言文化吗?”一题中,选择“需要”的有64.6%,选择“很需要”的有24.5%(如表6所示)。

表6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认为马克思主义宣传需要结合当地语言的情况

调查表明,在黔东南这个经济较贫困,文化教育较低的民族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中,尤其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来实现语言的通俗化。否则,黔东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将很难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很难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实现大众化。

(三)大力发展可持续经济,为推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物质基础

黔东南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截止到2004年,已探明有重晶石、汞、煤等47种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森林覆盖面积达188.73万公顷。但由于一直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在经济开发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低。为应对资源约束的挑战,促进黔东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循环经济体系的运行。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等),这些措施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如表7所示)。

表7 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党的政策对当地经济作用的情况

表7显示,对于“党对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的决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作用”,49.5%的人选择“作用大”,8.5%的人选择“作用很大”。结合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对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作物质基础。

(四)创新宣传教育体系,为推进黔东南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传播阵地

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正处于思想选择空间扩展的环境中。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从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大众、激发大众兴趣的话,尽管是“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也会降低被人民大众感知的机会,当然也就谈不上认同了。针对民族地区的转型特点,结合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接受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来巩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阵地(如表8所示)。

表8 黔东南自治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创新的需求现状

对于“您认为本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一题中,选择“需要”的有62.7%,选择“很需要”的有27.9%。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 当前黔东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入关键的改革时期,单靠传统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方法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黔东南民族地区新形势下的需要,必须依靠现代传播技术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手段更为丰富。黔东南民族自治州要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 特别是通信和传媒技术的发展, 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体系,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收音广播、网站、红色旅游等的积极作用, 在原有的宣传教育阵地上进行创新,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体系, 让民族地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黔东南少数民族简介[OL].http://www.qdn.gov.cn/page.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85726&wbtreeid=104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何绍斌.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J].武汉学刊,2008(6):43-44.

[4]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之《乡土本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12.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7]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84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猜你喜欢

自治州黔东南大众化
遇见黔东南
诗书画苑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寻味贵州——黔东南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财政收支
挺进从江 黔东南自治州岜沙峰会会址项目征战纪实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总结经验 着眼特色 开创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