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
——以感情形容词和动词为例
2011-06-07李虹
李 虹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日语感情表现的系统是庞大的。在词汇方面,不仅有形容词和动词,还有富含情意性的副词和拟声拟态词、感情直接表出的感叹词,同时日语中还存在大量的助词;在句子层面,有形象表达感情的比喻和惯用句等;还有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表出方式。这么庞大的语言体系,展现给我们的是日本人丰富的感情世界,感情本身具有抽象性、细微性的特点,在这种共性下,日语中的感情表达又具有何种特性,本文拟借助形容词和动词,来考察日语感情表达的特点,并结合日本人的特性对该特点进行分析。
一、关于情意表达研究的现状及问题点
关于日语情意表达方式的相关研究,近几十年来陆续产生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吴侃在《日语词汇研究》一书中介绍了感情形容词的用法;徐一平在《副词》一书中简单介绍了副词的心理暗示作用;沈宇澄发表的“感情形容词的中日对照”一文就中日感情形容词作了详细的比较;揭侠在“日汉语修辞的文化内涵”一文中探讨了日汉语修辞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刘桂敏在“日语中感情表现的类型及其补语的表现形式”一文中将感情表现分成动词和形容词两大类,并且按补语的形式将这两大类分成四种,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感情表达时所应采取的正确形式;赵福泉的“感情形容词与感情动词的语法特征”一文比较了感情形容词和感情动词的异同,并且论述了感情动词的具体用法;郑淑华的“日语中的情意形容词”一文指出了情意形容词与其它形容词的区别,强调了情意形容词构成句子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祝大鸣的“日语语言文化特色初探”一文论述了日语所体现的日本文化的洋为我用、内外之别、以心传心的特点。其它相关研究还有李广荣的“日语的感情表达句”、 罗传伟的“日语的特色及其与日本文化的关联”、许真的“日语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心理透视”、商雨虹、若柏的“从语言表达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在日本,九鬼周造分析了日本人的感情构造;中村明在所著的《感情表现辞典》中对感情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为感情语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实例;飞田良文和浅田秀子在《现代形容词用法辞典》及《现代副词用法辞典》中分别提到了表达感情的形容词和副词的相关用法;国立国语研究所出版的《形容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中也介绍了感情形容词的用法;天沼宁编的《擬音語·擬態語辞典》中介绍了拟声拟态词在情意表达时的用法;其他相关研究还有渡边实的《副用語の研究》、山梨正明的《比喩と理解》、森本哲郎的《日本語表と裏》、南博的《日本人論》、三好隆史的《日本人の心理構造》、榛谷泰明的《比喩の日本語》等。虽然这些成果为感情表达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集中于感情形容词和动词来研究感情表达特点并分析原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日语感情表达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感情形容词和感情动词,来考察日语感情表达的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
二、对感情形容词和动词的分析
提到情意表达的词类,最具代表性的是形容词。感情属于心理范畴,而以描写性状为特点的形容词是最能表达心理活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表达感情,像黄色い、短い、細い、遠い、少ない、早い等,都是用来客观表达事物性质状态的形容词,而不是用来表达主观的感情感觉,在日语中被称为属性形容词。而苦しい、さびしい、悲しい、うれししい、痛い、寒い等都是表达感情感觉的形容词,其中细分的话,可以分成表达感情的形容词,如苦しい、さびしい、悲しい、うれしい等,表达感觉的形容词,如痛い、寒い等。由于本文的目标不在于形容词的分类,所以这里仅仅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便于下文的开展。
这里首先看几个简单的句子,如:
①プレゼントをもらって、うれしい。
②ふるさとが恋しい。
③先生がこわい。
④テレビがほしい。
⑤あなたはかなしい。
⑥彼はさびしい。
解析:铝离子含有2个电子层,铝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则微粒的半径大小为r(Al3+)<r(Al),故A项正确。由于铝的还原性小于镁,无法通过铝热反应提取镁,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获得镁,故B项错误。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除了转化成光能,还转化为热能等能量,故C项错误。铝热反应中,被置换出的金属的还原性必须小于Al的,如铁的还原性小于铝的还原性,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应为A。
在以上六个句子当中,①②③④在日语中是成立的,主语都是“我”,而⑤⑥句是不成立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日语中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时,可以像①②③④那样直接结句,以语法规则而言,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可以以形容词本身(如うれしい、恋しい、こわい、ほしい等)直接结束句子。这个理由正如西尾寅弥所言:“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是自身的喜怒哀乐及痛痒等,对于自己以外的人的心情或者感觉,只能通过当事者的告知、外在的表现进行推测,日语中的感情形容词,是和一个基本事实相吻合的,即只能用于说话人自身对瞬间感情、感觉的判断”。这也是⑤⑥不能成立的原因,对于第二人称的情况,变成疑问句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第三人称的情况下,如何表达,这其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无一不是基于一个原则,那就是将他人感情作为外界的一个事实来进行表述,也就是将句子客观化。一般来说,使用“よう、そう、らしい”较为常见,像文学作品中使用过去式来表达,也是一种客观化的方法,还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当感情形容词动词化后,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也随之消解。那么表达感情的动词的用法如何呢?
表达感情的动词很多,如驚く、失望する、感心する、ほっとする、悲しむ、喜ぶ、嫌う、羨む等,其中前面四个动词是表达瞬间、被动状态的动词,后面四个动词是表达持续的、能动状态的动词,也就是说表达感情的动词可分成表达瞬间、被动状态的动词和表达持续的、能动状态的动词,其中后面一类习惯上称作感情动词。本文将以感情动词为重点进行展开。
我们首先看表达喜怒哀乐的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如何。具体参见下表:
見出し語形容詞動詞喜嬉しい喜ぶ、嬉しがる、喜ばす怒腹立たしい腹立つ、怒る、怒る、憤る哀悲しい悲しむ、悲しがる楽楽しい楽しむ、楽しがる
从语言形式上看,从形容词派生的动词比较普遍,如嬉しい—嬉しがる、腹立たしい—腹立つ、悲しい—悲しむ/悲しがる、楽しい—楽しむ/楽しがる,每一组的词干是一样的;从意义上看,感情形容词和对应的感情动词基本无区别。但在用法上,即使传达同一含义,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如“嬉しい!”表达的是说话人自身的感情,一旦变成动词“嬉しがる”,就可用于第三人称,如“彼は嬉しがる”,这时候说话人就成了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因此状态和动作、主观和客观,是感情形容词和感情动词在用法上的本质差异。一旦在使用上出现问题,就变成让人费解的日语。如北京有一个旅馆印刷给客人看的“服务指南”上有这样一段文字:“お客さんへどんなことでも、各層の服務員は嬉しくやれます。その時、電話をください”。这段文字改为“お客さんからのどんなことでも、各層の服務員は喜んで致します。その折には電話をください”更符合习惯,其中不管这句话中敬语的使用问题等,单从“嬉しく”上看,该词的主体不是“服务员”,而是“写这段日语的当事人”。如果要表达的是服务员的感情,作为第三者的立场,就必须要使用“喜んで”这样的动词形式。
同时,对上表中的感情动词稍做整理,大致上可以分成“ガル型”和“ム型”两类。上表中的“嬉しがる、悲しがる、楽しがる” 属于前一类,其余的属于后一类。这两类感情动词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ガル型”的动词表示的一般是从外部看得到的感受,而“ム型”的动词表示的是从外部看不到的内心的感受。例如:
①彼は一場の風波が彼にもたらしたこの自信を抱いてひそかに喜こんだ。(夏目=明暗)
①句中的“喜ぶ”前加了“ひそかに”强调的是内心的喜悦;②句中的“嬉しがる”则用来表示的是从脸上可以看得到的喜悦之情。
除了喜怒哀乐的动词以外,别的感情动词也有同样的用法。例如:
③私は自分より落着いているKをみて羨ましがりました。また憎らしがりました。彼はどうしても私に取り合う気色を見せなかった。
④葉子は心の奥底でひそかに芸者を羨みました。
⑤春琴に思いを寄せる者はひそかに佐助の幸福を羨み……
上面的“羨ましがる”、“羨む”的区别在于是从外部看得到的感情还是外部看不到的内心的感情。
和日语的感情形容词、感情动词相比,汉语的情意表达没有这样的序列,也不存在人称限制的问题,所以不能省略人称。在表达感情时,汉语中经常说“我很高兴”“他非常高兴”,也就是说经常和“很”“非常”等表示程度的副词连用。有的形容词也可直接作为动词使用。如“在公园玩了一天,大家都很高兴”和“他高兴吃就让他吃个够”,前一个句子中的“高兴”是形容词,而后一个句子中的“高兴”是动词,由于汉语中一词多类,造成了汉语中形容词和动词难以区分。而日语中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所以在形式上和本质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那么日语感情形容词和感情动词的用法体现了日语情意表达的什么特点呢?
三、日语感情表现的特点及其原因
如前所述,在表达说话人自身的感情时,可以直接采取“ゆとりが欲しい”、“負けて悔しい”这样的肯定句的形式。“本当に寂しい?”这样的疑问句表示的是对方的感情。当表达第三人的感情时,只能通过借助表示推测或传闻的助动词来表达。当使用动词时,由于人称限制的消解,说话人也能处于局外人的立场进行客观的叙述。这不是说话人没有自信,而是说话人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客观地向外界传送。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的感情和他人的实况,即内和外的区别可以说正是日语的特色所在。汉语的情况如何呢?如“老师表扬了小王,他很高兴”。这句话翻译成日语就变成了“王さんは先生に褒められて、嬉しそうに見える。”,汉语中对第三人感情的直接表达,在日语中变成了说话人对他人感情的推测性描述,在表达感情时,日本人即使是可以肯定的情况,也多采用不确定的表达。在问卷调查中,日本人选择“非常满足”的人非常少,远不如其他国家,而选择“比较满足”“还算满足”的人却比较多。因此不确定性的表达可以说是日语情意表达的特点之一。
日语情意表达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主要是受日本“体谅文化”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凡是未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他人的事情,都应该属于和“内”相对的“外”的范畴,对于“外”范围的事情,比如说像上面提到的他人的感情,不能作贸然断定。这种“体谅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日本的社会环境的土壤中的。日本社会是以集团主义为主导的社会群体,其原型是以“家”制度为基础的。中日的“家”所涉及的“亲子”概念是不同的。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日本的 “亲子”的概念不限于血缘关系,可以是一般性的社会关系。在许多场合,“亲”是指以共同劳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某个团体中,拥有劳动指挥权的人,“子”则是指作为劳动组织的一个单位的个人。因此“亲”可以指老师、上司等;“子”可以指学生、下属等。受此影响,在祭祀祖先的对象上,中国人的“祖先”一般应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先祖。日本则不然,毫无血缘关系的佣人或长工,只要是死于该家,就成为该家的先祖而受到后代祭祀。日本人“亲子”概念的扩张,使得日本人很容易将家族关系移植到家族以外的社会机能集团中,个人成为家的附属者,如此发展而成的社会,乃是一个具有上下层层关系之“家”的阶级社会。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日本人首先根据是否是日本人,将日本人和日本人以外的人区分开来。如在语言上,有“他見(を許さぬ)”“他聞(をはばかる)”“内談”“内定”这样的词汇。汉语中虽然也有“他人”的说话,但基本不带很强烈的排他性的色彩。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根据是否是自己所属的公司来划分“我们公司”和“其他公司”。在自己所属的公司中,严格遵守上下等级制,根据身份、地位来使用合适的语言。但当和其他公司的人说话时,可以直呼自己上级的名字。这一点往往是令外国人惊讶的。在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往往会不介绍自己的岗位,而直接说自己所属公司的名称。重视“世間体”,将“知耻”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日本人,同时又能心平气和地做到 “忘掉旅行中的耻辱”,这就是因为旅行让日本人可以置身于非日本文化圈之中。日本人将内和外划上了一道明确的分界线,将复杂的团体区别时刻置于自己脑海中,使自己的行动模式和语言模式都有了固定的模式。这正如柳田国男在《日本人》中写的“(日本人)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即认为观察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行动趋势,紧随大多数人的行动而动才是最安全的。因此为安全起见,描叙他人事情时,日本人往往不喜欢使用肯定的说法,而是充分照顾对方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语言。在感情表达时,更是基于这个规则进行。言语学家铃木孝夫在《言語と文化》说过“日本的夫妇大多数与其说是以丈夫和妻子的立场,不如说是以父亲和母亲的立场来行动。夫妻间几乎没有明确的爱意表达。一般来说,夫妻关系具有很强的隐私性,在公众场合,尽量装成无意的,近乎无关系的行动。因为如果和不认识的人不能坦然交谈的话,就不能了解他人的性格,跟无法确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同时,日本人非常擅长以对方的态度和意见为基础,来和自己的想法相调和的这种他人本位的处理方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夫妇间连爱意都不能明确表达,更别提明确去表达他人的感情。从这一点来看,在情意表达中,日本人为何采取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参考文献:
[1]飛田良文,浅田秀子.現代形容词用法辞典[M].日本:东京堂出版,平成三年.
[2]铃木孝夫.日本語の語彙と表現[M].日本:大修馆书店,1976.
[3]沈宇澄.感情形容詞についての中日対照[J].中国日语教学研究文集,1992(4).
[4]中村明.感情表現辞典[M].日本:六兴出版,昭和54年.
[5]三好隆史.日本人の心理構造[M].日本:ダイヤモンド社,1996.
[6]南博.日本人論[M].日本:岩波书店,1994.
[7]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生活[M].日本:讲谈社,昭和52年.
[8]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昭和56年.
[9]岡原正雄.感情の社会学[M].日本:世界思想社,1997.
[10]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