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声乐教育质量浅析

2011-04-11邢延青

关键词:记忆大学水平

邢延青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在大学中的学习过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能学习过程,应该还说是一个全人的培养过程。即:学习是第一性的,教学是第二性的,教学理论受学习理论的指导,要教好学,必须把学研究透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才能更好的以教促学。教与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应该是一种成人的教育,这里所讲成人,不是成年人的意思,而是全的意思。所谓大学之道,“大学者,全人之学也”。意思是能承担起你自己的生命,承担起国家民族的生命。用中国古人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是一个成人的教育,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小学和中学是技能的教育,技能教育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问题,它不能解决个人的人生问题,这就是儒家讲的性善的一个含义。所谓“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一个人技能掌握得再多,如果没有仁义礼智,就不能更好的处理你和周围的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遵循以人为本、不断更新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符合不断提高的发展规律。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说明的不只是一种坚持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说明对于学习的一种选择和智慧。

各学科之间的区别在于:科学解决的是实然的问题,它是用一种实证的方法和试验的形式去理解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寻找因果关系,是在一个实然的世界里去证明,它是有迹可寻的;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以思辨的形式来理解世界,所以人类有思辨的思维方式,也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此外还有大量日常的方式,宗教的思维方式、艺术的思维方式。科学不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因此才有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的分立,它们是针对人类不同方面的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这四大部类是解决人类从思想到行为的不能互相取代的四个方面,所以唯科学主义是不行的。在这几种思维方式中,哲学思维方式应该是一种理论的系统化的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需要科学来证明的。我们的经济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的是明天的问题;而教育解决的是后天的问题。

教育包含多种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书本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用风气教育,有的是用人来教育,有的是用事来教育;作用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效益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国家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素质才是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教育更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和重要力量。如何可持续的增强教育的力量,关键在于可持续地增进教师的教育力量和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人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人才不是天生的。人的知识、技能也不是一看就会,一想就通的。人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培养教育出来的。可以说,离开了教育,就没有人的素质,也不会有人才的出现。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人的素质越高,做事的成功率越高,社会效益就会越好。教育通过人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上的事物发生联系,所起到的都是基础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科学技术而没有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科学技术显现的仅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如耕作的技术,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并能够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生产力本质的变化、社会效益的变化,这种变化要靠人,要靠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来完成。因此,科学技术的实践要靠对人的教育,要靠对人的培养与训练,要靠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大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是教师质量的竞争,是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的竞争,更是教育全方位的竞争。作为大学,就应该秉承大学教育的精神,教师就应该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在现实社会经济观念、消费观念、个性彰显的影响下,结合当下学生学习的心理、兴趣,作出相应地研究。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如何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更是教师最关心的重大问题。那么,深入解决教谁?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问题。

记忆能力的培养

关于记忆能力的培养,任何学科都有其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音乐学科也不例外。背谱,是我们培养学习音乐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牢固的记忆是背谱的基础。音乐记忆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能力。按照记忆方式的不同,我们通常将这种记忆按照演唱、演奏、作曲专业的水平分为五种方式:谱形记忆、音响记忆、动作记忆、位置记忆和分析记忆。谱形记忆、音响记忆可以被看作是学习音乐学科的基本条件,对此素养的训练和教育,选择的是拥有什么样素质的学生可以学习音乐学科,即教谁的问题;随着音乐学科技术、技巧难度的加大,当记忆的水平发展到理性地分析记忆,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回答的自然是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学习音乐学科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动力、努力、坚持的不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甚至是所学知识能力的限制,缺乏用必要的概念性知识同化新知识,没有能力来理解新知识的意义,使有意义的学习变成机械的学习,从而增加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导致大部分学生停留在记忆水平的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过,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记忆水平的教学,教课的结果,往往就是要使学生记住某些结论性的概念和某些具体的事实等,而并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此这般,学生也就放弃了对知识的联想,放弃了对“为什么”的学习,记住就不必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导致学生处在记忆学习的水平上。

目前,也有很多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上,而是更多的在所学内容的实质问题上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将所记忆的知识加以迁移,变死记硬背为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一词,按照《辞海》解释:是了解、领会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其水平随着揭示联系的性质而异,有揭示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有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从处于理解水平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是单线联系的,学到的知识、技能仅仅是一首歌、一首作品,他们很少考虑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碰到不同风格的作品,有时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少能找到同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说有的学生在演唱或演奏古典作品时,与现代作品没什么区别,而有的则演唱、演奏得惟妙惟肖,这是由于他们对于什么是古典,古典的精神和意义及特点在理解上的不同造成的。

我们在此阶段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具体回答“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处在这类学习水平的学生,不但注意了知识的记忆,而且注意了理解,在理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记忆帮助理解,理解加强记忆,理解减少记忆,少记又促进记忆。与处在记忆水平的学习相比较,记忆的材料相对的减少了,但知识的整体结构显得零散。

在培养理解能力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采取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推向更高级的学习水平。把原有知识结构中的不稳定性,概括成明晰的、较为固定并可以利用的规律。使原有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效率。把教学的内容从是什么和为什么转变成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辨别的,受限制的问题。

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

融会贯通就是将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会贯穿起来,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随着学习能力的逐渐增强,学生不满足于记忆、理解,其着眼点是要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在学习中能把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搜集资料,能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比较归纳,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清楚其培养的方向,做好专业定向,并将知识系统化后,不断促进其概括化的能力。因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建立在融会贯通能力的基础上,概括出某类事物、现象的共同属性,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比如用哪种唱法,要根据作品风格来定;创作现代的音乐作品,要以现实的生活为依据等,这种概括能力才有更大的迁移价值,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是否认识到概括水平在学习中的地位,教师的思想认识是关键。也恰恰是在此阶段的学习才真正体现了大学的目标和意义——专业人才的塑造。

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品质,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取心,思维具有敏感性、灵活性、独创性,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又敢于冲破固定思维的框架,建立新的逻辑思维方法,具有思想的勇气和决心。

学习的水平不是绝对的,某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处于记忆水平,对另外一些知识的学习可能是理解的水平,或者是更高层次的水平的学习,有时处于二者之间。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当根据教材适时、适量、适当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当重视概括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表现往往是体现教师水平的一面镜子。教师的素质又是大学的传统和精神的体现。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这五种记忆相互运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不是互相割裂、孤立地进行,每种方式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长处。作为培养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人教师应选择不同的记忆方式引导学生,但是作为学习方法的运用,最终是很难分出先后顺序的。何况,个人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首作品,理性分析得越细致、越深刻、越透彻,这种记忆将是最牢靠的,最能深入脑海,铭记在心的。

任何一所大学,它承担的不仅仅是教学的责任,不仅仅只用于研究,它对社会还承担着另一份责任。这种责任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楷模,受到人的尊重。

我国有比较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人文这个词也是在《周易》中出现的,同时在《周易》中首先出现的还有天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什么是文明?文明就像火光照亮黑暗的山谷一样。文就是饰,就是所谓伪,文明需要人的努力和作为。认为谓伪,这个伪本来不是贬义,只是一种人为,人所创造的文化就是文明。所以人类要止于文明。这个止,应该就是《大学》里说的“止于至善”。人类要有至善的思想和追求。追求一种文明才是人文。

参考文献:

[1] 胡之德,王肃元,曹建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2] 傅建明,李明.教育学基础[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记忆大学水平
“留白”是个大学问
张水平作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