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着信心、忧心和决心的实践纲领
——胡锦涛建党90周年讲话研读

2011-04-11谭大友王立宪

关键词:成就信心特色

谭大友,王立宪

(1.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回顾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清醒地看到了现实中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建构我们新的实践观念,即:“两个建成”——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顾过去,以树立信心;立足现实,以增强忧患意识;面向未来,以下定决心。这给我们以重大的启示,那就是:干好我们的事业,要同时具备“三心”即信心、忧心和决心。胡锦涛这样一篇凝聚着信心、忧心和决心的建党90周年讲话实际上就是一篇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稳健地走向未来的实践纲领。

一、信心源于成就,成就源于奋斗

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其事业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心;“坚定不移的信心足可移山”,有多大的信心,就有多大的成功,信心是成功之父;信心是成功的基奠、保障;信心是成功的秘诀和灵魂;信心能成就一个人、一个党的信仰。如果对自己的过去妄自菲薄,完全否定自己的历史,就会使人自卑,就会失去信心;失去了信心,将会一事无成,也会失去一切。苏联自赫鲁晓夫开始完全否定斯大林、否定自己过去的历史,致使一个强大的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这就是教训。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始终表现出乐观豁达的品格。在民主革命时期,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猖狂的气焰,毛泽东自信地认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精神和英雄气势。在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失败”论调此起彼伏,邓小平一方面告诫全党,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另一方面又自信地指出,中国大有希望,“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1]321

我们有信心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信心来自哪里?伟大的民族、先进的政党总是在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实践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心。自己的辉煌历史、自己的伟大实践,既是自己获得信心的源泉,也是自己力量的体现和确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应该在自己的历史和实践中汲取奔向未来的力量。上个世纪90年代初,针对党内有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1]375的错误观点,邓小平1992年春亲自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亲自调查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1]370从而增强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力量。

人类迈向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可以说,既充满希望,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更需要总结自己的历史和成就,为担当更艰巨、更繁重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产生了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三件大事?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历史创造作用,更是因为党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胡锦涛同志总结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三大成就,即“三个一”: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成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这三大成就而自豪,这三大成就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2],更是我们继续奋斗的信心之源。 如何对待这三大成就,在胡锦涛看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形成的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其中,“发展”体现在对“特色道路”的“拓展”上、对“特色理论”的“丰富”上以及对“特色制度”的“完善”上,其灵魂、核心和根本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太阳总要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够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这三大成就,我们所确立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就一定会实现。

总结历史,首先是为了深切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无数革命先烈和所有先驱,获得事业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新的起点,然而更重要的是取得历史经验,为未来的进步和发展指明方向。我们所取得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是什么呢?胡锦涛认为,必须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和发展这种先进性呢?胡锦涛在《讲话》中一连讲了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先进的指导思想以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二要“坚持”党同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之间的“血肉联系”,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四要“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有了这四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从而也就有了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心,我们的事业也就有了主心骨。

综上所述,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来自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来自于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来自于对历史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来自于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二、以忧患心态面对现实

现实本来是历史活动的结果,但它并不是完美的,总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总有一些问题呈现出来需要人们去解决。这也是社会历史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如果我们只看到肯定方面而自满自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睡大觉、对出现的问题和危机浑然不觉,就会被历史的辩证运动所抛弃。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深山寺庙中,也不是生活在清净极乐的天国中,不可能“身入火海不觉热,体入冰窟不为寒”。

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亡则存”。《周易》告诉我们,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如果“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这样的人很少有不招来祸患的。忧患意识或忧患心态蕴含着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和超前防范;先有忧患才有长治久安,才能历经磨难而不衰。

走在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善于发现问题、隐患和危机,认识、改造、扬弃和超越现实,从而扎实稳健地迈向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始终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目的就是要预防党内的骄傲自满、停顿不前、贪图享乐等情绪的滋长,使全党保持清醒头脑。毛泽东还把进京执政当做“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在当时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多次强调“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在世纪之交苏东剧变、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之际,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党成立90周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 多年,领导全国人民推进和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三大成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无限信赖和拥护,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成就,最容易模糊前行的信念;骄傲,最容易稀释进取的锐气。居安必须思危,有忧才能无患。忧是一种清醒,一种关注,一种深情,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在看到党的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堪忧之处。如果我们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警惕、不解决, 任其蔓延和泛滥, 就有可能使党走向衰败。[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直面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直面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正视“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怀忧“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清醒地意识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他要求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党的90年历史反复证明,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麻烦、困难、风波、考验、风险和危险预见得充分一些,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我们才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越发积极地准备和应对,最终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我们所忧的是什么?是如何跳出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是如何避免动乱衰亡、实现长治久安。依据周溯源先生的分析,历史上引起动乱衰亡的原因有八个方面:剥削过度,官逼民反;严刑苛法,民不乐生;土地兼并,不均不平;君主昏庸,用人不当;君主制度,祸乱之根;乱起自利,祸由相恶;吏治不清,贪官为害;空谈性理,误国误民。面对现实,我们看看消除了哪些引起动乱衰亡的原因。可以说,我们已经消除了剥削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根本的乱源和亡源,但是不是消除了所有的乱源呢?!需要我们清醒的认识。

我们所忧的还在于,是否能够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因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 一些党员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部分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这些现象破坏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如果任其不断蔓延和扩大,就会使党逐渐丧失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丢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可能毁于一旦。

我们更忧的是,我们的经济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否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化解不断增多的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震荡。因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和一些部门的部分人群中,收入差距有扩大化趋势,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尽完善,导致一些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

三、下定决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中国的发展繁荣

真正的决心就是实践意志、就是要去改变现实、是理论转化为实践、“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5]的必要中介和过渡。有了我们所取得的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作为奠基,有了经受考验、战胜危险的“忧患意识”作为防范和应对,胡锦涛以“五个必须”下定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决心,以“五个坚定不移”下定了“实现中国的发展繁荣”的决心。这样的实践意志将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其中的“五个必须”、“五个坚定不移”实际上就是指导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实践纲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同志指出,有五个方面是“必须”的:一是“必须坚持”先进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四是“必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是“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6]。这“五个必须”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凝练,它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条纲领,也是我们党总结的执政党建设的五条规律[7]。这“五个必须”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新意迭见。尤其是把党的用人标准、人才观念这么详细这么鲜明这么突出地加以强调,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是少见的。胡锦涛把人才队伍建设看成是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他对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从视野、境界、气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特别重视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号召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寄语青年要“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6]

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是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来部署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紧密相连,互相推动的。

怎样“实现中国的发展繁荣”,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呢?胡锦涛同志强调“五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这本身就是对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拓展下去、不断丰富其内容,必将实现中国的发展繁荣。“决心”就是一种强烈地要将思想实现于现实的实践观念。“五个必须”、“五个坚定不移”凸显了我们党的决心,也丰富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将思想切切实实地付诸行动、付诸实践,最能体现一个政党坚定不移的意志。这也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显著特征。

总而言之,信心为我党提供成功的基奠和灵魂,忧心为我党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心则为我党提供启动成功的闸门。三者的结合和凝聚,构成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鲜明特色,这样一种心理机制或精神机制也是一个政党走向稳健、理性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胡锦涛同志号召我们:“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段话集中地体现了我党的信心、忧心和决心,这是干好我们的事业、实现未来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三大精神要素,同时也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人民日报评论员.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EB/OL].[2011-07-05].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cpc.people.com.cn/90nian/GB/224207/15070497.html.

[3] 顾伯冲.兴党必先忧党 忧党重在兴党[J].求是,2009(22).

[4] 包心鉴.忧患意识与治国安邦——读周溯源著《千年忧思》[J].江西社会科学,2010(8).

[5] 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17.

[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G].2011-07-01.

[7] 习近平.“六个深刻认识”点出学习“七一讲话”总纲目[EB/OL].http://71bbs.people.com.cn/viewthread.php?tid=415553.

猜你喜欢

成就信心特色
了不起的成就
特色种植促增收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中医的特色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失恋“成就”的CEO
完美的特色党建
KX5的耐心与信心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