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点

2011-04-11贾娟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苏珊娜

贾娟娟

(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2)

一、莫扎特及其歌剧创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自幼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跟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涉猎各个音乐领域,在他35年生命中,创作出六百多部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其创作的重要领域是歌剧。

莫扎特曾公开表示最喜欢歌剧。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歌剧创作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保留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废弃了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注重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了歌剧很深的抒情性。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都符合人物的特征,并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莫扎特在该剧中成功地运用了"重唱"这种形式来展开情节及造戏剧性冲突的高潮。通过该剧的创作,表现出莫扎特在运用歌剧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比之前的很多作曲家有了提高,同时音乐刻画在其歌剧创作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突出了角色之间戏剧冲突。

莫扎特继承和发扬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强调了音乐的巨大作用,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音乐家,然后才是一个戏剧家,“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因此,莫扎特歌剧的音乐是以富于个性的咏叹调和富于戏剧性的重唱为基础的。

同时莫扎特的思想深受当时进步的启蒙精神影响,作为18世纪末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市民阶层的思想,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优秀的喜歌剧作品。他在这部歌剧中大胆地抛弃了原来意大利喜歌剧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其更深的抒情性,使抒情性与喜剧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人物个性突出,形成了独特、生活气息浓郁、鲜明的音乐色彩。从题材上讲,它已经不单单是逗乐式的喜剧了,而是融合了严肃、诙谐、伤感。这部融合了严肃与诙谐素材的《费加罗的婚礼》完成时,剧作家洛伦佐-达-彭特说,他和莫扎特共同完成了创新的作品。

《费加罗的婚礼》这部四幕喜歌剧取材于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博马舍是法国启蒙主义时期著名的戏剧作家,“费加罗三部曲”(即《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是其最著名的戏剧作品,博马舍秉承启蒙主义戏剧的理性思想,深刻揭露了上层社会的丑恶,三部曲中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日》)最具反抗精神,深刻的揭露了上层阶级的荒淫无耻,热情颂扬了下层人民的聪明机智和反抗精神。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典型的现实题材的歌剧作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已经注意到了“平民的力量”。莫扎特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为升进天国而拼搏,当然是壮丽的、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的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

这部歌剧讲的是费加罗准备和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结婚,但是,曾宣布放弃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初夜权的伯爵改变主意,企图在苏珊娜身上恢复这个无耻的权利,从而引发了一场斗争,费加罗、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合作,最后战胜伯爵的故事。

费加罗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具有革命性。他成熟、稳健、机智、勇敢,为了自己的权益敢于反抗;苏珊娜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的女孩,她为了自己与爱人的婚礼,想出和实施各种巧妙的计谋,她对童仆凯鲁比诺关爱有加,对伯爵夫人更是衷心耿耿;伯爵夫人这个角色反映的是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女性真实可悲的生活,在美丽、奢华的背后,有着难以诉说的无奈和痛苦,莫扎特刻画伯爵夫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虽为第二等级,却有着为了爱情敢于反抗,甘愿牺牲的进步意识;凯鲁比诺是伯爵夫人的小童仆,他正处于青春期,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他的年龄因素,导致了对爱情的迷惘,他整日向往甜蜜的爱情,喜欢机敏聪明的苏珊娜,对花匠的女儿又情意绵绵,对高贵的伯爵夫人也想入非非,他的心里装满了懵懂的痴情。

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特点

博马舍给这部戏剧安排了五幕的结构。歌剧脚本的改编是按照莫扎特的意见进行的,为了使音乐与戏剧更紧密的结合,语言也更适合演唱,具有歌词化的特点,一些次要的人物和情节也被删减,在篇幅上由五幕缩减成四幕。

全剧一共涉及了9个较为重要的人物,28首曲目,其中采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其中有14首咏叹调,从咏叹调的分配来看,代表第三等级的男主角费加罗3首、苏珊娜2首、伯爵夫人2首、凯鲁比诺2首、反面人物伯爵1首,其他四位较重要角色各1首。

莫扎特歌剧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无论从创作数量、舞台地位,还是教学价值上看都堪称声乐艺术中的经典,它既具有古典时期咏叹调普遍的艺术特色,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

(一)音乐清新、优美。人们说莫扎特的器乐作品具有高贵的“贵族气质”,旋律优美、动听,如孩子般纯真。同样,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也充分的体现了以上特点,其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作品的音乐优美、清新,十分流畅,这充分的体现了莫扎特的美学观点,莫扎特首先是音乐家,在他的创作中音乐是第一位的。

(二)莫扎特的“平衡”。莫扎特的创作贯穿着他对于建筑的平衡理念。首先,音乐与戏剧性得到了平衡。莫扎特则巧妙的将戏剧与音乐完美的结合,用音乐塑造人物,突出音乐的戏剧性,莫扎特的歌剧唱段音乐是优美的音乐与戏剧性的歌词紧密结合的。其次,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交替、调式、调性、曲式、力度术语,表情术语的平衡。在分析莫扎特咏叹调作品的过程中,笔者深深的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精细与巧妙,音乐的方方面面都在一个平衡的布局之中;最后,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平衡,古典与浪漫的平衡。在莫扎特喜歌剧咏叹调作品中,很容易看到正歌剧的因素,甚至是更早期的歌剧题材因素,同时,身处古典时期的莫扎特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浪漫乐派音乐的因素,莫扎特将其很好的融入了创作之中,丰富了音乐从而达到了音乐上的平衡。

(三)戏剧性与现实性。莫扎特的作品,戏剧性很强,由于歌剧作品很多选择了具有现实意义题材,使得唱段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从莫扎特个人的人生经历上看,与大主教的决裂,对社会不同层面的认识,使莫扎特的歌剧可以从戏剧的角度深刻的反映现实,这正是莫扎特音乐生命力的体现。

(四)贯穿始终的完整“线条”。笔者认为,莫扎特的作品十分细腻,其中声音、情感、力度、速度、和声、伴奏等在每首作品中都十分的完整,从唱段的开始至结束都好似一条贯穿始终的线条一样。首先声音线条流畅、起伏,完整的声音线条贯穿于每首咏叹调的始终,它与波澜起伏的情感线条紧密结合,表现了最基本的音乐色彩;力度的线条与速度线条相互影响,速度变化时力度大多也随直变化较;和声线条与伴奏线条紧密联系,和声线条的变化又预示着调性线条的变化。声音线条、情感线条、力度线条、速度线条、和声线条、伴奏线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音乐上,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7.198-204.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5.112-117.

[3]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8.1-34.

[4]王春燕.浅谈莫扎特歌剧的平衡特质[J].美与时代,2003-11.61-62.

猜你喜欢

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苏珊娜
浅析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处理
歌剧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妙的时光》的演唱分析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唱风格探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咏叹调《你赢得了诉讼》的音乐分析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分析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雪孩
试论印度影片《七宗罪孽的救赎》中人性的贪婪
分析《七宗罪孽的救赎》中的人物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