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的编撰特点

2011-04-11

关键词:世说门类小说

甄 静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广东广州510640)

“世说体”之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体”者,编撰“体例”之省称也。“世说体”这一名称却是在1987年由宁稼雨先生最早提出并使用的。他在其论文《“世说体”初探》(《古典文学论丛》1987年第2辑)中率先对《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做了文体学和美学上的观照与梳理,提出了不少新见,后在其著作《志人小说史》中对“世说体”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由于“世说体”这一名称简洁、准确地概括了一批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在体例上模仿《世说》,在内容上以记载文人事迹为主,所以被学界广泛接受,后来学者在其著作和论文中多沿用此名称,如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等。

笔者认为“世说体”小说必须具备以下三点特征:第一,体例上要“分门隶事、以类相从”,这是“世说体”小说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内容上“依人而述,品第褒贬”,以描写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为主,以表现士大夫阶层的理想、思想和审美情趣为重点,对人物进行品评,暗寓褒贬。第三,在叙事方法上,篇幅短小,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士人的轶闻趣事,具有清通简淡、空灵玄远而非典雅凝重的文体风格。

据此标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前代。其中,明代10部,分别是何良俊《何氏语林》、王世贞《世说新语补》、焦竑《焦氏类林》与《玉堂丛语》、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曹臣《舌华录》、林茂桂《南北朝新语》、张墉《廿一史识余》、郑仲燮《兰畹居清言》、赵瑜《儿世说》;清代6部,分别是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明语林》、李清《女世说》、王晫《今世说》、章抚功《汉世说》、易宗夔《新世说》。它们在体例上均沿袭“以类相从”之体,但在具体门类上却有了更多的变化,同时在编撰方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论述如下。

一、“分门别类”的编撰体例

明清时期的“世说体”小说都继承了《世说》“以类相从”的编撰体例,但在门类数量和具体门类的划分上有所变化,主要分三种情况:

(一)全仿《世说》,在门类数量和名称上完全相同。共有5部,分别是《世说补》、《皇明世说新语》、《明逸编》、《兰畹居清言》、《新世说》。

(二)在《世说》原有门类的基础上有所增删,其余门类名称与《世说》完全相同。如《何氏语林》、《明语林》均是多出言志、博识两门,共38门;王晫《今世说》,减去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6门,其余30门与《世说》同;《玉剑尊闻》缺“捷悟”、“自新”2门,其余34门与《世说》同。

(三)在保留《世说》部分门类的基础上,别创品目。如《焦氏类林》、《玉堂丛语》、《女世说》等;或完全不用《世说》旧目,而另立新目,如《舌华录》的18个门类均为作者自创。

二、出现了“自为之注”的“世说体”小说

刘义庆作《世说》,刘孝标为之作注,其注既博且精,为后世注书之典范,对《世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后世文人的一致好评。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模仿了刘孝标注《世说》的作法,在每条之后亦引书作注,与正文对照,介绍人物生平。全书共援引了300多种典籍对正文加以笺释,并注明出处,作者一身而兼刘义庆和刘孝标两任。此后,这种自注形式为许多“世说体”小说所继承。

《何氏语林》以后,《南北朝新语》、《玉剑尊闻》、《今世说》、《新世说》都采用了这种自注形式。钱棻在《玉剑尊闻序》中曰:“夫郦道元之于《水经》,裴松之之于《三国》,以及刘孝标之于《世说》,皆作者一人,注者一人,故能标领义味各臻玄胜。今公之成是书也,虽类列义例一惟刘氏之旧,而研寻演绎直合义庆、孝标为一人,岂非近古所希构者哉!”[1](P226)对这一写法大加赞赏。

《今世说例言》曰:“孝标之注《世说》,博引旁综,所采书目,几至一二百种。近日无书可考,时贤履历,征据尤难。是集注内所载爵里,以及生平大略,俱不敢惮烦,广为搜辑,若遍觅不得,宁使阙如,以俟后补。”[2](P106)作者身兼临川与孝标二职,几乎于每门每条每人之下均有注。

《新世说例言》曰:“所资参考书不下百数十种,纪载之事,虽未能一一标明来历,要皆具有本末……每人于纪事之下,注载姓名、里居、官爵、事略。”[3](P2)故蔡元培《新世说跋》称此书:“皆以见闻所及,精择而雅言之,几乎无一字无来历。”[3]对该书的自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为采用自注形式,在具体注解的方法上又有差异,有的采用夹注的形式,在每则材料中提到某人或某物时,以小字形式在其名称后加以注解。如《玉剑尊闻》,其《德行》“李秉”条曰:

李秉曹州志曰:“秉字执中曹州人,累官吏部尚书。”王翃字公度,河南卫人,为户科给事中,太监王振致睿皇帝陷土木,景泰皇帝监国,百官痛哭劾振,锦衣指挥马顺叱百官令退,翃奋臂起曰:“顺前党振,今叱逐百官,敢无上?”如此即捽顺发倒地,众因蹴踢死。后总督漕运,诸郡大饥,发粮赈济居流之民,举安谣曰:“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延抚。”凶年捕荒,军民安堵,累官兵部尚书,乞休以归。翃督漕时,清河术指挥单姓者,行捕检,尝折抑之,翃免官,过清河,指挥具饩,致殷勤发之则皆粪秽,单盖藉纾夙恨。未几,翃还官,人有仇指挥者,讼于翃,翃竟捕较前侮,平其讼而遣之。淮阳间至今语曰:“王都堂不敕单指挥,不念旧恶。”俱致仕居乡,翃高自标致,非其人不与交,秉出入闾巷,每与市井人对弈市井释别见,翃曰:“李执中朝廷大臣而与闾巷小人游戏,何自轻之甚?”秉曰:“所谓大臣者,岂能常为之,在朝在乡固自不同,何至以骄乡人哉?”[1](P231)

在这则材料中,王翃高自标致,认为李秉与闾巷的人下棋是自轻自贱;李秉则认为在朝为大臣,归乡后不应该在乡人面前骄横,意在表现李秉的德行。然而,王翃并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官员。材料用了两倍于正文的篇幅注解王翃,通过记述王翃勇于与奸佞相斗、赈济流民、对待下属严厉且不记前嫌的事迹,写出了王翃正直、仁爱、大度的品性,来补充其在正文中的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原文。

有的采用文后注的形式,作者在每则材料后对记载人物的字、号、籍贯、生平事迹等作有注解,如同一则人物传记。如王晫《今世说》和易宗夔《新世说》等。如《今世说·德行》“徐敬庵条”曰:

徐敬庵少负至性,父死豫章,蒲伏数千里求遗骸。闲关险阻,猛虎在前,初不色动。感父见梦,得死处,卒负骨以归。

此条后注:徐名旭龄,字元文,浙江钱塘人。读书刻责,毅然以古人自待。登乙未进士,历官大中丞[3](P107)。

注释兼及名、字、籍贯、科名、官爵等。类似这样的注释几乎每条都有,对于读者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帮助。

《新世说·贤媛》门对清代著名文学家洪亮吉之母的记载:

洪稚存之母蒋太夫人,读书明礼。洪幼孤而贫,蒋太夫人教之读群经。一日读《仪礼》,至夫者妻之天,恸绝良久,曰:“吾何天矣。”遂废此句。洪后入词林,绘机声灯影图,遍求名辈题咏。同时钜人长德,咸有诗以美之。

文末作者自注曰:蒋太夫人,武进人,嶍峨公女。洪午峰先生之配,中岁守节[3](P31)。注释对洪亮吉之母的籍贯及家庭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

三、部分“世说体”小说作者注意到《世说》称谓复杂所带来的阅读混乱,在文中统一了称谓,或作《释名》详列书中人物名称,有助于读者阅读

《世说》中同一人有多个称谓,有时用字,有时用号,有时用官职,最多时一人有十几个称谓,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为了阅读的方便,部分“世说体”小说作者在书中统一了人物的称谓,如王晫《今世说》和易宗夔《新世说》;有些则做《释名》附于书前或书后。如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后附《释名》一卷,详列书中诸人名字、谥号、爵里,自徐达至李元荐(作者之父)共149人。《兰畹居清言》作《释名》附于书前,便于读者阅读。

四、部分作品以小序或《凡例》的形式对《世说》及其仿作的分类、文体渊源、取材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何氏语林》首次采用了在各门之前撰写小序的编撰形式,在小序中论述篇目含意和编辑意图,说明本门记事之宗旨,第一次对《世说》门类名目的设立理由、特点进行论述,对研究《世说》文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其在《言语》门小序中论述其选录的标准曰:

余撰《语林》,颇仿刘义庆《世说》。然《世说》之诠事也,以玄虚标准。其选言也,以简远为宗,非此弗录。余惧后世典籍渐亡,旧闻放失,苟或泥此,所遗实多。故披览群籍,随事疏记,不得尽如《世说》,其或辞多浮长,则稍为删润云耳。[4](P21)

这些小序用来说明《世说》中各门类设立的合理性,表达了作者对《世说》的独到理解与研究,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编撰此书的动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议论与行为举止的整理,征考文献、保存史实。

曹臣的《舍华录》继承了《语林》的这种编撰形式 ,其《凡例》曰:“吴鹿长(苑)参定后 ,经袁小修评点,其中分类有小出入者,袁已笔端拈出,今仍不移。”[5](P1)吴鹿长即《舌华录》的参定者吴苑。《舍华录》于每门之前,均有“吴苑曰”的小序,分别对本门的取材标准进行了阐释,是阅读此书的纲要性文字。如《名语》门吴苑序曰:

名者,铭也。所谓不磨之语,以垂则后世,非含仁啖义之口不能道。然垂世之法,宜经不宜权,此可以励常姿,不可以笼上智,是世间一种攻补至药,第于慧小差。[5](P22)

《明语林》则在《凡例》中较为系统地对《世说》及其仿作进行了评论。如其《凡例》论及《世说》及其仿作的艺术特色曰:

刘氏《世说》,事取高超,言求简远,盖典午之流风,清谈之故习,书固宜然。至有明之世,迥异前轨,文献攸归,取征后代,兹所采摭,可用效颦,亦使后人考风,不独词林博雅。[6](P548)

又曰:《世说》清新,词多创获,虽属临川雅构,半庇原史隽材。明书冗蔓,几等稗家,若《名世汇苑》、《玉堂丛话》、《见闻录》等书,踵袭谱状,殊失体裁。兹所修葺,略任愚衷,虽不尽雅驯,亦去太甚。[6](P548)

认为《世说》一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魏晋名士风流,而明代的效仿之作却是东施效颦,只是单纯地模仿其体例和语言,并未得其神韵,艺术价值远远比不上《世说》,有别于明书的冗蔓,本书的选材标准是精择而雅言。

作者在《凡例》中还主张摒弃对狂狷人物和非儒家异端思想人物行为言论的记载:

狂士竹林,希踪于沂浴;荒主宸居,托韵于玄风,君子固已致叹。乃若辅嗣平叔,蔚为庄易之宗;支遁法深,高标梵竺之户。闻木樨香,而谬谓无隐之指悟;服五石散,而幸发开朗之神明。异说诡避,讹种眩道,吾徒著述,曷敢不慎。[6](P548)

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鲜明的儒家伦理倾向。

在“世说体”小说中,吴肃公是第一个以《凡例》的形式较为系统地表达了作者对《世说》的评论及自己的撰写意见,并对“世说体”的文体特征进行了论述。

五、出现了专门记录某一类人物的“世说体”小说

《世说》单列《夙惠》一门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男孩形象,除《夙惠》门外,《德行》、《言语》等门中也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男孩形象。如孔融、钟会、庾亮儿等,他们既有天真烂漫的的性情,也有近于成年人或为成年人所不及的地方。如此多的男孩群像的塑造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开其例,独树一帜,《儿世说》即由此发展而来。《儿世说》专门记载儿童天资聪颖故事,这种专记一类人物的特点,为后来《女世说》等书所效法。

李清《女世说》从《世说》“贤媛”门发展而来,专门辑录历代女性事。“贤媛”一门仅32条,此书扩充为31门830余条(连同续补)。取材广泛,将古今贤媛佳妇、英闺烈女的生动故事,几乎网罗殆尽,为后人了解古代女性历史提供了借鉴。

六、出现了“当世人评当世人”的“世说体”小说

明代之前的“世说体”小说均为“以今人述古人”,辑录前代先贤人物的事迹。明清时期有些“世说体”小说还采录了当时人物的言论,甚至将作者及其友人的言行也记录下来。这种编撰形式自《舌华录》始,不仅如此,作者曹臣还不避自我标榜之嫌,把自己的事迹也收入作品,同时还大量记载了其友人如吴苑、郝之玺、罗逸等人的事迹。这种编撰方式一方面打破了“世说体”小说的体制,为后来的同类小说如《今世说》的创作方式提供了先例,同时也为今人了解作者的生平留下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女世说》也记录了部分与作者同时的清初女性,但内容却只占全书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舌华录》和《女世说》虽涉及当世人事,却仍是以述古人为主。清代却出现了一部专门辑录当朝人物事迹的“世说体”小说——《今世说》,这是“世说体”小说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名为《今世说》,乃是“当世人评当世人”之意,这是它与其它“世说体”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其它“世说体”小说写前朝人物,是非褒贬都早有定论,作者只需将己有材料归类编排,加工润色即可。《今世说》是“当世人评当世人”,对材料的增删与褒贬皆由一人完成,这与纯粹的辑录工作相比,尤难为之。故王晫在《例言》中自叹道:“临川当日,以今人述古人,故取裁多征信亦易。吾之为此,以今人述今人,见闻多所阙遗,书未成而訾謷纷起,吾悔其拙也。”[2](P106)为了避免“书未成而訾謷纷起”的状况,作者将带有贬意的《自新》、《黔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6门剔除,理由是“引长盖短,理所固然”。在书中各门类的所选材料中,这一编撰方法也贯穿全书,各门类的材料数量相差很大,具有褒扬之意的门类所录材料很多,如卷一《德行》1门有40则,卷四《雅量》、《识鉴》、《赏誉》3门,共68则;而具有贬损之意的门类所录材料很少,如《汰侈》、《尤悔》、《假谲》这三类却分别只有一、二、三条,且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迹。“以今人述今人”是《今世说》的特色之一,但作者在辑录当世人言行的时候,却大量“载入己事”。《今世说》中提及清初名流500余人,文坛领袖王士祯仅有13条,而诸如朱彝尊、施闰章、魏禧、侯方域、冒襄、陈维崧、屈大均诸人每人仅二三条,但作者却于书中录入其家3代事迹,入其父王湛2条,入其子王鼎、王小能各1条,而自入达16门24条,且在书中对自己颇多夸誉之词,对人物称溢太过是此书最大的缺点。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世说体”小说虽然无一例外地都是受《世说新语》的影响而作,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它们在编撰方式上体现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特色,对《世说》既有继承、模仿,也有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复古与革新,收罗广博与关注现实的特点。虽然在整体上它们的艺术成就不如《世说》,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1] 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玉剑尊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今世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清)易宗夔撰.张国宁点校.新世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 (明)何良俊.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 (明)曹臣撰.陆林校点.舌华录[M].合肥:黄山书社,1999.

[6] 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明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世说门类小说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千奇百怪的动物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论语世说》:中华文明的特质、命运与未来
我国奥运竞技项目内部门类及其项目间的非均衡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