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11-04-09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服务中心

李 蓉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高血压病等慢性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对高血压病主要采用康复治疗为主,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保护其他脏器的功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主要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和康复,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服药率和疾病控制率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年 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48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 83例,女 65例。年龄 32~84岁,平均(66.5±11.3)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约占 2/3。体重 47~88 kg,平均(64.3±14.8)kg。病程 1~12年,平均(5.9±4.2)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34例,中专 41例,高中 40例,初中及以下 3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非同日 3次测量),均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和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病,均无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无智力及语言障碍,知情并愿意合作。

1.2 社区康复护理方法

1.2.1 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 将所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状况、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依赖程度、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等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完善的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同时建立患者的电子病历,录入到高血压病管理系统中,便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护士能按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要求对患者实行动态专案管理。

1.2.2 定期随访 根据《全国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病防治方案》(2005年 11月)要求,社区护士依据管理对象相关资料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按照血压情况实行分级管理,每个月至少随访 1次,病情变化时增加随访频次。随访过程要求严格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了解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和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

1.2.3 健康教育 为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每月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举办 1次健康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病的基础知识、饮食和运动知识、自我保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等,每周组织患者观看 1次高血压病病的健康教育录像,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和生活常识手册。

1.2.4 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患者一般心理紧张,即使是通过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也常常心有余悸。因此,在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时,自始至终不能放松心理治疗,让患者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使患者明确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治疗控制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的刺激。

1.2.5 用药干预 高血压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导患者要坚持规律的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和疗效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降压作用好、副作用少的降压药物,并嘱患者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卫生保健服务、日常行为习惯、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所有抽查对象均在调查当日上午测定血压,测定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 3次,取平均值。

1.4 依从性评价方法

采用 CPAT评价标准[1],内容包括: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经停药,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经停药,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佳;4个问题中有 1个及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即为依从性不佳。

1.5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资料录入 EPIDATA建立的数据库,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前后依从性和知识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 χ2检验,护理前后血压维持情况进行配对 t检验。 α=0.05。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的变化(表 1)

护理前在 CPAT四项评价指标[1]中,4个问题的依从性均不高,经过 6个月社区康复护理后,4个问题的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148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变化 例(%)

2.2 护理前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维持情况(表 2)

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后,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 6个月前下降,且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前后血压维持情况 (±s,mmHg)

表2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前后血压维持情况 (±s,mmHg)

指标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收缩压 148 169.6±12.4 137.8±11.2 23.2 0.000舒张压 148 112.5±9.8 83.1±8.9 27.0 0.000

2.3 护理前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相关知识的比较(表 3)

接受护理 6个月后,除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是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外(P>0.05),其他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均得到了明显提高(P<0.01)。

表3 148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前后相关知识的比较 例(%)

3 讨 论

深圳市政府在 2007年制定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标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进行了定位,强调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功能,到 2009年底全市共建立了 700家左右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到全市所有社区。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将整体护理与社区康复相结合,二者融为一体,根据总的社区康复计划,围绕全面康复(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目标,在社区的层次上实施康复训练及家庭护理,使社区广大残疾人和社会群体都能够享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护理服务[2]。社区康复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院正是将这种护理措施运用到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从表 1中可知,通过护理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使得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药物治疗及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因而自觉提高了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与张桂娟等人[3]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加深了社区护士和患者沟通的机会,建立了平等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真正理解和执行医嘱,因而也提高了患者血压维持正常水平的能力。

其次通过社区康复护理,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次调查显示,在护理前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不高,护理后知晓率达 80%以上,但仍然没有达到 100%,说明健康知识不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完全掌握,也可能与健康教育时间短,患者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以及知行不一致性有关[4]。因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随访和健康教育,最终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王瑞敏主编.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146.

[3] 张桂娟,马 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0,30(1):34-36.

[4] 王云霞,席冠华,张 辛,等.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A):1025-1026.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服务中心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