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患者影响的研究
2011-04-09桑美英付应云陶媛媛
桑美英 付应云 陶媛媛 凌 晨
不孕症在国外通常是指在不避孕的情况下,经过 1年的性生活仍未能怀孕。我国对不孕症的定义是婚后 2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怀孕[1]。据报道,不孕症的患病率约占育龄人口的 7%~10%,所以在我国有庞大的不孕不育人群。不孕不育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几乎所有寻求辅助生育的患者均承受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每一例患者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反应,不孕症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我们不能真切体会的。患者情绪变化频繁而强烈,研究表明在辅助生育的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心理咨询[2]。随着不孕症研究深入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外有些学者指出由于不孕症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在辅助生育的过程中需要心理护理,人类生殖医学中心在不孕不育的医疗过程中,有对所有成员提供心理咨询的义务[3]。笔者对 202例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8年 5月 ~2009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 397例,为使患者分组达到随机,以患者首诊时投币决定分组,正面为对照组(n=195),反面为干预组(n=202)。年龄 20~43岁,平均 29.5岁。不孕年限 1~16年,平均不孕年限4.9年。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年龄、职业、FSH基础水平、Gn用量、促排天数、HCG日 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的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整个治疗周期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没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的整个治疗周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护理干预。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国外许多的心理咨询家曾对直接影响咨询效果的特质(即咨询特点或特性)作过论述。尽管存在不同的说法,都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4],因此将其用于整个心理护理干预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尊重:把患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独特性和自主性的人去对待。(2)热情:在尊重的基础上充满感性色彩,让患者感到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3)真诚:不要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表里如一的置身于患者的关系中。(4)共情:体验患者的内心世界,使其感到被理解、接纳。(5)积极关注:对患者的婚姻家庭、事业等积极面予以关注,使其分散注意力,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1.2.2 提供适当的发泄机会 不孕的阴影会使患者焦虑不安、易激惹、悲哀、自怜等不良情绪体验。护士应耐心认真的倾听其诉说或哭泣,为其提供恰当的发泄机会,可以使不孕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转换,而理顺自己的情绪。鼓励其诉说自己的想法、感受,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并能使护士找到患者的心理问题所在,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1.2.3 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 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与丈夫及朋友的沟通和交流。丈夫和家人的关心、理解和体贴可以给患者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为患者调整心态,消除情绪障碍,使其心理、生理需求得到满足,身心得到充分修养,同时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和谐、温馨的心理支持环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温暖、放松、被接纳。
1.2.4 认知干预 主动接近患者,详细介绍中心的环境、医护人员的情况、治疗不孕症的病例、成功率等,同时讲解不孕不育的病理、生理知识以及接受辅助生育治疗的必要性,并解释其情绪状态、饮食结构及遵医嘱治疗等对治疗有效性的影响,让患者对辅助生育的过程及安全性能全面的了解,鼓励患者提问,并耐心诚恳的予以解答,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使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
1.2.5 保护患者的隐私,争取患者的信任 患者接受辅助生育的治疗,不希望甚至恐惧别人知道。我们可以对患者做出承诺,说明辅助生育治疗的保密原则,保护其隐私,获得患者的信任,以使不孕症男性、女性患者能敞开心扉,同时也要注意不育症患者个体的隐私,以免造成其婚姻关系的破裂。
1.2.6 帮助患者分析助孕技术成败的原因,摆脱痛苦,增加信心 妊娠的成功是不孕夫妇最为关心的问题,据研究,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可随着治理周期的增加而增加[5]。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卵子的质量、精子的质量、子宫内膜的情况等。疏导患者在接受助孕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助孕失败的夫妇,应帮助其接受事实,努力克服挫折感,走出遗憾的阴影,积极的面对生活。可以建议其治疗中途休息一下,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再次接受治疗。对情绪反应强烈者,鼓励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1.2.7 主动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 了解每一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治疗进展情况,介绍与其有类似情况的成功病例,如果可能让成功妊娠者当面讲解自己的切身体会,让患者之间交流成功经验,使其有认同感,直接又形象的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同时可以给患者看出生的“试管婴儿”宝宝照片。增加其争当父母的喜悦感和期待心情。
1.2.8 患者参与 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考虑对待,及时予以反馈、调整,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能马上予以解决的问题要给其一个合理、真诚的解释。
1.3 评价指标
由专人负责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满意度、信任度均分及妊娠成功率三方面的随访,随访率 100%。
1.3.1 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本调查表经测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包括:服务态度质量,职业道德观念,技术操作水平,文明礼貌用语,安全管理,病室环境卫生。记分方式为正向评分,评分有 5个等级:1、2、3、4、5分,总分 100分,95~100分满意,<95分为不满意。
1.3.2 信任度 采用冈谷惠子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6],内容包括:一贯性、知识技术的权威性、对未来的信心、安心感、尊重五个信任概念。其中正性项目 31个,负性项目10个,评分有 4个等级:正性项目记分 1、2、3、4分,负性项目记分 4、3、2、1分,各项累加得量表分(其最高 146分,最低 41分),总分越高信任度越高。
1.3.3 妊娠试验 胚胎移植后 14 d查血HCG阳性为妊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和妊娠情况采用 χ2检验,信任度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α=0.05。
2 结 果(表 1)
表1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满意情况和信任度均分比较
由表 1可见,干预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和信任度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患者的妊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临床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
3 讨 论
不孕症患者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生殖中心的信任度,甚至有妊娠率增高的趋势,是值得推广的。
李少琴等[7]研究发现:不孕症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孕症患者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具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掩饰的个性特点。王玲等[8]研究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 、焦虑、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观察发现有的患者经过多年的检查、治疗和一般的助孕技术,基本上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决定做“试管婴儿”,认为这是他们获得妊娠的机会。可能表现为对某位医师的过分依赖,要求本周期治疗一定要成功,而不能有任何偏差,致精神高度紧张,常表现失眠、易激惹、焦虑等,部分不孕症患者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辅助生育的治疗上。有的患者失去主见,盲目随从别人的成功经验,甚至不能听从医师、护士的交代。有的患者因不确定感而出现反复询问或就医。归纳不孕症对女性的影响:焦虑感、内疚和无价值感、抑郁感、孤独感、恐惧感、失望感甚至绝望感、无知感。临床观察表明,在其他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对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有影响[9]。
我们的患者不是真正的“病”人,他(她)们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能通过做各种决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接受辅助生育的过程中往往事于愿违,有些人的反应会很极端,表现为愤怒,要求苛刻,也可能过分顺从等。呼吁临床护理工作者重视辅助生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感受,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一个成功的不孕症治疗中心应与患者建立一种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创建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使中心成为她们释放心灵压力的场所;尤其是对待妊娠失败的患者,更要给予关心爱护,让患者感觉到本生殖中心是最好的,即使自已失败了,也能对中心有较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 顾美皎主编.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2.
[2] Wischmann T,Scherg H,Strowitzki T,et al.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and men attending infertility counseling[J].Hum Reprod,2009,24(2):378-385.
[3] Covington SN.The role of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in reproductivemedicine[J].Fertil Steril,1995,64(5):895-897.
[4]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M].第 1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3.
[5] 陈子江主编.人类生殖与辅助生殖[M].第 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18.
[6] 傅爱凤,黄日妹,易小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病人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6-8.
[7] 李少琴,许素莲,黄宇松.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8):734-735.
[8] 王 玲,孙宏伟,戚艳兰,等.女性不孕症患者基础内分泌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1):101-102.
[9] 何绍洁,林经伟.不孕病人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2,16(10):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