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法组合: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新探

2011-04-09王根顺李立明

关键词:中世纪讲授辩论

王根顺 李立明

方法组合: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新探

王根顺 李立明

中世纪大学讲授、辩论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思路对解决我国目前高职教学中粥少僧多、教学目标模糊、秉承传统、顾此失彼等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根据高职培养目标,教学要针对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

高职教学;改革;方法组合;中世纪大学

一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

中世纪大学的氛围是不断变化的,是有生机活力的,充满着论证和辩论的精神。[1]

1.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在经院哲学的影响下,大学作为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塔”首当其冲,自然而然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它特有的读课和论辩方式发展起来,呈现出典型的经院主义色彩。其教学方法有讲授、辩论、游历、师徒制等。根据论述需要,文章主要分析中世大学的讲授和辩论两种教学方法。

读课(讲授)。在中世纪的大学,“读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具体表现为教师诵读,学生记录。读课分为常规读课和特殊读课两种,常规读课是由教师进行的正式讲授,通常是在上午进行;特殊读课是由助教协助教师针对初学者或是在教授外出时顶替教授进行的非正式讲授,一般在下午进行。读课的程序大致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教师在讲述原文之前,向学生说明原文的梗概及主要思想;第二,简要叙述本章的知识点;第三,教师以适中的速度大声诵读原文,学生逐字逐句地做笔记;第四,教师再复述一次文章的梗概;第五,教师对原文作评论和注释。这是中世纪大学读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2]读课与讲授相类似:教师讲解一些选定的原文和对原文进行注释和评论,是一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当前,学校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世纪大学读课(或讲授)法的延伸与发展。

辩论。辩论是读课(讲授)的必要补充。辩论分为问题辩论和自由辩论两种形式。问题辩论就是通过对某个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辩论来找寻正确的答案。其根本目的是授业解惑,解决学生学业中遇到的疑问,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同是也是提供学生运用辩证法进行实践的机会。自由辩论是非正式的,规模很大,不拘泥于学术问题。巴黎大学建立的标准化的“自由辩论”程序是当时大多数大学所遵循的尺码。[2]辩论是读课(讲授)的必要补充,这样,教师不再是消极的讲授者,而是要针对学生的问题积极作出回答。当前,一些高校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法等与中世纪大学的辩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世纪大学教学方法的分析。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讲授和辩论的结合,或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文章主要讨论分析讲授与辩论方法的组合。

(1)辩论法是讲授法的必要补充。通过教师对一系列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对这些知识与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与理论掌握的如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检查学生是否会运用这些知识与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辩论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

(2)辩论法的外在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扫清学业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是否真正理解,随着辩论的进行,学生的薄弱之处慢慢显现,教师可以清晰地发现对学生而言知识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给学生作进一步的讲解与分析才能使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对知识的运用理自如。

(3)辩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将来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理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很好地把握与运用。所以,辩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为他们将来又快又好地从事所做的工作。

当然,中世纪大学由于其历史局限性,也有不足之处,如辩论独立于讲授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与讲授内容脱节。但中世纪大学为当时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科班所说“中世纪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既能胜任专门化的职业工作,又是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的劳动力的精英。”所以,中世纪大学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在今天仍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高职教学中。

二 我国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劲旅的高职教育,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方式日渐灵活、管理机制日趋成熟等等。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也突显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学问题。因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粥少僧多。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近年来,高职扩招比例持续攀高,造成师资极度紧张,教育设施极度缺乏,形成粥少僧多的局面。这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2.目标不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是许多从事高职教育教学教师的通病。他们把高职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很显然这两种类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搞好教学。3.秉承传统。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据调查,现在大部分的高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口,强压式,填鸭式的满堂灌。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4.顾此失彼。目前,教师疲于教学及应付学校的教学评价,无暇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是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和载体。[3]然而目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只作为“监控”的手段,不是将其作为促进教师教学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再者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没有时间搞教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制约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授课任务过重,[4]教师疲于教学,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

三 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对中世纪大学教学方法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于目前,着眼于未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1.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学生应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应用与讲授相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郑树棠教授说,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课程的力度十分必要,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实际操练和积累实用英语技巧,也将有助于教师将英语教学渗透到实境中。语言知识教学重在词汇、短语、句子及文章的识记、理解和应用,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高职教学更要侧重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上来。因此,立足高职教育目标,给学生讲解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创设或模拟真实情境,进行实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知识讲解可以大班进行,而实际训练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指导既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授课的效率,粥少僧多的问题迎刃而解。

2.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应用为辅,讲授与应用相结合。以《语言测试》(曾用强.英语语言测试基础[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为例,讲解完试题设计要体现灵活性这一理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理论出相应的试题,并让学生去评价所出试题是否体现了灵活性。以be +v-ing表示将来为例 ,学生出的试题如下:

The train is leaving in five minutes.(对划线部分提问)

出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第一,从直观上看,考的是句子结构的变化;

第二,实质上考的是be+v-ing表示将来。因为,in+表示一段时间在将来时中表示一段时间以后;

第三,这一试题还考查了对how long, how soon 之间的区别。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行实践应用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同时学生又切实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实际意义,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得不参与,不得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教师的教学便得以改进,既便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这个环境,不可能了,这是其一;其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堂教学中已经实现了,那顾此失彼的事就更不可能有了。

3.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参与指导为辅,学生动手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操作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帮助他们改进操作方式方法,迅速提高他们的熟练程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实现,而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只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才能改正。这类知识的习得,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参与指导为辅。

总之,方法是灵活的,或者说是不定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所授知识,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以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现实为依据,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培养出一大批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

[2]单中惠.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182-186.

[3]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43.

[4]梁明义,王本强,马越.职业教育知识实用手册:职业教育基本概念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内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136.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69.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杨永清 蔡雪岚)

ReformofTeachingMethod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Wang Genshun Li Liming

Teaching and debating are used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medieval colleges. People realiz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can get a good performance in teaching. Referring to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medieval colleges , we might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Based on this poin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vary from subject to subject and should be combined to use . However, these methods must be conform to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combination of methods; medieval colleges

王根顺,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00

李立明,硕士,兰州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00

1672-6758(2011)02-0015-2

G642

A

猜你喜欢

中世纪讲授辩论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