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011-04-09

关键词:心理学新课程情感

胡 婧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胡 婧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对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即利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等。

积极心理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积极作用

一 积极心理学概述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1997年Seligman就任APA(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一职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并在APA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APA主席的一大任务。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并开始关注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2.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培养天才、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⑴积极情感体验。

积极情感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产生机制[2]。除了主观幸福感之外,快乐(happiness)、爱(love)等都是当前心理学家关于积极情感体验的研究热点。

⑵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人格特征(positive personality)引起了很多心理学研究者的兴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征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的重点[3]。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但是乐观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andra L.Schneider(2001)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

⑶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的。在积极心理学运动形成之前,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进展并不大,但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话题,Ericsson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1]。

二 积极心理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它从一种新的、积极的视角来诠释心理学,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力及能力,表明了积极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我国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对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1.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仍然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来进行教学工作,太过关注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很少去预防学生的问题或者是积极寻找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点。目前,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心理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发现学生的优点,改变了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寻找学生的问题,更应该主动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潜能。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需要、兴趣、愿望与学习都存在很紧密的联系。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下,能够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认知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学习进步,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协调、全面地同步发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最直接的落实和体现。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学习才会变得快乐。快乐这种积极情绪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不是外部所赋予的,而是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学习兴趣就扮演着实现快乐学习的关键角色。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重重障碍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有了兴趣,就不再把学习看作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需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要对有进步的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体验是兴趣的源泉[5]。美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詹姆斯教授曾说过:“我们仅仅利用了我们身上潜在的体力和智力的很微小的一部分,人本身有许多能力未开发利用,所以我在课上夸奖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的同学,鼓励他们激发潜在的能力。”鼓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更能强化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使学生有前进的信心、努力的方向。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创造力更多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形成的。因此,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这对创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激发创造意识,而且能够促使创造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6]。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教师只需充当学习的组织者或指导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自己领悟知识,从而培养其创新素质。另外,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所以教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学生就应该要服从。在这样的观念下,有些教师沟通师生关系,所推崇的手段就是“权威效应”,不懂得、也不愿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却一味迷信那种“你听我说,我提要求你服从”的教育方法,殊不知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就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就会敬重喜爱老师,并形成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心态。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师生观是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在新课程形态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真诚、真实地看待学生,而且教师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互动交流,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迁移,并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5.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已经不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紧紧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而是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学评价中应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7]。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点滴进步,教师就要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三 结语

积极心理学不仅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其理念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学的功用与性质、认识和把握人类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维度。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这对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有利的。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以积极、开放、发展的眼光采取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积极心理学会有更为广阔发展的空间。

[1]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2]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87-794.

[3]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56-863.

[5]宋荣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J].成才之路,2008(3):86-88.

[6]张雯.谈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6-18.

[7]马彩霞.立足积极心理学,积极转化后进生[J].心理健康教育,2007(8):11-12.

ClassNo.:G42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陈砚秋 蔡雪岚)

OnPositivePsychologyandItsPositiveRoleinNewCurriculumClassroomTeaching

Hu J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new area of study in psychology research field . It is one of the psychological thoughts that uses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ools to study the human strength and virtues .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positive role in China’s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help teachers develop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Positive Psychology;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positive role

胡婧,在读硕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邮政编码:214122

1672-6758(2011)02-0006-2

G420

A

猜你喜欢

心理学新课程情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