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多孔留置针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分析

2011-04-09徐利超许静

河北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小点泪管泪道

徐利超 许静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改良静脉留置针插管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治疗的门诊患者,经眼科检查及泪道冲洗确诊为泪道阻塞且能成功插管的106例123眼,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3个月~11年。泪小点闭塞9只眼,狭窄25只眼,下泪小管阻塞5只眼,鼻泪管阻塞84只眼。

1.2 静脉留置针的改良及操作步骤 选用德国产留置针,直径约1.1 mm。将静脉留置针尖端磨平,在其套管上每隔3~4 mm做1直径0.5~1 mm的小孔,浸泡于消毒液待用。操作步骤:以碘伏消毒患眼。除下泪小点闭塞和鼻泪管阻塞的患者扩张下泪小点外,其余患者均扩张上泪小点。方法:锥形泪点扩张器插入泪小点,向内眦部倾斜进入1~2 mm后取出锥形泪小点扩张器。将8号泪道探针自下泪小点垂直插入2 mm后,变为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轻轻缓慢推入碰至骨壁,退后1~2 mm,然后把针上转90度插入泪囊,再缓慢向下向后插入鼻泪管,当探针顶端达到阻塞处,感有阻力,稍用力插入,穿过阻塞区时可有落空感,留置15 min后拔出探针。同样方法插入静脉留置针,拔出针芯,自5G针头注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确定鼻泪道通畅后,针芯内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约1ml。将多孔留置针套管留出下泪小点外约0.5 cm,将头部用5-0丝线固定,丝线另一端用胶布固定于额部皮肤。术后2周内每2天冲洗泪道1次后再次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其后每周冲洗2次。泪小管狭窄闭塞留置时间1个月,其余均3个月。

1.3 疗效标准 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无流泪症状;好转:泪道冲洗欠通畅,有少量液体自上泪点返流;无效:泪道冲洗不通。

2 结果

2.1 疗效 随访3~6个月,本组下泪小点阻塞和狭窄及泪小管狭窄的患者均治愈,成功率100.0%,泪小管阻塞患者治愈3例,好转1例,失败1例,成功率60.0%,有效率80.0%。鼻泪管阻塞的患者治愈72例(85.7%),好转9例 (10.7%),无效3例(0.04%),有效率96.4%。本组泪道阻塞总有成功率为88.6%有效率为 96.7%。

2.2 并发症 26例鼻泪管阻塞患者术后鼻腔有少量出血,术后3 d消失;7例患者感眼部异物感,调整固定缝线位置后好转。均未发生泪小点撕裂,泪囊及泪道的急性感染性炎症。

3 讨论

泪道系统是泪液引流入鼻腔的管道,由于引流作用,眼部不积存过多泪液而泪溢,泪道系统上端的泪小点与泪小管与结膜相接触,下方开口处与鼻黏膜相连接,故结膜和鼻黏膜的病变都可导致相邻的泪道发生炎性反应,导致泪道的狭窄或阻塞,故常见的泪道阻塞性疾病多为泪小管和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者导致泪液滞留于泪囊中,如继发感染则引起慢性泪囊炎。

由于阻塞或狭窄引起患者流泪或泪溢,泪液长期浸渍,可引起慢性刺激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部湿疹性皮炎,经常擦拭眼部,可致下睑外翻,加重泪溢,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慢性泪囊炎是眼部潜在的感染源。一旦受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极易引起感染,如角膜溃疡、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有效治疗[1]。本操作对泪小点狭窄或后天性闭锁及鼻泪管狭窄的治愈率为100%,主要原因是泪点部狭窄或闭塞后,但其下端未受影响,置管后,由于泪管的支撑作用,使泪小点开口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泪小管阻塞的患者,疗效较前者稍差,由于炎症导致病变处组织粘连,再通后,部分由于无上皮细胞覆盖,拔管后,病变组织相贴,致再次粘连,致治疗失败。本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率与文献报道相近[2],相比手术及激光治疗,本操作简便,有自己的优点。(1)泪道阻塞探通后在泪道内留置插管可隔离创面、扩张泪道、避免粘连和瘢痕挛缩;(2)无需手术切口,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对于老年及有美容方面需要的尤为适用。(3)取材容易,一般单位都可以应用。(4)可重复性,对于治疗后泪道仍不通的患者可以再次进行操作,如果两次不通的,还可以考虑手术。(5)由于留置管为多孔管,具有如下优点:①注药时药物可以通过小孔进入泪囊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为一种软膏,存留时间长,且可以通过小孔渗透到泪囊,其中的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组织的水肿,防止瘢痕形成,达到治疗效果。②泪囊内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小孔渗入到留置针的导管内,由重力排出,解决了无孔置管后,由于下泪道阻塞,导致引流物不能排出,潴留于泪囊插管后仍流脓的缺点。(6)自上泪小点置管可以不破坏下泪小管的引流作用,而又能达到疏通泪道的作用。本操作在探泪道时不通时忌用暴力,否则易导致泪道损伤,形成假道。

总之,该操作皮肤无切口,无瘢痕;所用器械简单,费用低廉;损伤小,出血少;且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可重复手术,无需住院。其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易植入,对泪道组织无不良反应,是一项适合基层应用的技术。

1 赵堪兴主编.眼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73.

2 周学良,杨丽霞,王云鹏.自制鼻腔泪道插管在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临床军医杂志,2009,31:734-735.

猜你喜欢

小点泪管泪道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研究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
感谢负能量
丁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