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环节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011-04-09张燕萍丁晓萍
张燕萍,丁晓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江苏 南通 226001)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但执行起来相当不易,因为它与许多人类行为学的因素相关[1-2]。我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近年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注重环节管理。针对手卫生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予以不断改进加强,我院的手卫生督查合格率由2008年的94.8%上升到2010年的98.17%。现将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 加强沟通与培训,提升全员手卫生意识
1.1 加强沟通,管理层高度重视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积极与管理层沟通,提高他们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为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物质条件;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力求将手卫生的重要性从最高决策者传到上层管理者,然后又从上层管理者传到中层人员,各级工作人员都会体会到洗手的重要性[3]。
1.2 制度完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的制度保障。根据国家卫生部及江苏省卫生厅有关手卫生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手卫生制度包括手卫生管理要求、洗手和手卫生指征等纳入科室质量考核标准中,作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过程中的行动指南,并严格执行。
1.3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手卫生意识 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对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知识水平。
1.3.1 医务人员的培训 将手卫生作为每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医院感染培训计划中,编写了《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手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手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汇编》下发到临床科室普及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上传院内局域网供临床自学。将手卫生知识列为三基考试内容之一,提高临床重视程度。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持续诊疗工作中的手卫生的检查和督促,强化手卫生意识。
1.3.2 工勤人员的培训(含护工,保洁人员)针对全体工勤人员卫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日常工作中手卫生意识不强,保洁人员又具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感染办在进行每年两轮理论培训的同时,针对不同工种提出要求:(1)病区工勤人员(含护工)相对固定,感染办要求护士长与当班护士注重日常工作中的随时检查与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培训及督管,并纳入感染管理活动考核。(2)保洁人员由外包工组成,随意性大。感染办要求由物业管理者对保洁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适当经济奖励,以提高其洗手积极性。
2 完善手卫生设施,提供物质保障
2.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改进旧设施 我院具有百年历史,部分病房设施陈旧,手卫生设施各异,部分病房内未配备洗手池,水龙头多为手开式,干手设施不到位。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感染办协同总务科对我院现有病区的手卫生设施进行统计规划,对脚踏式水龙头进行维修保养使其保证正常运行,将手开式水龙头改为肘开式,避免洗手后的二次污染。根据病房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洗手设施。
2.2 提前干预新建及改建设施 把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对我院新建及改建工作,提早进行干预,要求其设计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给予手卫生设施应有的重视,包括增加洗手池数量、水龙头开关从手触式改为非手触式、提供洗手液和改进干手的方式等,以方便医务人员洗手和提高洗手的效果。
2.3 后勤服务人性化,保障临床的物质供应 后勤部门在保障临床洗手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断根据临床的使用反馈对所提供物品进行改进:(1)将原有的金属材质的皂液器全部更换,改变了原有皂液器因结构问题消毒无法落实的现象。(2)提供临床吸水性强的干手纸巾,减少了一次性干手纸巾的损耗。降低了科室的核算成本。(3)根据临床医务人员使用反馈,有选择性的提供对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护肤性能的快速手消毒剂,为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改变督查模式,规范手卫生习惯
3.1 督查内容量化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试行)》制定的手卫生督查表,具体细化并量化考核内容使检查切实有效。针对督查存在问题,予以记录并现场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量化考评的分数进行汇总和排序,提交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例会上进行反馈,与年终考核挂钩。
3.2 优化洗手方法,注重源头把关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是直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好方法,经研究证实,病床边放置无水消毒剂与洗手结合和单独普通洗手相比,洗手率从42.4%上升到了60.9%,尤其是对工作负荷大、护理强度高的部门,如监护病房[3]。为确保快速手消毒剂的广泛使用,感染办在检查科室使用量的同时,注意从源头把关,根据日常病房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10 ml·床-1·d-1)及病床数估算出各病区大概使用量,与药库发放数进行比对。2009年通过检查发现全院有8个科室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太少,将领药单下发给科护士长,并要求相关科室自查自纠。2010年统计表明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明显增加。
3.3 改变对手卫生的微生物监测模式 原有的临床常规手卫生监测为洗手后行手卫生监测,虽然其监测结果合格率高,但因不是随机动态采样,其结果不能反映医务人员实际手卫生质量[4],对平时手卫生督管缺乏连续性和动态性。感染办要求微生物专职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动态手加强检测力度,在对存在耐药菌高发科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注重对工作人员动态手的微生物监测对比。通过与临床共同分析原因,提高其对手卫生的感性认识,强化持续工作中的有效洗手。
总之,影响手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纯的教育方法只能暂时提高自觉性,而对其行为的改变不一定能持久[5]。只有从提升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行为、完善手卫生设施、强化手卫生督查等关键环节入手才能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更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1]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7-19.
[2]韩 黎,张高魁,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35-1137.
[3]黄 谷.手卫生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杂志,2010,1:6-8.
[4]刘素球,粟尤菊,赵 奕.手卫生目标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74-2276.
[5]宋丽红,贾学会,贾建侠,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