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011-04-08温桂芬

海南医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尿管躁动胃管

王 娟,温桂芬

(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深圳 518020)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EA)是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迷惘、乱语、梦幻,并有全身乱动[1]。肝胆外科手术多为全麻下进行,EA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可能会导致术后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伤害。因此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将EA发生的诱因、如何预防及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发生EA的诱因

(1)EA可发生于任何患者,但原有脑部疾患、呼吸、循环障碍者或有药物依赖者更易发生。(2)麻醉药中依托咪脂、氯胺酮、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残余作用均可引起术后躁动。(3)体位不适、手术部位加压、制动约束不恰当等不良刺激也可引起EA。(4)术后疼痛是引起EA的重要原因。(5)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胃肠胀气、尿潴留等也可引起EA。(6)气管插管、留置引流管、胃管、导尿管的不良刺激也可引起EA。

2 EA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导,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手术,讲解全麻及手术后苏醒期配合的重点,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告知留置胃管、尿管及手术后留置各种引流管等可能引起的不适,对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对原有脑部疾患、呼吸、循环障碍者或有药物依赖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2.2 术后护理 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患者感觉已部分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影响了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任何不适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反射性反抗。

(1)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压迫大血管、神经;用约束带者注意松紧适宜,防止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定时变换体位,必要时使用床栏保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应由专人床旁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2]。原有脑部疾患、呼吸、循环障碍者或有药物依赖者更应警惕EA的发生。

(2)全麻手术中使用合理的镇痛和镇静药物有利于减轻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3]。术后麻醉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痛觉恢复而镇痛不足,伤口疼痛可导致患者躁动,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有条件者可使用自控镇痛泵或电脑输液泵控制缓慢静滴镇痛药物。充分镇痛,可明显减少或减轻术后躁动。

(3)预防及及时处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全麻术后恢复期患者由于麻醉药、镇痛药、肌松剂的残留作用会导致呼吸抑制、通气不足;术后伤口疼痛及手术部位加压包扎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由于患者下颌松弛或舌后坠可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引起头痛、烦躁、焦虑不安等,亦即EA。护士应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并遵医嘱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需要吸痰者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由于吸痰对口鼻腔及气管的刺激引起躁动。全麻后留置胃管、尿管能减轻患者清醒时插管的不适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反应,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4]。但由于患者麻醉后无意识存在,对留置胃管、尿管等无适应性反应过程,对引起的不适缺乏感受、不认知或者耐受性差,容易引起EA[5]。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尽量避免有害刺激的加重,减轻患者已发生的躁动。未留置尿管者,督促并协助患者术后排尿。留置尿管者注意尿管引流是否通畅,以免尿潴留引起患者的躁动。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及时记录。

3 讨论

EA是特殊的麻醉并发症。EA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为心律增快、血压升高,大大增加了患者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特别是原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进一步升高,引发高血压急症(如脑卒中、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塞等)。术中出血多、创面大的手术,EA可增加术后活动性出血的风险。躁动可使输液管、胃管、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脱出,也可引发意外伤害,如自伤、坠床等。研究认为,EA可能与术前心理焦虑、抑郁有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明确提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转归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干预在医学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已经得到肯定。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掌握其心理情况,施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使患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使其心理应激反应大为减轻;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能够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负性心理影响[6]。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使患者的围手术期内分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减轻苏醒期的恐惧紧张情绪,降低EA的发生率,也使患者术后镇静药和降压药的应用减少[7]。术后协助医生进行镇痛评估,充分镇静镇痛,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有害刺激。对已出现的EA患者,应由专人重点护理,协助医生诊断并解除诱因,并对症处理,避免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2.

[2]时 茜,李庆艳,曹保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176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1):49.

[3]叶 俐.术中追加注射芬太尼预防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J].临床外科学杂志,2008,16(12):860-861.

[4]李 辉,何彩霞,王秋红.拔除术后留置尿管排尿困难原因及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36.

[5]刘秋荣,陈莎莉,杜淑明.全麻后留置导尿对麻醉苏醒期影响的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72-73.

[6]魏安宁,吴国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218.

[7]余容光,郑 红.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苏醒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36-137.

猜你喜欢

尿管躁动胃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道路躁动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