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011-04-08常群英
常群英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漯河462000)
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发病年龄却趋于年轻化。现在乳腺肿块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超声、钼钯、红外线等。临床经验证实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该文对4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瘤和25例恶性肿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及肿块的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5月经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检查发现的67例乳腺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55岁,平均48岁,全部患者均经高频彩超检查,所有乳腺肿块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1.2 采用仪器 美国GE vivid3、日本东芝Xario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5~12 MHz。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右前斜位及左前斜位,上臂上举外展,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及腋窝,先通过二维实时显像常规扫查双乳乳腺实质,采用直接探查法,以乳头为中心,分别对两侧乳房的四个象限做横切、纵切及斜切等多平面、多方位、有序地连续扫查,观察有无肿块,发现病灶后从多个切面观察,获取较好的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动态观察肿瘤回声、边界情况以及有无包膜和浸润等情况,观察血管分布形态特征等确定血流最丰富的血流断面后,引出脉冲多普勒,观察血管和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使用Adler在1990年提出的半定量标准[1]进行分析:病灶无血流信号为0级;少量血流,病灶内见一细棒状血流,长度<病灶的1/2为Ⅰ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长度≥病灶的1/2,或见2~3条小血管为Ⅱ级;血流丰富,病灶内见4条以上血管为Ⅲ级。
2 结果
高频彩超检查67例患乳腺肿块者,按病理检测分为良性肿瘤42例,其中纤维腺瘤22例,乳腺增生病20例(其中瘤样增生9例)。瘤样增生二维图像与乳腺癌二维图像非常相似,容易误诊。恶性肿瘤2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5例,小叶癌2例,有1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良性肿块大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有较薄的包膜回声和侧方声影,多数肿块内部回声均质,呈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为 0~Ⅰ级,PI<1.2,RI<0.7。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形态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楚,纵横比<1。恶性肿瘤声像图的共性特点为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边缘不规整,多呈蟹足样或分叶状向周围组织浸润,肿块内部多为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可见斑点状微钙化灶,导管延伸或呈分枝状扩展。肿块纵横比≥1,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为Ⅱ~Ⅲ级,PI>1.2,RI>0.7。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块内血流丰富,可探及动脉。
3 讨论
随着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和高频探头的发展,二维图像分辨率和CDFI以低速血流检出的敏感性有很大的提高,高频彩超对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尤其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高频彩超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肿块、早期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疗。乳腺肿块位置表浅,易于行高频彩超检查,检查时要仔细、认真,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有序的扫查。要特别注意观察乳头后方和腺体边缘,避免漏诊。高频彩色超声图像能清晰显示各类肿块形态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供情况。不同肿块其声像图特征的病理基础不同:乳腺良性肿瘤以横向膨胀性生长为主,邻近筋膜可对其造成推移,但筋膜连续性完整、清晰。恶性肿瘤以浸润性生长为主,侵袭筋膜,声像图表现为筋膜回声带模糊中断,肿块不规则,边界不清,还可见散在分布的微钙化灶,是因恶性肿块易发生坏死、钙化所致,钙化多呈细砂状、针尖样,后方无声影,肿块内部多呈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2]。肿块内血供方面,良性肿瘤血管较少,往往在肿瘤的周边绕行,内部血管管径较小,散在星点状血管形态是良性肿瘤的血管特征,恶性肿瘤分泌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肿瘤及邻近组织产生大量新生血管,乳腺癌肿块内多有3条以上的血管供血,且血管粗大迂曲,不规则、流速快。高频彩超对乳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声像图能清晰显示各类肿瘤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肿瘤其声像图特征的病理基础不同,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恶性肿瘤内血流频谱形态和血管的形态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的帮助,恶性肿瘤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为AT缩短,峰值前移,峰值流速增高,频谱形态呈“匕首”形,因恶性肿瘤生长需大量血供而分泌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大量的新生血管,并与动、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匕首”形血流频谱可诊断为乳腺癌的特异性血流频谱形态。多数学者认为如果在乳腺肿瘤灶内探测到典型高速动脉血流速度(SPV>20cm/s)、高阻力指数(RI>0.7),高度提示为恶性肿块[3]。
腋窝下淋巴结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一般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较大[4],直径>8 mm,形态失常,可多发、聚集或融合,其内部正常结构回声消失,血流信号较丰富。而良性肿块引起的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多单发,形态及内部回声如常,血流信号较少。
乳腺癌早期,肿瘤较小,对周围浸润程度轻、缺乏典型声像图表现的乳腺癌伴炎性反应[5],由于乳腺呈局限性结构紊乱,又无典型的瘤体回声,因而造成了超声诊断的困难。因其易误诊,需结合其他检查。总之,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彩色超声具有价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率高的特点,应作为乳腺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当二维超声发现肿块后,再用CDFI观察血流,根据肿物大小、血管数量、血流信号丰富程度来考虑良恶性,测量肿物内部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全面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必要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方法,以减少误诊。
[1]李朝军,罗向红,刘望彭.超声与钼靶摄影术在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3):169.
[2]徐秋华,陆林国.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1-139.
[3]吕珂,张缙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14(5):64-65.
[4]袁志红.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7,(18):91-92.
[5]范晓芳,周士福,时伟锋.早期乳腺癌的彩超、钼靶与病理对照分析[J].内分泌外科杂志,200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