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树地震批量少数民族伤员转治中的护理组织管理与体会

2011-04-08许硕葵杨巧巧余惠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玉树伤员护士长

许硕葵 杨巧巧 余惠云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护理部,甘肃兰州730050)

2010年4月14日7∶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4月15日我院成立了两个抗震病房。4月17日第一批伤员41人直接从玉树机场送达我院。4月24日,第二批伤员61人从西宁多家医院坐火车转入我院,其中15人转入抗震一病区,46人全部收入抗震二病区,我作为总护士长负责抗震二病区的护理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笔者就抗震病房的护理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次接收地震伤员46人,其中:藏族36人,占78%;回族3人,占7%;汉族7人,占15%。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4岁。

1.2 伤情分类 主要以四肢骨骨折和胸椎骨折为主,同时有合并颅脑损伤2人,胸部外伤6人,合并膀胱损伤1人,截瘫2人,褥疮4人。其中病危10人,病重18人,特护3人。

1.3 结果 经科学的组织管理以及精心的治疗与护理,46名地震伤员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组织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青海玉树地震是突发性的灾难事故,其特点之一就是在没有准备或准备有限的条件下出现大批伤员。这些病人的护理问题涉及专科多、伤员无陪护、护理难度大、工作负荷高,如所有伤员每天都要进行输液治疗,大部分病人需要2h翻身一次、监测生命体征等。这不仅要求医疗护理救治工作要跟得上、落得实,其组织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2.1 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磨合 病区由来自骨科、脑外、胸外、普外、泌尿外科、烧伤整形科及消化等7个专科的12名医生组成,护士需要尽快熟知自己原来非专科以外的知识,胜任护理工作,与医生尽快磨合,优良运转。

2.2 护士与护士之间的配合 整个病区由19名护士组成,来自全院12个科室,她们专业不同,有的互不认识,需要尽快默契配合。

2.3 护士与伤员之间的融合 一是这些伤员来自其它医院,有比较和对比,对护理要求有时会更高;二是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要从尊重出发,达到融洽。

3 护理组织管理体会

3.1 规章制度突出“严”字 建立总护士长、护士长两级早晚班查房制度,每早7点、晚8点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纠错本”,对发现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放在护士站,警示护士,防止重复发生相同的问题。建立非专科护士对专科病人护理时再确认制度,对护理操作规程做到认真查对、一丝不苟。

3.2 排班搭配突出“补”字 批量转治伤员护理的显著特点就是伤员伤情重、专科广、液体多、护理量大。传统的排班人员配置不能适应抗震病房的特点。对此,我们按照专科互补、业务互补、性格互补的思路,把不同专科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加强夜班的护理力量。3人一个小组,相对固定她们在白班和夜班的搭配,较好解决了抗震病房对护士要求专业知识广的问题。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1]。

3.3 布置病区突出“特”字 我们组织人员精心布置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病房,并取名“抗震病房”。考虑到伤员受伤突然,无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情况,为每位伤员配发了毛巾、牙刷、牙膏、水杯、拖鞋、新病号服等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时,针对部分伤员不懂汉语的问题,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水房、厕所等公共场所都用藏汉双语做标示。

3.4 接收入住突出“细”字 组织护理人员提前阅读从转出医院发来的病人信息,提前写好诊断牌、床头牌,提前布置专人包管,伤员抵达医院后第一时间接诊入住,做到专车、专人、专房、人对人、房对房的接收和入住,确保伤员接送工作的安全有序。

3.5 熟悉伤员突出“包”字 充分发挥各科护士长的积极性,第一天晚上,安排一个护士长带领2~3名护士和1名志愿者包管一个病房,在进行全面的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求对负责包管病房的伤员进行静脉采血、入院评估、心理筛查[2],做到“五清楚”,即清楚民族构成,清楚伤员伤势,清楚风俗习惯,清楚特殊要求和伤员亲属伤亡情况。

3.6 尊重风俗突出“诚”字 主要做到“三个尊重”。一是饮食起居上尊重,一日三餐医院送饭到床头,征求意见到人头,力求饭菜质量好,符合口味,对回民伤员由回民餐厅送餐;二是日常护理上尊重,对有禁忌讲究的,要求护士做到不打听、不强求、不好奇、不评价;三是生活需求上尊重,对生活上的要求尽量满足。

3.7 护患沟通突出“情”字 一是要求护士学会简短的藏语问候、礼貌用语,拉近距离;二是营造温馨的护理环境为伤员买礼物、过生日送蛋糕等;三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翻译的作用,对不懂汉语的伤员加强沟通,防止因语言不通引起的误解;四是重点照顾好老人、小孩和重伤员。

3.8 陪员管理突出“专”字 玉树地震,牵动无数人的心弦,一批批专业性志愿者纷纷到医院肩负起了陪员的角色,这里面有在校的护理系学生,有懂藏语的翻译,还有心理咨询师。管理好、使用好他们,让他们和护士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对伤病员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对此,主要做了三点:一是坚持延续性,保证让需要陪护的伤员不仅身边有人,还要做到人不断档,合理安排志愿者的作息时间,防止一窝蜂;二是坚持有效性,一切以有利于伤员的康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戒形式主义。三是坚持专业性,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员尤其重要,许多伤员在地震后不仅身体上受到重创,心理上更是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此,应针对家属和患者的反应,给予安慰,鼓励病员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3]。我们积极依靠来自于各院校的专业人士、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杨晓蓉.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局部解剖手术学杂志,2009,18(4):276.

[2] 赵爱,余咏,魏娟,等.医院收治地震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56-57.

[3] 李艳,赵俐红,陈静,等.被困19天地震伤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917.

猜你喜欢

玉树伤员护士长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玉树留芳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总护士长管理理念对年轻护士长的管理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