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120例
2011-04-08王绪友王全理张守进
王绪友,王全理,张守进
(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120例
王绪友,王全理,张守进
(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寻找一套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最佳方案。方法将22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20例。对照组采取抗炎、支持和对症处理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口服及外敷药物的治疗方法,具体是口服复方中药红藤饮,一天两次,早晚饭后服用。在口服中药的第3~4 d加服莫沙比利,每日3次每次一粒(5 mg),饭前30 min服用,连用3~5 d。外用药物是将生姜和芋头去皮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外敷于阑尾区,每日2~3次。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结果治疗组120例,痊愈106例,显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67%;随访3年,复发7例,复发率为6.60%;对照组100例,痊愈59例,显效2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9.00%,随访3年,复发17例,复发率为28.81%。两组有效率比较,χ2=16.90,P<0.01ϖ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复发率比较,χ2=17.86,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且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故本治疗方案可以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保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急性阑尾炎/治疗;中西医结合;复方中药红藤饮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本病属中医“肠痈”范畴,历代中医学家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收到良好的效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致力于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治愈率不高,复发率却不低。为此,我们采用口服复方中药红藤饮和静脉注射三代头孢、甲硝唑(或口服呋喃妥因或口服呋喃唑酮)为主,以外敷药物为辅的治疗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1)腹痛:转移性或不典型的右下腹疼痛。2)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里急后重。3)全身症状:乏力、萎靡、心率加快、发热(≥38.5℃)。体征:1)右下腹固定压痛点(麦氏点)。2)腹膜刺激征象明显。3)右下腹边界不清、固定压痛性包块。其他辅助性诊断体征: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为阳性。病程:2 h至8年。有急性阑尾炎史。实验室检查:血象WBC≥10×109/L,中性粒细胞≥70%,并伴有核左移。中医检查:脉迟紧或洪大或浮数;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年龄及其他因素排除阑尾炎穿孔、胃肠炎、胃十二指肠穿孔、右输尿管结石、妇产科疾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回盲部肿瘤、局限性回肠炎、小儿肠套叠、右侧呼吸系统炎症引起的反射性右下腹疼痛等。对于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CT扫描提示阑尾内有粪石阻塞或蛔虫阻塞及严重化脓或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治疗组120例,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8~68岁,平均35.15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9~70岁,平均36.7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3 西医治疗 对照组采取抗炎、支持、对症处理的方法治疗。我们自1998年至2005年也对我院外科切除的86例阑尾炎标本进行了细菌学的研究,培养出的主要致病菌和大多数学者的报道一致,但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药敏显示呋喃妥因(敏感度94.6%)、泰能(敏感度100%)、三代头孢(敏感度56%)敏感率较高,而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和氨基甙类(如庆大霉素等)及青霉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厌氧菌的药敏结果没有多大变化。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治疗阑尾炎的方案,具体实施措施:对急性阑尾炎外周血象白细胞高的(高于10×109)采取静滴三代头孢、常量甲硝唑迅速控制感染。对外周血象白细胞正常、B超是单纯性阑尾炎的采取口服呋喃妥因或者呋喃唑酮和甲硝唑效果也很理想。对B超检查为炎性肿块而无脓液或仅有少量脓液者,采取静滴三代头孢加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应用。辅以能量合剂、维生素C抗炎解毒提高机体耐受力。同时进清淡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步配以复方中药红藤饮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方剂组成:红藤30 g,桔梗15 g,薏苡仁10 g,牡丹皮9 g,败酱草1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紫花地丁15 g,白芍9 g,桃仁6 g,大黄6 g(后下),甘草6g。
加减变化:如表现为气滞血瘀症状为主,热象不明显,腹痛突然发作,腹痛始于上腹或脐周,渐则移至右下腹,兼有纳差,恶心或者呕吐,气滞者腹痛绕脐走窜,血瘀重者疼有定处,舌质红,脉玄。宜理气行淤、止痛泄热,加用木香、延胡索,红藤首次用可加量;如低热或午后发热,腹痛较重,右下腹压痛明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口干,呕恶腹胀,便秘,苔黄腻、脉滑数。属瘀久化热,热腐成脓,则应清热行淤、利湿导滞。热重者,加黄连、石膏;湿重者,加佩兰、白豆蔻;痛重者,加乳香、没药;呕吐者,加竹茹、芦根。如发热较高,面红目赤,唇干舌燥,腹痛显著,肌紧张及反跳痛明显,呕恶不能食,腹胀痛拒按,便秘尿赤,苔黄,脉洪救。属热毒炽盛,侵入营血阶段,治以清热通腑、活血化瘀。大热、口渴,加生石膏,并重用红藤、败酱草,取其消散痈结之功和清热解毒之效。同时大黄加量,以疏导肠道,改善肠道功能。腹胀,加厚朴、青皮。并发阑尾周围脓肿者,应宜泄热通腑、消肿排脓,原方加用红花,穿山甲、皂角;阑尾周围脓肿后期有小而硬的肿块时,加用三棱、莪术,以达行气破血散结之用。
治疗组在口服红藤饮和静滴抗生素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我们还采取外敷药物的方法(具体:将生姜和芋头去皮捣碎成泥用纱布包裹外敷于阑尾区),每日2~3次。
治疗组在口服中药后的第3~4 d,加服莫沙比利,每次一粒(5 mg),每日三次,连服3~5 d,以加速肠道的蠕动用以促进阑尾内容物的排出。两组均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一般一到两个疗程即可治愈,极少数人需要三个疗程。受试对象均能接受系统治疗措施,主要观察临床病情的改善情况,每天记录主症、饮食、体温及精神情况。
1.5 疗效判定 痊愈: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自觉疼痛消失,腹部压痛不存在,体温降至正常,查WBC恢复在正常参考范围,脉搏徐缓自如。显效: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自觉腹部疼痛消失,腹部压痛可疑存在,但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体温降至正常,脉搏自如。无效:疼痛未见明显缓解,3 d内采取手术治疗者。
1.6 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经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120例,治愈106例,显效10例,无效4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为96.67%,复发率为6.60%;对照组100例,治愈59例,显效20例,无效21例,复发17例,总有效率为79.00%,复发率为28.81%。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主要有阑尾腔梗阻(粪石、寄生虫等)、细菌感染(细菌通过黏膜损伤处或淋巴系统侵入)、神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使阑尾肌内肉及血管痉挛而致血运障碍)等。阑尾部位在体内很隐蔽,药物本身的渗透力又不够,再加上阑尾一旦发炎就会出现阑尾内部存储内容物的情况、内部解剖结构很多情况下发生改变,故而治疗起来难度很大,故多年来一直主张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措施。针对阑尾发炎的实际情况,单纯使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显然是不行的,西医治疗只能将感染控制在一定的局限范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阑尾的发病因素。我们针对阑尾发病的这些特点分别使用有效抗生素(针对抗感染治疗的三代头孢和呋喃妥因及甲硝唑)、复方中药红藤饮(抗病毒、清热解毒、清除阑尾腔内容物如粪石等)、莫沙比利(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阑尾肌内的血液循环、加速阑尾腔内容物的排出)等措施,从根本上对阑尾炎进行系统的治疗[1-2]。
近几年在阑尾炎保守治疗方面各家报道不一,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抗生素的选择上较混乱,我们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没有几种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于阑尾炎的抗炎治疗,从药敏试验来看(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甙类方面的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所以说传统使用的抗生素治疗根本就不能杀死阑尾腔内的致病菌,只是将感染控制在一定的局限范围,一旦有条件存在于阑尾腔内的致病菌就会引起阑尾炎的再次发作,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阑尾炎的复发率相当高。传统的用于抗感染治疗“青-庆-甲硝唑”的三联方案已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中药的治疗上我们在复方红藤饮方中重用红藤,清热解毒,不仅发挥广谱抗菌作用而且用其消痈散结之功效;配以连翘、紫花地丁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紫花地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银花清热凉血、消痈解毒,能调节体温中区,有解热抗菌作用;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良效,可消炎、解热、降压;败酱草消肿排脓、行淤活血;桃仁有破血逐瘀、润肠通便之妙用;加用桔梗消肿排脓;赤芍活血消肿、清热凉血,有镇痛、镇定作用,对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逐瘀活血。药理研究,大黄素能使肠道分泌增加,促进排便,还可抑菌。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效果更佳。但此方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根据病情变化予以及时的调整,否则苦寒大过,久用必伤及脾胃而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苔腻等。另外,外敷阑尾区药物(生姜和芋头捣成泥状外敷)可以达到散结、消炎止痛的效果[3-4]。
通过几年的实验证明,我们总结的这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保守治疗并可以作为首选保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但我们的回访时间目前为止只进行了三年,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也有待医学学者的进一步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利用药物完全治愈阑尾炎而永不复发成为可能。
[1] 王东,刘风涛.小儿急性阑尾炎128例诊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526-527.
[2] 范永升.金匮要略[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2-274.
[3] 贾婕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炎34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4):21-22
[4] 姜礼,杨宏武.清热通腑、活血行瘀法治疗急性阑尾炎502例.中医研究,2005,l8(8):33.
R2-031;R656.8
A
1008-4118(2011)03-0053-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3.29
201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