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4-08吴艳丽

关键词:绿色环境管理

吴艳丽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一、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现状

2010年9月26日,在2010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值相当于全国60%,上缴税率为国家总额的50%。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在生产增长的同时给生态带来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绿色管理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很多国家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大企业的绿色管理问题。殊不知中小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实施绿色管理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在公众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和环保舆论压力下,在政府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下,主动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决策之中,对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促销等过程全面“绿化”,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朝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通过生产和经营绿色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在社会上获得政府的鼓励和保护,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兼顾,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1]。

二、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SWOT分析

(一)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优势分析

1.机制灵活,组织机构简单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组织结构简单高效,由于这种固有的内部优势,使得它的信息传递比较及时、准确、快捷,从而形成对市场灵敏的反应能力。而对大型企业来说,大部分层次和级别繁多,机构设置较为臃肿,造成信息传递速度减慢甚至失真。中小企业决策迅速,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够迅速察觉新的市场机会,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转变经营方向,生产绿色产品,适应绿色市场需求。

2.资源整合能力强

资源整合是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及有机融合,使之更具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对其原有的资源体系进行重构,摒弃无价值的资源,以形成新的核心资源体系。正因为中小企业在规模、资源、人才、技术方面相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是一个劣势,从而也锻炼了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进程。

3.数量多,单个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小

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出少,污染物排放少,单个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远小于大企业,有时甚至被认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从总体看,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对环境的总体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劣势分析

1.绿色管理理念不清

树立绿色管理理念是正确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而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着畏难情绪和不合作、不理解的态度。畏难情绪主要体现在经营者身上:一怕投入太多,增加成本,造成经营压力;二怕占用时间、精力太多,影响正常经营;三怕投入后无效果,没收益。理念是核心,思想理念认识不清,在行动上自然难以扶持企业的绿色管理活动。由于宣传不够,普通员工对绿色管理也认识不到位,不支持绿色管理活动。

2.资源限制

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够好,资源十分有限,不可能有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绿色管理中。绿色管理投资高、见效慢有时甚至不见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中小企业推进绿色管理的一个障碍。

中小企业发展绿色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的金融环境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绿色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等等原因,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中小企业也很难像大企业那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手段来筹措资金。资金困难,技术缺乏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的实施。

(三)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机会分析

1.绿色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2]。自200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为加强企业环境监管,进行了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这意味着我国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已经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确立也是国家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的体现。“十二五”规划中更把建设环保节能型社会作为建设重点。这些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

2.绿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迄今为止,我国已制订颁布了环境保护法29部、行政法规36部、环境保护标准800余条,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环境噪声与振动等众多领域,为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提供了标准,为改善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优惠政策的支持

(1)企业所得税。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中掺有煤矸石、粉煤灰、废渣(不包括炉水渣)的,可依照6% 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可由其自己开具专用发票。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下列环保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节能项目,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转运站,有集中供热的项目,城市园林绿地,水资源保护和水库移民安置。

(4)土地使用税。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当月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10年[4]。

没错,那时我就是一个小流氓加小混蛋,为此,我妈成了扒锅街最彪悍的女人,最常见的就是她拿着锅铲追着我一路狂奔,嘴里不是嚷着“混帐东西”就是“揍死你这个王八羔子”。然后我边跑边扭头冲她叫,我是王八羔子,那你就是王八母羔子,老爹是王八公羔子。

所有这些税收优惠,将使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威胁分析

1.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我国已有多部环保法律法规出台,但在环保执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技术法律政策偏少,可操作性不强且环保部门执法不力。这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客观上,由于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即使有企业污染环境的事故发生,一般均以小额罚款了事,根本无法通过环保执法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并进而推动绿色管理的实施。在主观上,主要体现在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一些企业以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获高额利润而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企业和纳税大户。于是有些地方政府及地方环保部门,对这些企业开绿灯,甚至欺上瞒下,无视国家环保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致使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部门形同虚设,更谈不到推行绿色管理。

2.公民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有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为无污染的产品及能再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付钱,只愿意购买价格上更低廉的产品,使绿色产品销售量上不去,使得生产者不愿意生产绿色产品。由于生产绿色产品,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使生产成本更高,而消费者却不买账,绿色产品的市场容量小,从而打击了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的积极性。

3.绿色会计、绿色审计和绿色信息披露未有效实施

绿色会计、绿色审计和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制度依据,这些制度的缺失成为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未能有效推行的重大制约因素。

绿色会计用来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费用和相应的环境绩效,反映和报告企业的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业绩和环境风险等经济信息,但由于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的产权认定和商品化比较困难,使得绿色会计目前还处于学术讨论之中,难以付诸实施。

绿色信息披露是披露有关企业环境问题的信息,如企业有无污染环境的行为、环境治理的投入等信息的披露。目前这一制度还未能实施,在法律上也没有规定企业要进行绿色信息披露。如果这一制度能够实施,也将会成为推动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力[5]。

4.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的全球化,使中小企业融入到了全球市场竞争中。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时,除了要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等基本要求之外,还要接受严格的环境绩效标准。要达到这些环境绩效标准,中小企业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造成成本上升。虽然在短期内企业会因此而产生额外成本,从长期来看对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环境管理水平和总体竞争能力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威胁[2]。要应对这种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所以实施绿色管理,是中小企业应对国际环境绩效标准,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有效手段。

三、实施绿色管理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成本优势

为了保护环境,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前面提到的税收政策。“优惠政策是什么?优惠政策就是钱。”一个企业家如是说。这些政策优惠政策会让实施绿色战略的中小企业得到“额外”的收益,以补偿实施绿色战略带来的增加成本。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税收政策,从而得到政府的扶持,在中国,政府的扶持对脆弱的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企业通过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可以增加与政府“谈判”的主动权,争取到更优惠的政策,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可以形成成本优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成本得到降低,又将极大调动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积极性[6]。

(二)企业形象与品牌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培养,绿色消费浪潮逐渐形成。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保护环境、拒绝污染的良好形象将深入人心,受到人们的欢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这样一个爱护环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将更加受青睐,中小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将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终形成品牌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开展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正是适应这种绿色消费浪潮的需要,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优势。

(三)管理优势

在绿色文化主导下,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既可培育管理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还可带动绿色管理制度的建设,形成管理优势。

绿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将使中小企业培育出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他们更易于接受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使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有人员支撑,形成一个良好氛围,有利于开展各项绿色经营活动,保证从产品开发到设计、生产、流通和促销等过程全面“绿化”,形成管理优势。

(四)技术创新优势

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很强,环境好会迅速成长,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扶持会迅速成长,形成技术创新优势。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在技术创新上也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上中小企业积极主动的绿色技术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和实施能力的提升,不仅不会增加额外成本,反而会使中小企业形成支撑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7],从而使中小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绿色理念

企业的绿色理念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节约资源和能源。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源都是稀缺的,所以必须从企业利益出发,厉行成本节约。绿色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这和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异曲同工之效,尤其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底子薄,实行成本控制更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实行成本控制并不是不要绿色管理的投入,而是要把资源投入到关键地方,不能乱投入;其二,减少污染。要减少污染,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建立绿色企业,制定绿色计划,实施绿色工程,生产绿色产品,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其三,关爱人类环境。人类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中小企业必须明确了解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主动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决策之中,使环境、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绿色理念成为企业生命的主题[8]。

要克服畏难情绪,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者要加强宣传引导,让他们树立清晰的绿色管理理念。树立“三不怕”思想:一不怕投入太多增加成本,二不怕占用时间、精力太多,三不怕投入后无效果。如前所述,实施绿色管理会为中小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有益的。

企业员工是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主力军,只有全体员工都支持企业的绿色管理活动,企业的绿色管理活动才能顺利实施。中小企业人员相对较少,对于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相对简单。对于企业员工必须进行绿色教育,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组建绿色管理机构。

企业绿色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发展产生长期重要影响的,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等要素[9]。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简单,组织文化的变革相对于大企业容易得多。当然,这里主要是指人员的变革,变革人员的态度、行为、思维方式,使之适应于绿色管理的要求。

绿色管理不仅需要企业全体职工有绿色发展意识,还需要有具体职能部门来履行绿色管理的职能。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组织机构的变革也相对容易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可以考虑设置相应的计划制定部门、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健全绿色组织机构[9]。

(二)进行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小企业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管理,必须进行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拟合[10]。从产品开发到设计、生产、流通和促销等过程全面“绿化”,使中小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朝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生产附加值高、无污染、绿色环保的绿色产品,实现集约型的生产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

最重要的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生产,也叫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11]。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二是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积极申请绿色认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OHSASI8000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和政府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获取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12]。中小企业要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打开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只有取得绿色认证,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才算真正实施,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更有出路。

(四)多方筹资,争取政策支持

外部政策环境对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强宣传,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强沟通,让决策层意识到中小企业绿色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为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技术扶持和商务环境支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1]李会太.“绿色”与绿色管理的概念界定[J].生态经济,2007,(4):93-95.

[2]胡美琴.全球化与我国中小企业绿色管理[J].经济纵横,2007,(1):57-60.

[3]刘 琴.周柏林.构建绿色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8)53-55.

[4]李会太.促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战略与对策[J].生态经济,2007,(8):95-100.

[5]周松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问题与障碍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9):21-22.

[6]孙宝连,吴宗杰.企业主动绿色管理战略动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75-77.

[7]孙宝连.企业实施主动型绿色管理的优势[J].经营与管理工作,2009,(5):53-54.

[8]贺宝成,袁锦强,陈大风.企业绿色管理实施方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下):48-49

[9]张晨强.企业绿色管理对策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4):33-36.

[10]孙宝连,闫秀霞.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与战略优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1):41-44.

[11]陈振翔,姜 伟,严 彬.浅谈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以江苏省清洁生产开展情况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2011,(1):31-33.

[12]莫少颖.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持续竞争力之源[J].生态经济,2010,(7):134-137.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