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肱静脉PICC置管的效果观察

2011-04-08杨红萍支彩英高莉萍王晓华

护理与康复 2011年5期
关键词:穿刺针进针内径

杨红萍,支彩英,高莉萍,王晓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insterteal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输液途径,适用于营养液、高渗液和化疗药物输入[1,2]。但临床置管中,部分患者存在外周静脉弹性差、看不到、摸不到、14 G穿刺针无法穿刺等问题[3]。近年来,超声定位或引导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有文献报道[3,4],静脉条件较差患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行 PICC置管术。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本院中医科、肿瘤科对50例静脉条件较差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在肱静脉行PICC置管,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 50例,男 21例,女 29例;年龄28~76岁;结肠、直肠癌15例,胃癌8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20例,恶性淋巴瘤 5例;浅静脉血管条件均差,经高频超声检查后显示拟置管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内径<2.0 mm,无法穿刺,行超声引导下经肱静脉PICC穿刺。

1.2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方法 操作由超声医生及PICC置管护士共同完成。患者平卧位,穿刺侧肢体略外展。超声医生先扫描患者穿刺部位上肢,确定最佳穿刺点后,置管护士用记号笔在体表皮肤上做标记。PICC操作:置管护士根据标记的穿刺点测量长度与臂围,常规皮肤消毒,建立最大化的无菌屏障;超声医生用一次性无菌薄膜套套住超声仪器探头,扫描穿刺侧上臂,找到肱静脉位置,观察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置管护士扎止血带,超声医生在穿刺点上方将探头固定,置管护士持穿刺针在探头下方与皮肤呈70°角缓慢进针,在超声医生指导下,一边观察屏幕,一边进针,见穿刺针突破血管后,将穿刺针平行进针,沿血管走行缓慢进入1~2cm,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压迫穿刺点上方静脉,左手食指轻按固定穿刺针,以减少出血和移位,拔出针芯,右手送管约20cm时,指导患者头转向穿刺侧,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将PICC管送入头臂静脉,最后送入上腔静脉,送入预测长度后,拔套管针并拔出导丝,安装连接器,检查导管回血通畅后冲管,装肝素帽,敷贴固定,弹性绷带加压止血,X线摄片观察导管头端位置。

2 结 果

48例1次穿刺成功,占96%;2例2次穿刺成功,占4%,总成功率100%。

3 讨 论

浅静脉PICC置管患者若血管条件差,采用超声检查显示拟置管浅静脉内径<2.0 mm,而PICC配套的14 G引导穿刺针外径为2.1 mm,无法行浅静脉穿刺置管。此时,选用肱静脉行PICC置管,由于肱静脉是1条外周深静脉,位置较深,单纯靠手感往往触摸不清楚,同时肱静脉又与肱动脉伴行,盲穿风险较大,在穿刺前用超声技术对肱静脉进行评估,了解静脉与动脉位置、静脉内径及走行方向,可有效降低盲穿所引起的各种风险。本组总穿刺成功率为100%,说明用此法置管,克服了多次化疗、血管条件显露差、管壁弹性差、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法在浅静脉穿刺的置管难题。

[1]彭观娣.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5(4):474-475.

[2]蒋春儿.一例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致静脉血栓的原因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8):572-573.

[3]应灵妹.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9):795.

[4]王卫珍,余力,吕秀燕.超声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配合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1):978.

猜你喜欢

穿刺针进针内径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